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賣地賣廠,中國台商大逃亡。(中國經營環境已變,今年以來更明顯爆發撤退潮。)

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和平飯店:上海現存最早的一個飯店。Peace Hotel in Shanghai, China

在花崗岩外牆,哥德式的建築下,整修後的和平飯店,汰舊換新,也保存歷史,希望能再次喚醒民眾,對老上海的回憶。

到過外灘很多次,卻沒有好好參觀一下亞洲最有名的飯店和平飯店。所以今次要好好進去裡面瞧瞧。

和平飯店
20 Nanjing Road East
Shanghai,
China
中国上海市
南京东路 20 号

TEL +86 21 6321 6888
FAX +86 21 6329 1888
E-MAIL peacehotel@fairmont.com

一進飯店,就會被天花板的設計所吸引~

和平飯店,就會想到同名的電影。但是完全沒有關係,和平飯店就是和平飯店,電影就是電影~~~

和平飯店堪稱古今東西的完美結合,並以芝加哥學派的哥特式風格精心建造而成~

和平收藏館(http://www.fairmont.cn/peacehotel/GuestServices/peacegallery.htm在和平收藏館寧靜的專用空間內,收藏了各種有關酒店的用品和紀念品。


飯店昏暗的燈光、窄小的電梯、懷舊的上海老歌,讓人彷彿置身在燈紅酒綠的老上海。

我個人最喜歡和平飯店的部分就是他的廁所了,很少看到這麼典雅的廁所。


壁燈的風格很懷舊,好像有那麼點懷特的味道,又不太像。

飯店裡面有些地方是禁止拍照的,我也分不清楚,拿請相機就拍。

還記得09年來過一次時。剛好和平飯店在整修中,當時的心情真是非常不好啊。

據說花費了25億台幣整修,歷時三年的時間。

整修完還留存有歷史的味道,或許重新打掉內部裝潢會更便宜吧?


「這裡是和平飯店,正對著外灘的一個出入口,平常都是關閉不開放,只開放給非常重要的人士,像美國前總統柯林頓造訪時,就是從這個旋轉門進出。」

關於和平飯店:

上海南京東路口的兩幢大樓都稱為和平飯店。南樓建於1906年,當時稱匯中飯店,是上海現存最早的一個飯店。和平飯店位於上海,是仿文藝復興時期的均衡式公寓建築,外表對稱莊重;該樓的最大特點是立面彩紅磚做腰線,白牆磚做貼面,遠遠望去既莊重典雅,又別具風格,實屬一座難得的佳作。北樓建於1929年,原名華懋飯店,屬芝加哥學派哥特式建築,樓高77米,共十二層。華懋飯店是由當時富甲一方的英籍猶太人愛利斯.維克多.沙遜建造的,故又被稱為“沙遜大廈”。外牆採用花崗岩石塊砌成,由旋轉廳門而入,大堂地面用乳白色意大利大理石鋪成,頂端古銅鏤花吊燈,豪華典雅,有“遠東第一樓”的美譽。

2007年4月1日起和平飯店暫停客房預訂業務,為上半年即將開始的全面停業改造做準備。作為外灘萬國建築群及上海歷史文化遺產的一張重要名片,一時間,這座百年飯店成了眾所矚目的焦點,並且掀起了一陣前所未有的酒店文化懷舊熱。歷經三年的大規模修繕後,飯店的外立面、大理石地面、雕花屋頂、大廳中的古銅鏤花吊燈等有“和平文化”的經典元素都被悉數保留,而服務質量則進一步升級,成為無可厚非的“世界經典酒店”。 

 2010年7月28日,歷經三年修繕,耗資5億港元,已有百年曆史的上海灘標誌性建築、曾有“遠東第一樓”之稱的和平飯店正式恢復營業。翻新後的飯店雖然中文名稱保留了“和平飯店”,但英文名稱卻更改為“Fairmont Peace Hotel”(費爾蒙和平飯店)。飯店落成以後,名噪上海,以豪華著稱,主要接待金融界,商貿界和各國社會名流。如美國的馬歇爾將軍、司徒雷登校長,劇作家Noel Coward的名著《私人生活》就是在和平飯店寫成的。

三、四十年代,魯迅、宋慶齡曾來飯店會見外國友人卓別林、蕭伯納等。解放後,飯店於1956年重新開業,起名和平飯店。近年來,和平飯店對客房、餐廳等進行了更新改造,煥然一新,而建築風格仍保持了當年的面貌,使下榻於此的賓客彷彿置身於時間隧道,在現代與傳統、新潮與復古的融合、交錯中浮想萬千。 

和平廳,典型的巴洛克式宮廷建築風格。爵士吧,典型的英國鄉村式酒吧,以老年爵士樂隊的演出而聞名。澳大利亞、荷蘭、葡萄牙、意大利、法國、希臘、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芬蘭、西班牙等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等中外來賓都曾蒞臨。沙遜閣,系飯店建造者英籍猶太人愛麗斯·維克多·沙遜先生的私人套房,現為飯店高級宴會廳。龍風廳電話亭,此處建築為圓穹頂,採用了中國古建築中的聲波回音原理。 

離開時剛好看到外灘上的渡輪經過。

接著到了外灘的華爾道夫旅館參觀,裡面也是富麗堂皇。



逛完和平飯店後,還去了附近的Bar逛逛~

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

上海汽車博物館 Shanghai Auto Museum:總算讓我找到此景點是各大旅遊書目前沒有報導的。

(這是馬莎拉蒂跑車年輕時的樣子,40年前吧..)

會知道上海汽車博物館是在深夜看無聊的美國綜藝節目時發現的,地點位在地鐵11號線的最末站安亭。從二號線江蘇陸站起坐16站到達,要一個小時多一點的時間。要過去的話記得帶本小說在車上看,不然實在很無聊。

關於上海汽車博物館的詳細介紹,請看

上海汽车博物馆

官網:上海汽车博物馆

出了安亭地鐵站之後,要沿著墨玉南路走約20~25分鐘,還會經過一條小河,才回來到上海國際汽車城,汽車博物館就在裡面。

上海汽車博物館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博园路7565号

021-69550055

票價要60元RBM,只營業到下午四點半,周一公休。

裡面展示了約100輛汽車,多數是骨董車。

對於我這種汽車迷來說,這裡實在是太好玩了!

我札實的在這個博物館研究了汽車兩個小時左右。很有看頭的博物館啊。

怪的是參觀的人非常少,諾大的博物館三層樓裡面,參觀人數大約只有十幾人,曾經有一度整個2樓展間只有我們跟兩個保安。包場看車的感覺還不錯喔!

門口販賣部賣著許多在汽車博物館裡面展出的經典車款的縮小模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這裡真的頗有趣,除了地點較遠之外,沒甚麼不好的。強力推薦啊~~

這是本田第一台外銷的車子。

福特的經典骨董車。

F1賽車場也在安亭附近,可惜上海站賽事已經結束啦~

老相機製造坊 FILM CAMERA HAND-MADE WORKSHOP(上海田子坊)

這間店家久聞其名,主要在出售中國製造的二手相機。

老相機製造坊位於上海市點灣區田子坊泰康路274弄15號(地铁9号线打浦路站1号出口)
www.camera-story.net
http://www.tianzifang.cn/node/86(田子坊官網)

門口兩個農民兵雕像很引人注目,冰冷的眼神頗犀利,背著老相機,是讓大家留影的好地方。

店裡面人潮不少,許多人跟我一樣是來朝聖的。

我雖然喜歡拍照,不過對於老相機就很不懂了,只能拍些照片給大家看看。

(入口處有水管經過、外露,也別有一番特色。)


這種相機我組裝過一台。還蠻有意思的。

在老相機製造坊,我見到了很多品牌自相機誕生以來的所有特別型號,尤其是古董相機。

我喜歡攝影,看到這些照相機都覺得很新奇,現場還有老師在旁邊解說,有問題可以直接問他們。

自己喜歡走到哪拍到哪,用相機記錄生活。

相片可以呈現想分享的內容,每張照片的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攝影最怕的就是懶惰,隨時記錄才會得到很珍貴的東西。”  


以前在電影中看見的老相機這裏就有一台。



連CD播放器都很復古啊~



让“海鸥”复活的上海老相机制造坊

如果说上海的新天地是人造的景致,那田子坊则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它俗而不庸,在繁华都市的一寸方土上自成一体。弄堂之外是钢筋水泥砌成的摩天大 楼和嘈杂喧闹的车水马龙,弄堂之内却别有一番洞天——自行车的铃声穿梭于曲折迂回的支弄间、紧挨着厢房屋檐的水落管留下斑斑痕迹、镶在墙瓦里的老虎窗古老 笨拙、倚着木门的瓦缸错落有致、身着睡衣趿着拖鞋的弄堂居民头发如秋日蓬草……

而就在274弄的拐角处,有这样一家“老相机制造坊”,诉说着过往的上海传奇,此时,上海人的记忆也插上了海鸥的翅膀,任意翱翔……

拐入田子坊274弄,人们往往会被伫立在一座三层石库门建筑口的两个工农兵雕像所吸引,更有不少游客驻足留影。抬头一望方知,这是一家“老相机 制造坊”,这座带着浓浓老上海风情的建筑里,深藏着一个摄影爱好者多年集得的梦的碎片,更是无数老相机爱好者寻觅知音的秘密花园。这家店的主人正是拥有上 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等诸多头衔的陈海汶。

“老相机制造坊”的一楼主要出售中国制造的二手相机、限量版仿制相机以及陈海汶与其团队出品过的摄影作品集。这 些在计划经济时代开价120元一台的海鸥牌老相机在通货膨胀的今天一路飙升到了五六千元一台,然仍有不少摄影爱好者愿花钱来买。除了出售的相机之外,一楼 的大堂内还有许多陈海汶四处搜集到的古董相机,其中包括1926年德国制的徕卡I型、1949年德国制的徕卡IIIc型、1953年德国制的徕卡M3型 等,它们如一只只神秘的铁皮黑匣子列在橱窗里。另外还有几只大型的老式木制外壳摄影机被直接摆放在红木展柜于八仙桌上。

时常会有游客来到这里,其中有很大 一部分人都是“懂经”的老上海人,他们和坐在一旁的店主有了共同的话题,一打开话匣子就不容易收住了。

沿楼梯走上去,二楼是陈海汶的老相机珍藏展厅。这里陈列着他自用或多年搜集到的150余部相机,其中有中国制造的不同时期、不同品牌的老相机,包括“海鸥”家族所出产的每一代相机,以及福伦达、蔡司、禄莱、哈苏、徕卡、柯达等诸多国外知名品牌的老相机。

三楼是老相机的制造坊,原海鸥相机厂的部分流水线被直接搬到了这里。室内摆放着三台曾经在老相机生产线上的古董机器。在这里,摄影爱好者和收藏界人士可定制限量版相机、进行相机维修以及翻新。

这家“老相机制造坊”像是一个可以逆流的时光机器,镶刻在这条逼仄的老上海的弄堂里,用一种缄默式的庄严应对交错时代的嘈杂,把老上海人的记忆拉回到过去的某个时间点上。

引用自此:http://sh.sina.com.cn/citylink/en/wl/2011-06-13/131966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