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稻盛和夫的實學:經營與會計


作者:稻盛 和夫
譯者:蔡青雯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1年01月25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412480
裝訂:平裝
購買本書: 稻盛和夫的實學:經營與會計


京瓷的設立,來自支持我的各方人士的好意,當時我只是一個二十七歲的技術人員,毫無事業經營的經驗。不過,在從前任職的公司中,我擔任從產品開發到後續一系列的事業化工作;所以當時,對於開發新產品、上線生產、然後上市銷售等三種業務,我認為自己應該多少能夠應付得當。 

但是,對於「會計」,我則是一竅不通。當我第一次看到「借貸對照表」,右方寫著「資本金」,左方寫著現金存款,那時我還以為「錢就是分為兩種,分別寫在左右兩側」,顯示創業初期的我,對於會計或是經營,真的全然一無所知。 

如 此的我只有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可是,所有的業務判斷,屬下員工皆須仰賴身負經營重責的我。京瓷只是甫創業不久的小型企業,一項錯誤判斷就可能危及公司、導 致倒閉之虞。我的判斷基準應該如何取決、我應該如何面對經營等問題,我日夜苦思、輾轉難眠。在經營事業的過程中,如果不符合邏輯,或是違反倫理道德,經營 絕對難以順遂進行。既然我缺乏經營的知識,萬事唯有依照原理原則進行判斷,於是,我決定在面對每項問題時,所採用的解決方式都必須先說服自己。我決定理出 我所信服的原理原則,換句話說就是人世間符合公正的道理,我決定以此作為經營準則。 

如今回想起來,我從未接觸所謂的經營常識,反而是因禍得福吧。因為我反而能夠對於經營的大小事情,都先追根究柢,從基本開始理解、信服之後才判斷決定;所以,我自然而然地養成習慣從經營本質去思考經營應有態度。

關於「會計」亦是如此。由於我習慣追根究柢,所以對於實際結算數據不同於自己的預 估時,就會立即要求承辦會 計的人員詳細說明。我想知道會計的本質與應用原理,而非會計或稅務的教條式說明;不過,我通常無法從承辦會計的人員口中獲得答案,他們總是千篇一律地說明 「會計就是這麼一回事」,不過,我總是繼續纏問「為什麼是那樣?」直到自己能夠理解同意為止。 

我的會計學來自與會計經理的爭論

 

我的會計學的重要功臣,是在京瓷創業後第八年入社的齊藤會計經理。他進入公司時已經年屆五十歲,他曾任職於一家戰前成立、歷史悠久的企業,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會計人才,而我只是個三十幾歲、尚未邁入四十歲的的技術人員出身的經營者。 

當時的京瓷規模尚小,他進入公司時的一九六七年(昭和四十二年)三月,公司的營業額是六億四千三百萬日圓,稅後淨利為一億兩百萬日圓。 

他剛進公司的初期,經常與我意見分歧對立,兩人總是激烈爭論。對他而言,我只是一個會計的門外漢。即使我是社長,他卻堅守自己的信念,絲毫不退讓。

可是,任何細微小事,只要我心有疑問,我都毫無忌憚地追問,例如「為什麼必須使用 這種發票?」「從經營角度 推算,應該產生這種結果,但是為什麼在會計上卻無法顯示出來呢?」我不斷地打破沙鍋問到底,即使對方提高嗓門回應:「反正在會計上就是這種結果。」我仍不 罷休地追問:「這不是答案。會計如果無法提供經營者想了解的答案,這樣的會計根本毫無意義。」我堅持問到自己理解明白為止。 

面 對我的詢問,最初他肯定震驚不已,甚至覺得無言以對吧。對自詡為會計專家的他而言,一連串的問題,或許都是難以想像的難題怪問,他的內心肯定默默認為這只 是一介門外漢的難題怪問。可是,經過數年之後,他的態度突然轉變,變得願意真心傾聽我的意見,對於我從「經營應有態度」立場發表關於會計事務的意見,他真 心接納;對於從未接觸過的事務意見,他轉為積極接受。後來,我問他轉變的原因,才知道原來是他發現「社長所言其實都在追究會計的本質。」 

他為了將自己的心得傳達給其他會計人員,經常隨機舉辦讀書會,進行教導。後來,他彙總編製《京瓷會計規程》,現在仍在京瓷會計部門沿用。在這部規程的前言中,他明白表示這些在兩人爭論中所習得、專為經營而設的會計本質是「從京瓷哲學中誕生的會計思想」。

往後,他身為會計經理,參與股票上市、發行美國儲蓄證券的ADR(美國存記憑證)等事業,親身經歷京瓷的快速成長。其間,他身為我的最佳捕手,將京瓷的會計系統進化成為更精緻的系統。
一九九八年三月的會計年度,京瓷的集團營業額成長到超過七千億日圓的企業,並開始拓展事業,以便邁向成為集團營業額一兆日圓的企業。此外,一九八五年創業的第二電電株式會社,也成長為集團營業額超過一兆日圓的企業。 

在這段過程中,當我遭遇各種會計或稅務等問題時,我都依照個人的經營哲學,毫不逃避,正視因應。對於具體事例,我一定尋根究柢直到完全理解;於是,關於會計與財務的現況,會計管理的應有態度等,我獲得自我領悟的想法。 

在這種經緯之下形成的會計學,搭配京瓷獨特的經營管理系統『變形蟲經營』,在公司內部滲透紮根,成為京瓷快速成長的原始動力之一

本書特色

享譽日本國內外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透過努力自修,並以自己的經營哲學「追求人類真理」為基礎,確立「會計的原則」。

稻盛和夫認為在全球經濟體密不可分的時代潮流下,經營者除了掌握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之外,還需做出正確的經營判斷。但是前提是精通會計原則與會計處理。

但是「會計」長久以來鮮少受到經營者或經營幹部的重視,總認為會計不過是辦理事業過程中產生的金錢物品的發票處理,以及進行合計、後續等工作而已。

此外,中小零售企業的經營者,有人認為只要將每天的發票交給會計師,必要的財務報表就能製作完成,根本沒有必要了解會計。結果,經營者認為只要了解「賺 了多少利潤」、「必須繳納多少稅金」,其他的會計處理方法,專家了解即可。甚至有些經營者認為會計的數字是可以隨心所欲地操控。這些都是讓企業體質日益惡 化、委靡不振的主因,稻盛和夫指出,如果想要認真經營,就應該了解會計是「經營的中樞核心」。想要永續發展企業,就要透過會計正確掌握企業的實際狀況。

本書詳載專為經營設計的會計學原理原則,以及從會計原點思考而得的經營真諦,作者期待藉本書能夠鼓勵社會大眾,提供更多真心學習的讀者在經營上的助益。


「不懂會計,就不會經營!」
會計不只是專家要會的事;
想在商場取得成功,豈能霧裡看花?
唯有理解企業經營原點的「會計原則」,才能成為真正的經營者!
日本「經營之聖」稻聖和夫傾囊相授,
讓你輕鬆懂會計,正確學經營!

很多老闆是技術或業務起家,當他們創辦企業之初,大半對會計一竅不通,甚至常常發現會計記帳、開發票有不合邏輯之事,也常常會和頑固的會計起爭執。你覺得如何?請看日本經營之聖、目前正在重整日本航空、京瓷創辦人兼榮譽董事長的稻盛和夫怎麼說?


作者簡介

稻盛和夫

生於西元一九三二年,畢業於鹿兒島大學工學部;一九五九年設立京都陶瓷株式會社(一般稱為「京瓷」),歷經總經理、董事長,一九九七年轉任名譽董事長。 一九八四年設立第二電電(KDDI)並擔任董事長,二○○一年起轉任最高顧問。二○一○年接受日本航空請託,就任日航會長,擔起重整日航大任。

稻盛於一九八四年設立稻盛財團(即基金會),同時設立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京都賞」,此外並針對年輕企業家設立「盛和塾」,親自擔綱講座教授,盡心盡 力為國家訓練年輕的經營人才。著有:《高收益企業》、《稻盛和夫的中小企業經營學》、《人生的王道:人如何活著》、《稻盛和夫工作法:平凡變非凡》、《成 功與失敗的法則》(天下雜誌日本館)等書。

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宏�供應商會高唱西進重慶 / 仁寶成都8月投產年產千萬台

宏�供應商會高唱西進重慶  【2011/01/21】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


宏�供應商大會昨(20)日登場,重慶市長黃奇帆成為神秘佳賓,與宏�董事長王振堂一同號召合作夥伴共同西進重慶設廠,已成功動員群光、力致、新普等進駐重慶,仁寶、和碩也有機會在農曆年前決定前往重慶投資,宏�全新的筆電製造基地逐漸成型。

宏�一年一度的供應商大會昨天在台北圓山飯店舉行,王振堂、總經理蘭奇親自率領供應鏈合作夥伴大誓師,宣誓宏�今年要擠下惠普,搶登全球行動電腦(Mobile PC) 市占龍頭寶座。

包括仁寶總經理陳瑞聰、緯創董事長林憲銘、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友達執行副總彭雙浪、大同執行副總林郭文豔、佳士達執行副總黃裕國等國內重量級科技大老闆全部到齊,其中不少來賓,都是去年12月見證宏�與重慶市政府簽約儀式上的原班人馬。宏�西進設立中國第二營運總部,王振堂、蘭奇昨天持續動員供應鏈廠商,共同前往重慶打造新筆電製造基地,全力固樁,並獲得多家合作夥伴響應。

除了早一步前進重慶設廠的廣達外,仁寶先前已宣布成都投資計畫,不過為了力挺最大客戶宏�,仁寶總經理陳瑞聰最近已鬆口,表示會到重慶設廠,有機會在農曆年前與重慶完成簽約。

而剛從華碩分家獨立、今年首度接獲宏�筆電代工訂單的和碩,也已將西進案排入農曆年前的董事會議程,重慶與成都二擇一。據了解,為展現與宏�合作誠意,和碩落腳重慶的機率頗高。

在零組件廠商方面,群光本周剛和重慶市簽約,宣布初期將投入28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24億元),設立鍵盤、電源供應器、筆電相機模組、網路攝影機(Web Cam) 等生產基地。創下目前為止,重慶最大的零組件投資案,給足宏�面子。

 

新聞分析╱大勢所趨供應商不得不跟  【2011/01/21】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


惠普、宏�等全球前兩大電腦品牌,相繼進駐重慶設立營運總部,但國內電腦供應鏈廠商目前產能利用率尚未全開,根本沒有擴產的必要,而是為了配合客戶需求,而不得不西進。

法人分析,首先從產能面來看,受到平板電腦的衝擊,研究機構普遍預估,今年全球筆電市場規模大約2 億台,較去年成長一成,相較於過去幾年動輒20%、30%的高成長率,動能明顯趨緩。

以和碩為例,目前還處於分家的磨合期,即使到了旺季,位於華東的工廠產能利用率也不過七成,產能綽綽有餘。

而仁寶董事長許勝雄更是說得明白,仁寶到西部投資,不為產能、也不為節省成本,純粹是為了配合客戶。

不過風潮既然已經吹起,大勢難以抵擋。新普董事長宋福祥就說,現在工廠都往內地遷,許多原本到沿海打工的人力被截斷,接下來大陸沿海地區的缺工問題只會愈來愈嚴重,必須西進。

另外,「開發大西部」是大陸政府的既定政策,胡蘿蔔與棒子兼施,廠商害怕成了晚起的鳥兒,少了優惠、失了競爭優勢。加上宏�、惠普、戴爾、聯想等品牌客戶都已經齊聚四川,供應鏈廠商難以置身事外。只是對於廠商而言,設置新廠會增加營運成本、提高管理難度,非同小可,有限的資源該如何分配?在去與不去之間,著實「左右為難」。

 


仁寶成都8月投產年產千萬台 【2011/01/21】

蘋果日報 【王郁倫╱台北報導】

筆電大廠西移腳步加快,仁寶(2324)19日正式在四川省成都市正式動工建廠,董事長許勝雄親自主持動工典禮,成都廠預計6月完工,8~9月投產,目標年產能1000萬台,而重慶廠也將在農曆年前簽約,預計同時間落成啟動。

仁寶加速產能跟隨客戶西移腳步,前日在許勝雄主持下,成都市雙流縣工廠正式動工興建,包括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四川省長蔣巨峰、成都市委書記李春城等人也跟許勝雄會談。
根據《中新社》報導,許勝雄在典禮上宣布,該工廠基地將做為中國西南區營運總部與製造基地,扮演仁寶跟客戶、供應鏈體系連結重鎮。

仁寶原計劃投資成都廠1億美元(約29.5億台幣),不過外電報導總投資5億美元(147.5億台幣),對此公司正式否認,強調仍按原定進度,月產能則規劃每月100萬台。

仁寶總經理陳瑞聰為參加宏�(2353)供應商大會,沒有一同出席成都動工典禮,但日前表示,因應客戶需要,重慶廠也配合同步展開興建,預計農曆年前就會跟重慶市完成簽約,兩工廠進度相當,預計7月完工,8~9月量產,而規模會看客戶定單遷移速度而定。

重慶廠同步展開興建
據外電指出,仁寶成都廠計劃2013年建廠產能達2000萬台,2015年目標4000萬台,不過仁寶內部顯然對建廠規模偏向保守,由於重慶廠也將量產,各分別支援戴爾聯想與宏�及惠普,產能可望平均分攤,加上昆山新廠也在擴建,2011年資本支出規模將上看100億元,高於去年。
仁寶2011年成為筆電代工大廠中,垂直整合投資最積極業者,除投資上游晶片設計廠商,在觸控面板方面布局也最深,陳瑞聰也預告將再投資20~30億元在強化玻璃上,液晶電視組裝產能也上看每月150萬台。

惠普不斷調整NB訂單 廣達、EMS鷸蚌相爭 【2011/01/21】

電子時報╱記者陳彥廷報導

筆記型電腦(NB)品牌大廠惠普(HP)代工訂單不斷變動,儘管前期訂單由專業電子代工廠(EMS)鴻海取得2011年主要組裝權,並透過不斷砍殺代工價,讓廣達寧可放棄衝刺出貨量,然惠普近期又對EMS調整訂單量、以降低風險,2011年下半多款原由偉創力(Flextronics)所取得Netbook新訂單,可望重回廣達。不過,廣達對此指出,目前Netbook訂單量穩定,對個別客戶無法多作評論。

惠普2010年NB總出貨量逾3,900萬台,Netbook約佔10~15%,主要供應商為廣達、鴻海、偉創力及英業達。其中,英業達主要生產惠普商用NB機種,Netbook量較少,平均單月僅10萬台以內。台NB代工廠指出,惠普有意扶植EMS在NB生產能力,前期釋單多半先從Netbook產品開始,偉創力及鴻海陸續自2010年第2季接單量產,平均單月近20萬台,惠普並逐步減少廣達Netbook釋單量。

不過,近期惠普又將偉創力訂單回頭轉向廣達,將挹注廣達2011年下半出貨動能。NB代工廠表示,惠普正積極準備英特爾(Intel)新一代處理器平台主流機種,2011年第1季Netbook預估量僅剩50萬~70萬台,但惠普仍計劃5月推出新款Netbook,屆時主要訂單都由廣達負責出貨。

NB業者認為,惠普龐大NB訂單量讓代工廠不敢輕忽,但惠普善用兩手策略,2008年一度將釋予廣達與仁寶的主流訂單對調,且採取不壓低代工價就轉單策略,迫使代工價格持續下滑。惠普在協調2011年訂單分配時,鴻海低價搶單取得不少惠普主流NB訂單,迫使廣達佔惠普訂單比重從原先4成,下滑至3成不到,而惠普亦釋出不少Netbook訂單予偉創力,但近期代工鏈反應毛利壓力過重,讓惠普回頭再將偉創力5月後的Netbook訂單回流給廣達。

至於平板電腦部分,廣達表示,第1季已經在量產,唯沒有平板電腦產業歷史供參考,雖然手握多家平板電腦訂單,但仍需視客戶通路端銷售量,暫難有預估量,僅稱以數百萬台為目標,對平板電腦是否衝擊Netbook市場不作評論,但表示Netbook訂單穩定。

2011年1月20日 星期四

一次看懂社會科學

當人文遇上科技,
會激起什麼樣的靈光與火花?

  一頭華髮、睿智幽默的劉炯朗院士教學四十年,深受學生敬愛。
  年逾七十,面對知識總不失赤子之心,仍熱愛求知、不斷學習,
  自稱是「深受西方影響的中國讀書人」。

  2005年,劉炯朗院士接下電台邀約,主持「我愛談天你愛笑」節目,
  深入淺出地為讀者介紹天文地理、文學歷史等領域的重要大事,
  將科學與人文巧妙結合,引發熱烈回響。

  透過個人的學思歷程,劉校長期勉年輕人:
  不要畫地自限,要有廣泛興趣。順從自己的喜好,
  培養專業以外的興趣,感受世界的美好。

  本書收錄二十五篇社會科學領域相關文章,
  帶領讀者深入探究文明進步的道理,包括:

  一公尺是怎麼定出來的?
  有沒有所謂標準的英文、中文、日文呢? 
  拿破崙為什麼會輸在滑鐵盧?
  領導力是可以培養的嗎?
  囚犯陷入什麼樣的兩難?
  莫非定律是不是真的有道理?
  米壽、白壽、茶壽各代表幾歲?
  你,有幾個好朋友?


作者簡介

劉炯朗

  1934年出生於廣東,在澳門完成中學教育,1956年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1962年取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博士學位。

  先後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及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並曾兼任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助理副校長等,1998年回台擔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作育英才無數;並以資訊工程之國際學術聲望,於2000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近年更悠遊於寫作、廣播、演講等領域,幽默的談吐及豐富的學養深得學生及閱聽大眾喜愛。


〈跟曼德拉學領導〉

領導力是可以培養的嗎?我的答案是可以的。
多讀書、多思考,在看完曼德拉的故事後,會有更深刻的了解。

南非共和國前總統曼德拉,是自由民主的鬥士,也是全世界最受景仰、代表了道德和勇氣的領袖。他在南非追求種族平等和諧的努力和奮鬥,為全人類樹立了風範和榜樣,帶來激勵和鼓舞。

一位和曼德拉先生相交多年的美國《時代雜誌》資深記者,寫了一篇報導「從曼德拉的經驗談領導者的八個信條」。我想以這篇報導的內容為主,談談領導者的氣質和能力。

領導者是個廣泛的名詞,領導者的使命則是帶領追隨者共同追求一個目標、完成任務。國家總統、企業董事長、政黨黨魁、戰場上的將軍、學校校長,宗教 道德和精神領袖,權力來源各不相同,或者經由任命或者經由選舉,權力範圍和限度不同。將軍有生殺大權,校長得受校務會議約束,有些人例如宗教和道德精神領 袖,根本沒有任何實質權力。同時,不同領導者也有不同的追隨者,在企業裡是工程師和技術員,在學校裡是教授和學生,在政黨裡是有共同政治理念的黨員,在宗 教裡則是有共同信仰的信徒,因此,身為一個成功的領導者所需的特質和能力便有許多共同之處,也有相異的地方。就讓我們從曼德拉的經驗來談起。

第一,勇氣不是不知道恐懼,而且讓自己得保持鎮靜、鼓舞大家超越恐懼的能力。

一九九四年總統選舉時,曼德拉搭乘一架小飛機到個偏遠的地方做競選演講,在離開地面二十分鐘後的上空,飛機的一具引擎壞了,機上每個人都緊張得不 得了,只有曼德拉還是平靜地看報紙。安全著地後,曼德拉才開口說:「我被嚇壞了!」他接著說,自己在從事地下活動、在法庭上被審判,甚至坐牢的時候,他都 非常害怕。但是身為一個領袖,他不能讓追隨他的人感覺到他的恐懼。許多跟他在一起被囚禁的人都說,只要看到曼德拉抬頭挺胸在監獄操場上走過,就可以讓他們 心中的恐懼減輕不少。

這正是蘇洵在〈心術論〉這篇文章中所說的「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泰山要倒下來了,仍然面不改色。蘇洵又說,一個領導人應該讓追隨他的人「無所顧 忌,有所依靠」。能將自己內心的恐懼轉變為對群眾克服恐懼的鼓舞,需要的不是一付假面具,而是堅定的信仰和理念,這才是領導者勇氣的源泉。有了堅定的信仰 和理念,才會不害怕、不怕挫折、不怕困難、不怕危險。市場的波動、資金的短缺、競爭對手的強悍都足以讓一個企業領導人擔心害怕,但是他必須堅持自己的理 念,用勇氣來鼓舞全體員工。

第二,領導者要站在前面第一線,但是不要忘掉他背後的群眾基礎。

一九八五年當曼德拉接受攝護腺手術之後,回到監獄裡,跟他的朋友完全被分開隔離,那是二十七年來的第一次,大家都很緊張,發出抗議之聲。但是,曼 德拉採取的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態度,他在監獄裡單槍匹馬地開始和政府談判,這和非洲民族議會要用武力鬥爭來逼使政府就範的策略背道而馳,許多支持 者不相信被囚禁的人能跟政府談出什麼結果來,認為他在冒一個很大的險,甚至以為他會出賣支持者。此時的曼德拉一方面積極地和政府談判,一方面耐心地向支持 者解釋,並說服他們。他說,取消種族隔離政策是一貫的目標,武裝鬥爭和和平談判,不過是戰術的運用而已。

領導者必須站在高處,看得廣且遠,有提出新觀點、策略和方法的能力。然而,任何新事物都必然有不確定的因素,不容易馬上被廣大群眾了解和接受。站在最高 峰,往往是最孤單的,也正是古人說的「高處不勝寒」。因此,不但要能夠堅持理念,更要能讓追隨者接受並支持自己理念的魄力和魅力。有時,必須透過耐心和理 性的解說和誘導,有時也必須用堅定的態度來建立群眾信心和追隨。一個沒有遠見的領導者,不會成功,一個沒有群眾支持的領導者,也抵擋不了失敗的考驗。

第三,領導者必須站在群眾的後面,讓他們覺得自己才是走在最前面的領導者。

曼德拉常用小時候牧羊的經驗為例,說明要把一群羊帶到山頂的最有效、甚至唯一的方法便是在羊群後面來趕牠們。

主持會議時也有幾個重要原則要注意:一是會議主持人必須對議題背後的來龍去脈,有充分了解和掌握;二是主持會議的人必須先對幾個可能的決定,以及 這些決定的後果有相當的分析;三是會議主持者對最後的決定應該有某種程度的堅持,以及某種程度的彈性預估;四是會議主持者對與會者的觀點和個性,要有相當 的認識;第五也是最重要的,會議主持者必須讓與會的人儘量發表意見,讓每個人覺得自己被聆聽和尊重,並且對最後的決定有所參與;第六主持會議的人必須主導 會議上的討論,不能讓會議淪為互相攻訐、吵鬧的地方,更不是各說各話或者某人自吹自擂的地方。會議主持人必須用和諧的手段,綜合不同的意見,導引討論的結 果,當與會的人都覺得最終決議是自己的決定,執行起來就有效率了。

今天,教授治校的大學裡,會議中往往集合各領域的才智之士,互相激盪腦力。如何有效地迸出智慧的火花,就是主席站在幕後讓與會教授們集體領導的結果了。

第四、認識你的對手,不妨知道他的嗜好或者他喜歡的運動。

在南非推動種族隔離政策的南非國民黨裡,有很多是荷蘭裔白人,主要語言是南非荷蘭語。曼德拉不但用心去學南非荷蘭語,而且對他們最喜歡的運動項目 橄欖球也懂很多。對此,曼德拉的不少夥伴頗感不以為然。然而,曼德拉相信,了解對手才能更有效地和他們談判抗爭。此外,他也掌握了南非荷蘭裔白人被英國裔 的白人歧視、在文化上被視為次等民族的感覺,因而用了解和包容取代對立,與敵手經由有效的互動建立雙贏的契機。這一切都必須從領導者做起,來積極展現和實 行。

第五,和你的朋友,更要和你的對手,保持密切的關係。

一個領導者對自己底下的人要能夠了解和包容,在待人上要做到愛護和熱情,這樣才能產生強大的向心力。特別是在政治環境中,今天的戰友往往是潛在的 對手,今天的對手何嘗不會變成未來的戰友?曼德拉願意把黨裡不是他最喜歡、最信任的人,納入智囊團,也認為擁抱敵人才是控制敵人的最有效方法。曼德拉有極 強的親和力,讓跟他在一起的每個人感覺到被關懷,雖然在政治圈子裡,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格外複雜,但對任何一個圈子裡的領袖而言,親和力正是不可或缺的元 素。(未完)

購買:一次看懂社會科學

更多商業資訊、好書

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

仁寶、廣達代工戰局延燒平板電腦

仁寶、廣達代工戰局延燒平板電腦 
電子時報╱記者黃彥翔報導

仁寶、廣達加速擴大平板電腦代工戰局,仁寶總經理陳瑞聰日前預估,2011年仁寶平板電腦出貨量可達380萬台,且這是最低標,其中90%是ARM架構產品,陳瑞聰指出,撇開EMS訂單不談,仁寶目標是要做到平板電腦ODM第1名;至於廣達方面,副董事長梁次震雖未明確提到平板電腦出貨數字,但公司預期2011年平板產品出貨可達數百萬台,將推升非筆記型電腦(NB)營收比重走高。

陳瑞聰、梁次震近期紛在公司尾牙上提到平板電腦業務發展,其中,陳瑞聰表示,新的Google作業系統即將問世,將是一大機會,平板電腦構造完全顛覆傳統PC製造思維,仁寶要做好各種準備,未來目標要成為平板電腦ODM第1大廠。

事實上,陳瑞聰先前曾直指平板電腦市場不好玩,認為很多加入業者會陸續退出市場,然近期仁寶陸續成立觸控面板廠恆顥,並與矽創合資成立IC設計公司極創,動作非常積極。不過,陳瑞聰亦提醒,平板產品可能對傳統NB帶來侵蝕效果,且2011年取代效應將逐季放大,2011年全球NB出貨年增率恐僅約10%,較原預期15~20%還要低,主要就是因為平板電腦的影響。

陳瑞聰指出,傳統PC成本最高的往往是處理器,其次為作業系統和面板,但是平板電腦最貴的可能是觸控面板,因此,仁寶斥資新台幣20億元成立恆顥,就是為掌握觸控面板技術與開發時程。此外,平板電腦電池壽命與內部軟體亦非常重要,仁寶一方面與矽創合資成立電源IC公司,另一方面成立專門的軟體團隊開發使用者介面,都在為這個市場做準備。

至於廣達方面,梁次震表示,廣達絕對要在新的科技浪潮中扮演關鍵角色,他在先前消費性電子展(CES)上發現許多新的消費性電子產品正在產生變化,而廣達亦會積極參與並扮演關鍵角色,他亦勉勵員工應思考使用者需求,並投入更多精神研發。

NB相關業者則指出,仁寶目前平板電腦客戶包括宏�、聯想與東芝(Toshiba)等,廣達則有RIM、東芝及另一日系品牌客戶,等到Google最新Android 3.0作業系統問世後,全球各大廠都將一舉投入市場,NB雙雄平板電腦出貨亦可望跟著水漲船高。

另外,仁寶估計2011年NB出貨量可達5,500萬台,成長約15%;至於廣達2010年NB出貨量5,210萬台,但未提及2011年NB出貨目標,僅表示要在出貨量與獲利之間尋求平衡。

 

廣達抓緊華碩單 合作氣氛加溫 
電子時報╱記者陳彥廷報導


華碩品牌與代工關係切割,近期除公告將申讓27萬張和碩股票外,對筆記型電腦(NB)委外代工量也在加速,其中,廣達接觸華碩最為積極,廣達董事長林百里邀華碩易平板事業總經理胡書賓為座上賓,尾牙宴顯見雙方合作氣氛加溫,預料2011年將成華碩重要供應商。

由於華碩品牌與和碩聯合代工重疊關係仍複雜,2009年雖然先與鴻海合作,但雙方各自有堅持,磨合一段時間未現火花,而廣達受到惠普(HP)訂單量降低,與全球第2大NB品牌宏�的合作關係也不緊密,讓廣達開始對華碩釋出極大善意。

NB零件供應業者指出,廣達的代工費及研發協調上,給華碩相當大的挹注,廣達內部期待成為繼和碩之外,生產最多華碩筆記的供應商。事實上,廣達內部高層也曾表示,看好華碩未來壯大能力,率先拉攏與華碩關係也是策略。

廣達尾牙高層主桌上,華碩易平板事業群總經理胡書賓在其中,而且就坐在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座位邊,廣達及華碩雙方的關係越深,透過廣達採購、組裝、研發等實力,無疑對華碩未來成長動力將是一大幫助。

2010年廣達合併營收突破兆元大關,NB出貨量達到5,210萬台歷史高點,年成長率達45%,廣達不止一次指出,2011年的目標不是數量,而是積極成長的獲利成績,尤其非筆記型電腦(Non-NB)目標在年底前從25%提升至30%,對全年的毛利成長將有正面幫助。

至於華碩2010年出貨量約1,600萬~1,700萬台,第4季開始加重委外釋單予廣達,而廣達已經為華碩生產約百萬台NB,不僅對華碩毛利有所挹注,廣達能在12月季底淡季創下單月500萬台數量,除了惠普、蘋果(Apple)兩大客戶提前拉貨外,華碩的訂單挹注也是重點。

仁寶2011年NB出貨目標5,500萬台 陳瑞聰:平板的侵蝕效果將逐季顯現
電子時報╱記者黃彥翔報導

仁寶總經理陳瑞聰14日表示,平板電腦對傳統筆記型電腦(NB)和Netbook的侵蝕效果已經逐漸顯現,估計2011年全球NB出貨成長率僅能有10%,比市調機構預測的還要低,且侵蝕效果將逐漸放大;他認為2011年整體平板電腦(Tablet PC)的市場規模約達6,000萬台。


以仁寶本身狀況而言,陳瑞聰估計2011年NB出貨量可達5,500萬台,較2010年的4,800萬台成長約15%,TV可達800萬台,年增48%;平板電腦出貨目標為380萬台,All In One PC出貨可達200萬台。市場推估仁寶合併營收可望挑戰新台幣1兆元關卡,不過陳瑞聰不談營收數字。


陳瑞聰說,仁寶2011年NB的成長性還是優於業界平均,但平板電腦對NB產品的取代效應將逐季顯現。他認為2011年平板電腦市場規模將達6,000萬台,其中蘋果(Apple)的iPad將拿下70~75%市場,也直接影響傳統NB銷售;非iPad市場中,ARM架構產品較有機會,當Google新款Android作業系統在3~4月推出後,也將對傳統NB產生侵蝕。


陳瑞聰說,平板電腦出貨目標380萬台是仁寶的最低標。仁寶近期與矽創合資成立極創開發電源控制IC與觸控IC,另外也透過旗下的機殼廠巨寶開發鎂鋁合金機殼。


談起近期的漲價話題,陳瑞聰表示,已經和客戶反映各種人力成本、匯率、銅價、油價的上漲因素,大家建立共識之後,新舊機種的價格都有所調整,「現在鼻子已經在水面上」,言下之意透露仁寶的毛利率壓力已獲得相當程度減輕。


另外陳瑞聰提到,成都廠確定會在2011年7月開始營運,10月左右開始大量產出;另外重慶廠也確定會成立,有機會在農曆年前與重慶市府簽約。而重慶廠的投產速度也期望可以趕上成都廠的進度。仁寶在14日舉行尾牙暨旺年會,董事長許勝雄與總經理陳瑞聰均出席活動。

RIM:平板電腦不至於排擠智慧型手機市場
電子時報╱記者沈勤譽報導

RIM亞太區副總裁勞偉強表示,平板電腦(Tablet PC)市場的高成長率令人振奮,但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的使用行為截然不同,不至於排擠智慧型手機的市場,而平板電腦必須採用不同於智慧型手機及筆記型電腦(NB)/Netbook的架構與思維,才有機會成功。

平板電腦引發智慧型手機及NB/Netbook的跨界大戰,兩路人馬的競爭優勢及市場排擠效應備受關注。勞偉強指出,平板電腦市場在2010年才起步,2011年將是令人振奮的1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看到智慧型手機、NB/Netbook及電視等廠商紛紛投入平板電腦領域,未來誰是贏家頗值得觀察,但大家之所以爭相進入此一市場,就是因為看到龐大商機及成長潛力。


他認為,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的使用模式很不一樣,不會對智慧型手機市場形成排擠,許多消費者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相輔相成,用更強大的硬體效能及更大螢幕提升工作效率;但平板電腦可能會對NB/Netbook市場產生一些排擠,但衝擊程度仍有待觀察。

RIM計劃第2季在包括台灣在內的亞太市場推出首款平板電腦PlayBook。勞偉強指出,7吋螢幕攜帶很方便,另外雙核心處理器、多工處理功能、支援HTML5及Adobe Flash Player等網頁瀏覽功能也受到肯定,目前企業客戶的反應非常正面,認為可與黑莓機企業伺服器(BlackBerry Enterprise Server)及黑莓機(BlackBerry)整合,有助於增加生產力,一般消費者也有很高興趣,尤其喜歡遊戲、多媒體及娛樂等功能,整體而言看到很強的需求。

勞偉強進一步說,企業用戶與一般消費者的使用需求有些差異,企業用戶必須進行重要任務(mission critical)的資料連結,安全保密是最優先考量,另外也要提供企業IT人員很好的使用經驗,包括布建、升級、追蹤、監控等都必須有更友善完善的設計。

勞偉強認為,平板電腦並不是將智慧型手機放大或NB/Netbook縮小而已,如果是將智慧型手機或NB/Netbook的同一套作業系統及硬體架構移植到平板電腦上,這種模式很難成功,畢竟產品所需的頻寬、電池壽命、使用介面等都有很大差異,必須採取全然不同的硬體架構及設計思維。

以PlayBook為例,就不是使用智慧型手機或NB的作業系統,而是採用全新的即時作業系統QNX,具備全新的硬體及軟體架構。他強調,RIM並不只是用手機硬體觀點來設計PlayBook,因為RIM也是行動運算平台公司及服務平台供應商,可以整合硬體、作業系統、軟體及應用程式,提供最完整及優化的使用經驗。

對於平板電腦產業的高度競爭,勞偉強認為,不管是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競爭都很激烈,當然不可能每家廠商都存活下來,一段時間後贏家自然會出現,他相信不管對企業用戶或一般消費者市場,PlayBook都會是最後的贏家之一。

針對台灣市場部分,他強調,儘管台灣有很多製造廠推出平板電腦,但台灣消費者因此獲得很好的市場教育機會,對各家廠商未必是壞事,而雖然部分電信業者推出售價低於300美元的平板電腦,但代表電信業者有相當強烈的企圖心,相信高品質的產品仍有很好的市場機會。

2011年1月16日 星期日

宏� 全球二哥地位不保?

戴爾平板電腦 鎖定醫療市場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 】

戴爾(
Dell)台灣區總經理廖仁祥昨(13)日表示,「行動化」是今年戴爾消費端產品的策略重點,今年戴爾會在台引進平板電腦,初期先鎖定醫療、教育市場。

台灣戴爾昨天舉行尾牙,廖仁祥說,去年是個好年,台灣去年GDP 成長率有望從年初預估的4%,成長至10% ,戴爾台灣區營收成長率絕對高過這個數字。

戴爾今年策略重點是「三個端」,將全面搶攻「用戶端」、「資料中心端」、「雲端商機」,全系列相對應的產品都已就位。

廖仁祥認為,消費端電腦產品走向行動化是必然趨勢,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的重要性同步提升,戴爾今年會花更多的力氣在這方面。

為抵禦蘋果iPad進逼,戴爾去年底便搶先推出5 吋平板裝置Streak ,是非蘋果陣營最早推出平板電腦的電腦大廠,惟相關產品一直沒有引進台灣。廖仁祥表示,戴爾今年在台推出平板電腦,會在通路上採取差異化策略,相較於其他廠商與電信公司搭售促銷,他認為這只是選項之一,戴爾的平板電腦初期會先鎖定醫療、教育、企業等利基市場。

平板電腦全球發燒,戴爾去年領先發表5吋及7吋Android平台平板電腦,廖仁祥表示,今年上半有機會將平板電腦引進台灣。銷售策略上,會從企業和電信通路雙管齊下,消費市場仍預估是最大主力,主要是因目前戴爾兩款平板都以Android平台為主。他表示,Android非常適合消費市場,企業則適合Windows平台,不過他也坦言,目前平板機已經在進行商用先期測試計劃。廖仁祥表示,一人多機時代來臨,企業應用消費化趨勢明朗,他相當看好平板電腦在商用市場的發展,且對戴爾來說,因為過去一直深耕於商用市場,並擁有多項軟硬體企業解決方案,未來可望將平板電腦和既有商用解決方案做包裝整合,帶進商用領域。


今年深耕消費市場
除了過去熟悉的商用市場,廖仁祥表示,今年戴爾也會在消費性市場投注更多心力,其中平板電腦在消費市場的銷售不排除和電信通路進行合作,但電信通路只是其中一部分。
目前戴爾推出的平板電腦包括5吋的Streak、7吋的Streak7,兩款都由佳世達(2352)代工。
此次CES(The 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國際消費性電子展覽)展出一款可翻轉螢幕成為平板電腦(Tablet PC)的產品Inspiron Mini Duo,廖仁祥表示目前尚未引進台灣計劃,有可能等第2代機種。

宏� 全球二哥地位不保?
工商時報 【記者呂俊儀╱台北報導】

 2010年第4季全球PC品牌出貨狀況揭曉,根據兩大研調機構顧能(Gartner)與IDC估算,去年第4季全球個人電腦(PC)出貨量分別為9,350萬台與9207.5萬台,均低於原預期。以往全球市占排名第二的宏�,在IDC資料落居第三。

 在前五大品牌廠市占評比中,惠普仍居冠,戴爾重新搶回亞軍地位。

 即使在顧能的調查數據中,宏�雖然維持第二地位未變,但一樣面臨戴爾和聯想二大對手的一路追趕,贏得並不輕鬆。

 去年第4季PC市場反應終端消費疲弱、商用PC穩定成長及平板電腦崛起等3大因素,均低於預估。顧能統計數據顯示,去年第4季全球PC市場出貨量9,350萬台,年增3.1%,低於先前所預估4.8%年增率。而IDC調查資料,第4季全球PC出貨量9,207.5萬台,僅年增2.7%,低於原預期的5.5%。

 以全球五大品牌廠商出貨狀況來看,顧能數據顯示,惠普仍拿下冠軍寶座,但出貨成長率低於全球平均值;宏�排名未變,仍是第二,不過因受到消費行動PC市場成長趨緩,小筆電市場走弱,加上商用PC市場市占率較低,無法搭上市場換機需求。

 反觀戴爾、聯想雖然分居三、四名,但在商用市場需求拉台下,去年第4季出貨明顯成長,其中聯想出貨量成長21.4%,市占率大幅躍升1.5個百分點,追近與戴爾間距離,市占也躍升至10%以上。

 IDC調查則顯示,宏�因小筆電銷售疲軟,出貨量年減15%,僅達977.5萬台,而戴爾市占12.1%,重回全球第二大PC品牌。

 值得注意的,不論顧能或IDC統計數據,宏�去年第4季出貨相對衰退情況均為前五大品牌廠之最,以顧能市占排名為例,宏�與第三名的戴爾市占差距由去年同季的1.8個百分點縮小為1.1個百分點,與聯想市占差距更從去年同期的4.7個百分點拉近至2.6個百分點。

 IDC所調查的數據對宏�同樣也是警訊,戴爾不但奪回第二寶座,市占由原落後0.9個百分點,反超前1.5個百分點,且宏�更與急追的聯想市占差距僅剩0.2個百分點;華碩則摔出五名之外。

 根據顧能統計,2010年全球PC出貨量達約3.51億台,年成長13.8%,宏�市占與2009年相同仍居惠普之後。

 IDC初步統計,去年全球PC出貨量3.462億台,年增13.6%,戴爾擺脫2009年與宏�並列第2地位,市占小贏0.2%,宏�則落至第3位。而去年全球出貨成長最大的公司均是受惠商用PC增加及中國以外消費PC市場擴張的聯想,兩家研調機構統計出貨年成長率均為37.3%。


廣達2011年非NB營收比重提升至30%

電子時報╱記者陳彥廷報導

廣達2010年筆記型電腦(NB)總出貨量達5,210萬台,創下台廠NB出貨量紀錄,但面對毛利率不斷滑落至3~4%的壓力,近年NB代工廠無不走多角化經營,將非筆記型電腦(Non-NB)營收比重拉高,廣達指出,2011年底前,Non-NB營收佔比將從2010年的25%成長至30%,主要來自於雲端及平板電腦(Tablet PC)的經營布局。

廣達2010年累計合併營收達新台幣1.09兆元,年增率高達37.9%,不過,觀察前3季營業毛利率僅4%,相較2009年同期6%減少2個百分點,而營業淨利率更僅有2%,讓NB代工業者無不加緊動作,布局較高獲利表現的Non-NB產品線。

而廣達2010年Non-NB約佔營收25%,相當於2,700餘億元,其中All In One PC(AIO PC)佔10~15%,車用相關產品線約3%,伺服器2~4%,至於多媒體產品則有3~5%。

廣達認為,2011年看好雲端產業,企業用伺服器訂單量也會增加,加上預估平板電腦出貨量有數百萬台訂單,內部預期年底Non-NB佔總營收比重可望從25%提高至30%,對整體毛利表現有相當大的幫助。

雖然廣達認為平板電腦市場將是2011年主要明星產品,成長力道也可以預期,但目前仍無法估算成長數量及市場到底多大,且品牌客戶的訂單能見度也不高。

事實上,廣達早在2006~2009年在英特爾(Intel)的扶植下,研發行動上網裝置(MID)相當有經驗,雖然MID雷聲大雨點小,但與平板電腦的設計多所類似,讓廣達成功搶下包含RIM的PlayBook、宏�、東芝(Toshiba)等多家平板電腦產品訂單,對廣達Non-NB未來業績挹注相當。

供應鏈同樣看到平板電腦平台趨勢多元,目前顯示晶片大廠NVIDIA Tegra 2受到NB品牌商注意,不僅平板電腦已經多數採用,也預告6月將有為數不少的主流輕薄的NB產品也會採用。

解密10大趨勢 2011 世界瘋什麼?

作者:文╱蕭富元  出處:天下雜誌 464期 2011/01

1.有機,還要更有機

也算是一種復古懷舊,二十世紀末刮起的有機食物風潮。管它股市泡沫、金融風暴,在過去幾年內,每年都有兩位數成長,是個不必看景氣臉色的好行當。在歐美,有機食品已成食品產業裡擴張最快的商品,儘管它的市佔率,還不到三%。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最新報告顯示,今年有機食品仍將蠶食市場。二○○四年,全球有機食品總消費額二九○億美元,去年倍增為六五二億美元 (見表:有機食品消費總額),如果把有機當成一家企業,也能擠進全球前三十大企業。

有機不退流行,其實是建立在人們對健康保健的迷戀。波士頓諮詢公司分析,凡紓壓、讓人「感覺良好」的保健商品,今年將續領風騷。

北美第一家獲得認證的有機零售商WholeFoods,去年健康保健商品銷售額,就達到八○億美元,比台灣電視購物的市場規模還要大四倍。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去年醫療健康用品的業績,也有二三六億美元,是集團少數持續成長的事業。

有機的風,從人吃的東西,慢慢吹向寵物食品、個人保養、清潔用品、服飾等行業。反觀台灣,有機農業種植面積,從二○○四年的一二四六公頃,增加為去 年的二四四四公頃,成長了一倍。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統計,台灣有機產品市場一年五○億台幣,還在增加中。台灣的有機商品,也從單純的稻米蔬果,逐漸轉向 肉品、加工食品和服飾。例如,市場已出現有機雞肉、牛肉、雞蛋、燕麥、醬油和有機棉衫。


2.防洪、防災、防震 更要「防老天」

現實世界的氣候,愈來愈像虛構世界的情節。二○一○年耶誕節假期,北半球歐美中日等國接連冰風暴,重要機場營運跟著急凍。氣候變遷仍是今年全球的主旋律,企業終究得把適應氣候變遷,寫進它的企業策略裡。

星巴克環境衝擊部門主管漢納(Jim Hanna)就坦言,氣候變遷已直接威脅到星巴克的生意,他們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到最前線教育咖啡農「調適」的重要。聯合國最高氣候官員菲格雷斯 (Christiana Figueres)就說,不久之後,「所有的企業都需要有『防老天』措施(climate-proof )。」

杜邦、奇異電器等大企業,目前都在研發協助世界適應氣候變遷的產品。美國《BusinessWeek》估計,二十年後,這個產業的市場,每年將達到一千三百多億美元。

開發新材料,也是因應氣候變遷的解決方案。才剛起步的新材料市場,到去年已發展為一七○億美元的新興生意。

《天下》兩年前曾獨家採訪矽谷綠色新材料商Serious Materials,它是少數把製造放在美國本土的高成長企業。紐約帝國大廈最近重新整修,就選擇Serious Materials的材料技術,重複使用原有六千五百片隔音窗,製造出新的超級隔音玻璃,每年可節省四百四十萬美元的能源費用。


3.與通膨之狼共舞

它是一隻每個政府、每個人民都怕的怪獸。尤其是亞洲,未來好幾年,恐怕不時要面對這個黑色幽靈。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政府,都不得不承認,今年他們的首要任務之一,是對抗很難壓得下來的通貨膨脹。

這當然和亞洲貨幣匯率在去年紛紛升值有關。去年底,麥肯錫公司針對全球專業經理人做了一份調查,結果顯示,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從去年開始的通膨現象,到今年會繼續增強。四五%的經理人預期,匯率變動會影響公司獲利,尤其是在中國的企業經理人,對這個議題特別敏感。

台灣的中央銀行,也將抗通膨列為今年的第一要務。根據主計處去年十二月公布的數字,台灣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月增率連續六個月上揚,預期台灣今年的物價將繼續往上攀。君不見,今年春節的年菜、乾貨,都「光明正大」的先喊漲了。


4.跟低利率說再見

雖然沒有「十八趴」福利,但是愛儲蓄的人,有福了。

又是打房,又是阻熱錢,又是抗匯率,央行最近變成了牛仔,很忙。在過去半年內,央行連續三次升息半碼。中國的人民銀行,兩個月以來,也兩度偷襲似的升息。這意味著,低利率的時代即將謝幕。

低利率這條路,一走就是三十幾年,成熟市場從一九七○年代,逐步調降利率,尤其在過去十年,資本需求下滑,引發儲蓄熱潮,帶動利率下降。

是人口老化和新興市場資金需求這兩隻手,聯手拉高利率。以中國為例,國際清算銀行(BIS)去年八月就指出,中國人口快速老化,儲蓄率將在未來十年內大幅下降。中國的十二五規劃,要大動作調整經濟成長模式,從外銷轉型為內需市場導向,刺激消費的結果,將使儲蓄率節節下滑。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分析,如果長期利率回歸到一九七○年代的平均水準,利率還會再上調1.5個百分點。新興市場投資需求火熱,加上大批嬰兒 潮世代排隊退休,改吃儲蓄老本,全球資金將從儲蓄流向投資,推升利率。這也表示,企業資金成本將增加。在這個新時代,有更高資本生產率,以及能夠獲得直接 融資,將是企業競爭的利器。


5.向上要特別,向下找價值

膽戰心驚走過前年金融風暴的冰山,又經過去年景氣大復甦的火山,冰裡來火裡去,全球的消費者,愈來愈像個謎,更捉摸不定了。

就拿奢侈品消費來說吧,麥肯錫最新趨勢報告中,調查五千位美國、中國和歐洲的消費者,歸納出四大消費趨勢:

一、向下購買,價格至上。消費者在購買奢侈品時,比過去更在意物超所值。例如,即使景氣好轉,想要購買包包的女性,有四分之一會購買較便宜的品牌,更有四○%的女性只會在打折的時候買包。

二、向上消費,要更特別。消費者謹慎購物,卻期待更多,向上消費的人,希望更多量身訂做、更貴、更限量的產品。

三、移民網購。愈來愈多消費者在網路上購買奢侈品,去年,全球只有三%的奢侈品是透過網路販售,到了明年,將成長到五%。

四、奢華,西風東漸。奢華迅速往新興市場移動,去年,只有八%的中國奢侈品消費者減少消費,有四四%買得更多,而美國和歐洲則有將近一半消費者減少消費。麥肯錫估計,到了二○一五年,全球八○%的奢侈品成長都來自新興市場。


6.世界是平板的

世界果然是「平」……板的。

蘋果電腦去年四月推iPad上市後,二十八天內賣出一百萬台,地球上一個簇新熱鬧的平板王國就這麼誕生了。三星、摩托羅拉、RIM等科技大廠,也搶 著放煙火慶祝。上星期剛登場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各大廠就推出幾十款新型平板電腦,將今年拱成平板電腦的創世紀元年。

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二○一一年的趨勢報告指出,去年全球銷售一千九百萬台平板電腦,到了二○一四年,將成長十四倍多,來到兩億八百萬台。兩年後,八○%的企業,會支援員工使用平板電腦。

從個人電腦、網路電腦、小筆電到平板電腦,科技世界永遠不缺新題材,而且炒作模式如出一轍,那就是「一家烤肉萬家香」。在今年,所有個人電腦和智慧手機製造商,都要擠進這個觸控平板池子裡,而且,「一個也不會少」。


7.智慧,無所不在

都已經是民國一百年的人了,沒「智慧」可不行。

智慧型裝置是近年全球產業投入最多才、財的領域,每年以兩位數字成長,炸得市場火燙沸騰。

就以智慧型手機來說,五年前,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不過四千五百萬支,到去年就爆增為兩億五千萬支,今年更推估會到三億五千萬支,年成長率超過四成。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預測,今年十大科技趨勢之一,就是智慧風繼續瘋,到了二○一二年,平均每三台手機,就有一台是智慧型手機。

智慧型裝置的應用商機,更像是炫亮刺眼的黃金平台。Gartner就研究,去年蘋果電腦的應用平台App,市場規模約有四○億美元,到了二○一三年,將擴大到二七○億美元。聽起來不夠嚇人?別忘了,這類智慧應用,還有正在大口鯨吞市場的競爭強敵 Android。

資策會評估,智慧電視、智慧行動平台、智慧電視盒都將在未來幾年開花,例如,全球正積極發展智慧電網,在未來四年內,每年都有將近二○%的成長。


8.RDEs一路紅

光是金磚,不足以形容這些個風風火火的新興市場。所以,波士頓諮詢公司把以中國為首、包含非洲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統稱為RDEs(Rapidly Developing Economies,快速發展經濟體)。在這一年,RDEs還是一路紅到底。

和遲鈍緩慢的歐美市場相比,RDEs簡直是一接觸就動個不停的活潑金屬。不論從經濟成長動力到中產階級消費實力,新興國家仍然是拉著世界往前跑的主力,這個趨勢短期內無可逆轉。

麥肯錫的調查發現,四分之三的企業經理人預期,巴西、印度和中國對未來五年全球市場的影響力,會比現在還大。八成以上的經理人認為,美國、歐元區和 日本對全球市場的影響力不是沒有改變,就是逐漸式微。六三%的經理人推算,企業未來五年的獲利或營業額,將有四分之一到一半,是來自新興市場。

人往錢多的地方去,錢則從人多的地方來。新興市場以其龐大的人口做後盾,為全球企業催生一個個十億人口市場。(見表:RDE是未來全球的成長動力)


9.另類「中國製造」

今年,陸生即將來台留學,台灣的大學,蓬門終為君開。當然,台灣去大陸留學的更多。到中國念大學、研究所,變成另一種「中國製造」,儼然成為未來幾年最時髦的趨勢。

美國總統歐巴馬就有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計劃。一年多前歐巴馬訪問中國,美國政府積極推動十萬青年到中國留學的十萬強才計劃(100,000 Strong Initiative),中國政府還補助這些美國留學生,每人一萬美元的獎學金。中國現在是美國人留學亞洲的首選,每年成長三○%,也是唯一人數還在成長 的留學目的國。

歐巴馬希望培養下一代美國的「知中」派。相較之下,中國在美國的留學生人數將近十三萬,是美國在中國留學人數的十倍。中國留學生每年貢獻美國三十億美元的經濟收入。

日本留學生選擇到中美兩地留學,也出現此消彼長的現象。十五年前,七八%的日本留學生首選美國留學,到中國的只有九%。三年前,這個比例已經變成了四六%比二四%。在可預期的未來,這個蹺蹺板,還將往中國這邊傾斜。

也就是說,「來來來,來美國。去去去,去哈佛」的口號,得改成「來來來,來中國。去去去,去北大」了。


10.賣我信念,其餘免談!

消費者為王?這個多年來被企業反覆默念提醒、奉為圭臬的準則,要改寫了。行銷大師科特勒(Philip Kotler)指出,改朝換代了,現在要打動顧客,實在的價格、貼心的情感都不夠,顧客最買單的,是企業的使命感與信念。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全球暖化、金融海嘯、貧富差距加劇等接連而來的巨大衝擊,打壞了既有規則,大家無所適從。此刻,每個人最強烈的需求,就是重新找到使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方向感、找到著力點。

科特勒在新書《行銷3.0》中大聲疾呼,企業要提出願景、邀請顧客共同參與改變世界,將是企業最強而有力的說服點,也是最大的差異化來源。

麥肯錫的研究也指出,未來的消費,會愈來愈強調意義。負責任的消費愈來愈普遍,這類消費者特別講究商品的社會責任,是否符合環境、道德、員工福祉的意義。

未來,愈來愈多的消費者問的不是「你賣什麼?」而是「你相信什麼?」

「給我信念,其餘免談」的行銷時代來了。


更多資訊

2011年1月13日 星期四

陳瑞聰:NB代工首季漲價

仁寶總經理陳瑞聰昨(12)日證實,NB代工可望從今年首季向客戶反應調漲價格,如果漲價不成,NB代工業將活不下去,估計今年上半年毛利率「較為正常」。

陳瑞聰表示,匯率與工資均需向客戶反應,是調整幅度視不同產品及客戶而定,「廣達已打了第一炮」,相信NB代工調漲費用,將朝正面方向發展。

新台幣匯率從去年底拉升,且中國工資調漲等壓力,讓毛利率僅4%至5%的NB代工產業,難以生存,包括陳瑞聰、緯創董事長林憲銘均表示,有意向客戶反應調漲代工價格。

陳瑞聰昨天出席新金寶尾牙,針對NB代工調漲價格一事,他表示,若首季調漲成功,第二季將不會再調,若不調漲,「NB代工業將活不下去」。

外資報告指出,廣達已經向客戶惠普反應調整報價,並獲惠普同意;據了解,包括惠普、戴爾、宏�及東芝,均已同意調整代工價格。

NB廠爭奪戰 成都簽下緯創 【2011/01/13】

台灣知名筆記型電腦(NB)代工業者緯創,11日已與四川成都市雙流縣政府簽約,正式進駐雙流縣公興鎮。

 之後緯創將在當地投資設廠,首期投資總額不低於1億美元,將進行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電視、顯示器、移動通訊、智慧型手機的生產製造。

 過去1年多來,重慶與成都為爭取全球筆記型電腦品牌與代工業者的進駐,彼此間的過招成為兩岸業界與媒體關注的焦點。去年成都在痛失宏�之後,如今贏得緯創進駐投資,也算是在這場角力戰中略微扳回一城。

 新華網與華西都市報報導,繼2010年11月16日緯創集團在成都與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分別簽署協定在雙流縣設立生產基地、在成都市區建設總部項目之後,雙流縣政府本月11日在代縣長周先毅帶隊下,在新北市緯創台灣總部與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正式投資協議,就興建電腦及電子3C相關產品製造基地達成共識。

 報導稱,緯創集團此次進駐成都,其選址位於雙流縣公興鎮,當地有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可說是四川飛往國外的大門。

 緯創在當地將投資建設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電視、顯示器、移動通訊、智慧型手機、無線網通等電腦及電子3C相關產品製造基地。

 據悉,上述產品及配套專案預期總投入5億美元,首期投資總額不低於1億美元;項目計畫於2011年第3季度末竣工投產,2012年底前實現1,000萬台綜合產能,2014年綜合產能達到2,000萬台,爭取2016年綜合產能達到4,000萬台。

 由宏�製造部門分離出來的緯創,為世界知名的筆記型電腦代工企業,於2001年成立,總部設在台灣,分部和營運據點遍及亞洲、歐洲及北美。

廣達重慶NB廠本季投產 供應惠普

電子時報╱記者黃彥翔報導

廣達電腦的重慶生產基地即將在本季投產出貨,成為繼富士康與英業達之後,正式在重慶生產筆記型電腦(NB)的台灣業者。不過廣達基於當地工廠目前僅供應單一客戶,因此不評論該廠的產能與出貨量。

惠普(HP)在2010年初與重慶市政府簽約,同時帶著富士康、英業達與廣達等主力NB代工廠進駐,富士康已在2010年第2季投產,英業達的廠也在2010年第4季出貨。廣達則確定在本季投產出貨,惠普位於重慶的供應鏈逐漸成形。

不過NB業者指出,重慶目前的供應鏈還非常不完整,許多零組件廠都還在觀望,而當地系統廠使用的零組件,很多都是在沿海一帶製造達80~90%之後,再運到重慶當地做最後加工並出貨給系統廠。對零組件廠或對系統廠而言,由於訂單數量有限,生產不具規模,在重慶的效益還無法顯現。

此外,因為當地物流系統尚未成熟,航班相對不足,也使得產品幾乎還是得走鐵路到深圳,再用海運出口,要發展成成熟的NB供應體系,還需要很多時間與努力。

根據瞭解,廣達初期在重慶的投產與出貨量也不會衝得太快,主要因為在當地生產還不具明顯的成本效益。廣達發言體系僅表示,由於重慶廠僅供應單一客戶,因此無法對產能與數量做評論。

重慶市政府為打造當地成為全球最大的NB生產製造基地,給予品牌廠和ODM廠相當具吸引力的租稅優惠,是目前對台系廠商而言最大的誘因。不過,隨著宏�與相關的供應鏈也要落腳重慶,若吸引更多零組件供應商進駐,也許2011年重慶的NB供應鏈會有不同的面貌。


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

超級關係 Superconnect

理查.柯克也是一位成功的創業家,擔任歐美各大企業策略顧問20餘年,曾任波士頓 顧問集團顧問、貝恩顧問公 司合夥人之一,之後成立LEK顧問公司,以「明星事業」的概念,尋找高成長市場裡規模最大的公司,開展了利潤更為豐厚的企業購併市場。他在所投資的博彩交 易公司合併案中,結識了《超級關係》另一作者葛雷格.洛克伍德,正是「弱連結法則」的實踐。


Q:在《80/20法則》一書出版後,為何選擇人脈術當你下一本書的主題?80/20法則與人脈術有什麼關聯?

A:80/20 法則與人脈之間的關係,在於一個成功的人脈王,即是運用很少的精力經營非常強大的人脈網絡。80/20法則的基礎理論,就是用一小部份的努力,通常可以產 生大部份的結果。而我在新書中提出的「弱連結法則」,則是80/20法則的新延伸與運用,將80/20的技巧運用在經營人脈上。

以 找工作為例,一般人覺得親戚朋友最可能幫助自己找到工作,但事實上,只有六分之一的人透過親戚、朋友找到工作,大部份的人都是透過偶爾或鮮少見面的朋友找 到工作,這些人就是所謂的弱連結,有別於我們的家人、親戚、好朋友等強連結。為什麼我說弱連結是最好的人脈網絡呢?因為弱連結大部份來自不同的社交圈,他 們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工作經驗;他們來自不同的城市,在不同的領域工作;他們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事情。如果你想轉職到其他領域,成功的機率跟你擁有的弱連結 人數成正比。

以上這個弱連結理論,其實從1970年代起,學術界就開始研究。我從自己的經驗以 及訪問許多成功的人脈王出 發,試圖找出人脈王的黃金法則。最後我發現,它與80/20法則其實是相關的。通常我們花費精力維持這些弱連結的時間只佔據生活中少於20%,但是卻往往 能達到大於80%的成功結果。


Q:要如何運用80/20法則維繫人脈關係?

A:最重要的,請盡量認識你不熟悉的朋友。這當然不是要你每天花很多心力去結交新朋友。相反地,這些所謂「不熟悉」的朋友,指的是你跟他的連結很微弱,但是仍然有關聯,而且還維持著友好的關係。

你 一定是跟這些人互相留下好的印象,並可以維持不錯氣氛的對話。這些人有可能是很久沒聯絡的同學,或者是以前公司的同事,你可能幾年才見上一次面,花費在他 們身上的對話不超過半個小時至數分鐘。大部份對話或許對你沒有立即好處,但是有些內容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穫,有時候甚至是種「啊哈!」的意外驚喜。藉由 這些弱連結,接觸到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等,他們常常是你的貴人。

因此,想要變成超級人 脈王,跨出的第一步就是,盡你可能的維持這些弱連結,讓你平時接觸到的資訊可以來自世界各地或者其他城市。如果你現在20、30歲,盡量認識40、50歲 的朋友;假設你一直固定在同一個公司上班,你就要多認識一些專業領域與你完全不同的人;假設你長期居住在同一個城市,請開始與其他城市或國家的朋友聯絡。 基本上,讓你人脈的組成盡量多樣化,而名單上並非你每天聯繫的親人、好朋友。

為了認識這些你生活領域以外的朋友,多出門到其他城市拜訪、出國旅遊認識不同國家 的人,都是拓展人脈的重要 來源,不妨從現在開始,拿起電話打給許久沒有聯繫的朋友。當然,現在有Facebook等社交網站,可以讓你飛快認識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但我們討論的 是面對面的講話,因為近距離的接觸可以提高對方對你的信任感。


Q:並不是所有人都擅長與人交際,一般人如何建立這些弱連結呢?

A: 大家對於超級人脈王的印象可能有錯誤。超級人脈王不是指要有很好的社交能力,或者很擅於與人交往、具有外向特質人格。許多我訪問過的超級人脈王,他們多認 為自己很內向,甚至非常害羞,覺得受不了雞尾酒派對這種吵雜的社交環境。這些害羞的超級人脈王常常在這種場合不知所措,但他們並不強迫自己與人交談,除非 真的有興趣於談話內容。因此,從自己有興趣的領域開始建立弱連結,是最容易跨出的第一步。

舉 例來說,你對攝影有興趣,那就找個來自其他國家的攝影師談話,這樣你們就有共同的興趣。千萬不要逼迫你自己建立你沒有興趣的人脈,好的弱連結是在自然狀態 下建立的。如果你很害羞,一定也有跟你一樣害羞的人,找出你當下有興趣的事情。重要的是,你必須對其他人保持開放的態度,不要把自己封鎖在自己的世界中, 要誠心接納別人的想法。

另外,如果懷著功利心態去建立人脈,成功的機率不大。弱連結人脈是你感興趣的人, 或者你們有共同的嗜好、話 題,這些共同之處,便可以連結來自不同背景、國度的人。一旦你嘗試將不同的人連結起來,且不求回報,大家對你有一定的信賴感,久而久之,你的人脈逐漸建 立,人們想藉由你認識新的人,這時候你就是成功的人脈王。

這或許需要10年以上的經營。曾有人跟我說,感謝我經由我介紹的人脈,幫他找到新的工作,並且展開新的生活。其實我根本想不起來我介紹誰給他認識,但這就是一種弱連結的力量。
以 我自身的經驗,我不僅是個作者,也是個業餘的投資家。在20年間,我成功投資5間公司,這些投資資訊,來自於我當初創立企管顧問公司的人脈。這間公司一開 始只有300個員工,但是多年後,總共有2、3,000人曾在這間公司工作過,即便我後來離開公司,這些人,也就是所謂的弱連結,仍會透過不同管道,例如 寫信、打電話告知我新的投資機會。

其中最成功的例子,是目前英國一間最有名的連鎖比 利時餐廳Belgo。餐廳還沒成立前,公司裡有個員工的男朋友寫信請我投資,因為想創立這間餐廳的2個年輕人,正為募不到資金所苦。現在,這間餐廳已在弱 連結的力量下,成功打響名號。這就是我講的弱連結法則,我與這個故事中的每個人,都僅有微弱的連結,公司裡的女員工,我幾乎素未謀面,更何況是她的男友。 但經過這樣的牽引,這是我歷年來最賺錢的投資案之一。


Q:在東、西方的文化差異下,你認為亞洲人也適用於弱連結法則來建立強大的人脈嗎?

A: 我知道亞洲人工作時間長,也比較傾向待在同一間公司很久,因此弱連結的建立比較不容易。我建議大家多轉換工作跑道,建立新的弱連結。這些在過去公司中所認 識的人,並不會因為你換了新工作而中斷,3∼5年轉換新工作是最好的時間點,而我自己,就是照著這樣的規律,來建立自己的人脈。
許多亞洲人比較害羞,不擅於交際。我提供幾個非常簡單的步驟給害羞的讀者,幫大家建立弱連結。

Step 1:如果你的公司有很多部門,一定有你不熟、年紀與你相差很大的同事,盡量幫助他們或者找他們談話,他們一定有他們自己的社交圈,交談時間久了,你們的社交圈便會融合。

Step 2:常常爭取出國的機會,可能是國外進修或工作外派,時間最好拉長至1∼2年。如果沒辦法這麼久,幾個月也可以。這樣才能更了解當地文化,建立起弱連結。
Step 3: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興趣,可以是學打網球或諸如此類的活動。當你想建立弱連結時,必須先思考哪些人與自己生活關聯比較少,然後創造交集。


Q:你有什麼話要對《Cheers》讀者說嗎?

A 年輕真的很好,我希望在你們這個年紀,可以想想5年前,或者更早之前的朋友,拿起電話聯繫一下吧。當然我也建議你們趁年輕好好拓展自己的弱連結,多結交一些與你們生活圈截然不同的朋友。

輕鬆舉起超級關係

    .進一步認識你不熟的朋友:開始想想5年或更早之前的朋友,拿起電話吧!
.天然尚好:從有興趣的領域開始建立新的弱連結,並力求多樣化。
.對弱連結人脈保持開放的態度,不求回報,累積他人對你的信任感。
.在公司內部,嘗試找跨部門不熟、或年紀有差距的同事談話或幫忙。
.可試著3∼5年轉換工作跑道,或爭取外派、出國進修等機會,打開人脈新網絡。

■《80/20法則》(The 80/20 Principle)作者最新力作   
二十一世紀的科學──網絡科學

現今高科技時代,人與人的連結程度愈高,網絡效應也愈明顯。而在網絡特有的集中效應之下通常只會出現少數的大贏家,因此,掌握了網絡的規則,就能掌握成功的機會。

本書探討了網絡對社會、經濟、文化的各種影響與運作模式,剖析學術理論背後的意涵,例如「六度分隔理論」以及「小世界觀」,也針對「長尾理論」提出顛覆 性的獨到觀察與看法。而網絡也直接影響了個人生活,個人該如何形塑自己的網絡,以及面對不同網絡時的取捨,都是成功人生的重大課題。

構成網絡的三項元素:

■強連結(Strong links):親密的家人與朋友關係。
■弱連結(Weak links):泛泛之交,不太熟悉的相識者。
■社群(Hubs):個人所參與的或大或小的團體或組織。

柯克指出:弱連結將帶來寶貴的知識、機會與創新;而一般人倚賴最深的強連結反而是往前邁進的阻礙。另一項更驚人的發現:企業界的網絡主要是由握有超級關 係的人脈王所形塑的,對市場結構、策略與產業政策具有深遠的意義。而這些個人與企業雖只是極少數,卻能創造出不成比例的巨大連結,為我們搭起一座橋樑,通 往相距遙遠、非常不同的社會角落,讓世界變得更小,讓大家更能看到世界的豐富多元。

掌握網絡法則,你也可以是左右社群關係的超級人脈王。



作者簡介

理查.柯克 Richard Koch

暢銷書《80/20法則》作者,本身也是一位成功的創業家,擔任歐美各大企業策略顧問二十餘年,曾任波士頓顧問集團(BCG)顧問,也是貝恩顧問公司 (Bain & Company)的合夥人之一,之後成立了LEK顧問公司,以「明星事業」的概念,尋找高成長市場裡規模最大的公司,開展了另一個利潤更為豐厚的企業購併 (M & A)市場。他也是多本暢銷書的作者,以獨特的見解提出震撼性的精闢觀察。

葛雷格.洛克伍德 Greg Lockwood

早年曾在加拿大《汽車買賣》雜誌(Auto Trader)服務,洞察出買賣市場交易機制的微妙網絡。之後投入創投業,投資了博彩交易公司振興(Flutter),最後與理查.柯克投資的另一家博彩交易公司比發(Betfair)合併,本書的兩位作者因而結識。

第11章 弱連結企業──企業如何善用弱連結獲益
你是否曾經在孤立的小鎮居住過?裡面每個人都互相認識──或甚至互相有親戚關係──隱姓埋名絕對不可能。在這種環境裡,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可能很牢 固,但也可能抱持幾世難解的仇怨。不只是個人,有時甚至讓家族或更大的群體陷入分裂。維洛那(Verona)是最典型的例子──那是《羅密歐與茱莉葉》發 生的背景。一個小鎮如果沒有成長──亦即沒有新血加入──人們可能變得過度親近,心胸狹隘,無法寬容異己。即使這些問題都能夠避免,恐怕也會變得非常無趣 ──至少對於有心擴展領域的人是如此。

一個人口穩定的小鎮有一個根本的問題:強連結太多,弱連結太少。人與人的關係以家庭及朋友為主,幾乎排除任何偶發的、新的弱連結,也就很難產生新的資訊與做法。

大城市則恰恰相反;城市是弱連結的巨大溫床,很容易成為創新活動的精彩核心。

我們是否可以用同樣的觀點來探討工作與企業?職場上的弱連結、強連結與創新有什麼關連?哪些因素是創新的助力與阻力?

依據我們對網絡的認識,應該只有一種情況最有利促進創新與市場的成長──那就是存在大量的弱連結可以串連不同的世界(亦即當弱連結的數量超過強連結時)。

新公司很符合這些敘述,因為多數新公司都非常倚賴外在的弱連結。新公司通常總有一部分重要的構想來自外界;員工在公司的資歷當然都很淺,因此與舊 公司還保有一些連結。成熟的公司通常已發展出較固定的聘雇模式(不論聘雇對象是機構或個人),相較之下,新事業的員工比較多元化(來自不同的公司與背 景)。在新事業裡,很多關係還沒有時間形式化,僵固成為強連結,固定的企業階層也還未形成。基於這些理由,新事業擁有的弱連結比例一般高於成熟的企業。當 然,新公司也可能因其他條件展現很高的創新力──創業者本來就必須有能力開創新的領域,才可能起步與生存。但我們還是認為,大量的弱連結有很大的助益。

我們認為小公司的弱連結相對也比大企業多。小公司比較可能將部分業務外包,而非仰賴內部統籌一切。小公司的層級通常較少,較容易受到外在隨機出現 的因素影響。此外,小公司的業務量較少,工作性質不是那麼專門或特殊,而一般性或涵蓋範圍較廣的工作比大企業的工作更可能產生弱連結;相對的,大企業會運 用分工與自動化來壓低單位成本。試想汽車裝配線上的作業員擁有的弱連結一定很少,相較之下小型修車廠的經理便多很多,他除了要修車,還要與顧客及供應商互 動、記帳等等。正在成長的小公司會遭遇各種起伏變化,內部職位常須重新界定與輪替,整個環境較有彈性,也因此人際關係比較沒有時間僵化。

還有一種情況較有利弱連結發展:同一個城市或地區裡有很多公司(有些屬於不同的產業),人們經常轉換工作,不同公司的員工之間有較多的社交接觸。 在這種情況下,知識與技能的交互激盪有利促進創新與市場的成長。同樣的道理,當大學與企業之間、企業與促進創新及知識移轉的非學術來源(如顧問)之間,存 在頻繁的非正式連結,那麼創新活動便會更加蓬勃發展。

反之,依據前文關於強連結的解釋,當企業將重心放在內部且作風比較神祕─一切只仰賴自己人,不願與外界分享或向外界學習──創新活動將難以發揮。我們可以合理推斷,這類企業通常規模較大,對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因而很弔詭地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

但我們是否能找到有力的證據支持這些假說?其次,強連結與弱連結的表現模式是否有些地方讓人驚訝或與直覺判斷相違背?

哪一種城市的創新活動最蓬勃:是同時存在多種產業與公司的城市,或者城市裡大部分的公司都屬於同樣的產業?長期以來經濟學家對這個問題一直爭論不休。傑科 斯(Jane Jacobs)是研究城市發展的優秀專家,她大力支持第一種觀點,認為若同時存在很多產業較容易產生交互激盪,有利激發創新。她舉二○年代曼哈頓的胸罩發 明為例。羅森莎(Ida Rosenthal)專門為貴婦製作精緻的洋裝,但發現客人穿起來無法很挺。她認為問題出在內衣設計不良──因而發明了胸罩。之後她捨棄製衣,成為企業 家,專門製造與銷售胸罩。但一個沒有經營經驗的人是如何做到的?答案是外包──她在當地找到所有的供應商。在紐約,她與縫紉機與紡織品供應商、製盒業者、 貨運業者、批發商與金融業者打交道。若不是周遭可以輕易找到這麼多種弱連結,羅森莎和她的胸罩事業恐怕無法成功。

哈佛教授波特(Michael Porter)持不同看法。他認為,最富創新力的城市應該是同一產業裡有很多公司,大家可以互相學習,且本地就有很豐富的專業經驗可以汲取。他舉釀酒、醫 藥器材、裁縫業為例,這些產業通常在城市或地區裡非常集中,只要一家公司做了微小的改進,所有的業者很快就會看到與模仿。

儘管兩人意見相反,但都體認到弱連結對觀念的傳播與創新非常重要。傑科斯強調的是不同產業間進行觀念與做法的相互交流激盪;波特則是把重點放在同 產業的公司互相散播各種細微的改良。在兩種情況下,公司內部的強連結都無法發揮創新的魔力。但傑科斯的觀點比較符合小世界觀──認為橫跨多元產業的弱連結 有利促進更快速的創新與成長。

那麼這兩人誰比較正確?由葛雷瑟(Ed Glaeser)領導的一群科學家決定找出答案,著手檢視美國一百七十個城市長達三十年的資料。證據明顯支持傑科斯的觀點──擁有許多產業的城市成長較快,仰賴單一產業的城市容易萎縮。

一個城市若已經有許多產業,新的產業似乎比較容易進入,且城市可隨著不同產業的興衰而調整發展重心。想想看,在美國之外,資訊科技的創新與生產多 半發生在最大最老的城市──巴黎、莫斯科與聖彼得堡、東京與橫濱、上海與北京、聖保羅與坎皮納斯、布宜諾斯艾利斯、墨西哥市等。美國之外的科技創新中心只 有英國與德國不符合這個模式,但仔細探究,這種現象其實也不是那麼異於尋常。英國的主要中心是劍橋與M4「走廊」(緊鄰M4公路的區域),起點距倫敦西方 不過二十哩左右;這兩個地方距離首都皆不遠,也都仰賴首都的人才。再談德國,一九四五年以前柏林一直是德國的科技重鎮,後來遭到美俄軍隊攻入摧殘,西門子 才搬到較安全的慕尼黑。

這樣看來,似乎愈多元化的地方愈有利創新──在這樣的地方弱連結通常比強連結多。葛雷瑟的研究也發現,一個城市裡互相競爭的公司愈多,產業發展愈 快,且小公司的創新力比大企業活躍。該研究的另一項發現是:外來人口比例高的城市(如洛杉磯與紐約)最成功,工資增加最快──這個現象適用於所有的居民, 不論是否在美國出生。研究團隊的結論是:只要做到多元化,便能透過創新創造財富。

這些研究結果告訴我們,當同一地區存在多個網絡(而非單一公司)時,最容易激發創新。創新力的真正來源不是個別公司,甚至也不是敵對公司與其供應 商形成的網絡,而是一系列互相重疊的網絡。真正重要的是一個地方的總體商業網絡。一個城市如果只有少數大企業(如底特律),可能會因缺乏多元資源的投入與 新的弱連結而逐漸萎縮。反之,「混合城市」(sundry city)──大型、多元、易受外在因素影響、易產生弱連結──永遠能夠自我更新。網絡會不斷增生與交互激盪;個人、企業與整個城市都能因此受惠。

但波特的觀點也有他的道理──他認為創新來自同一產業裡緊密共存的企業。他會提出這個觀點是因為,他觀察到有些地區與企業顯然因同一產業的專業化而受惠。 例如聖塔克拉拉郡(Santa Clara County)──位於北加州一個半鄉村的飛地(enclave),比較為世人熟知的名稱是矽谷──便是將全世界電子業的創新重鎮濃縮在一個很小的地區。 同樣的情況也表現在其他行業:如裁縫(紐約與倫敦)、醫藥器材與服務(波士頓)、高級時尚(巴黎)、流行鞋子(米蘭)、皮件(義大利北部)、醫藥(新澤 西)、金融(紐約、倫敦、法蘭克福)、鑽石加工(安特衛普)、出版(紐約、倫敦、法蘭克福)、伊斯蘭金融(巴林)、航太(土魯斯)、潔淨科技(clean technology,哥本哈根)、賭博(拉斯維加斯、倫敦、澳門)、賽馬訓練(新市)、精緻製錶(瑞士南部)。這些地區都有奇特的集中化現象,企業的表 現通常比其他地區優異很好。

所以說波特的分析站得住腳,但為什麼多元化的城市表現更好?答案與觀察的角度有關。從產業的角度來看,集中特定地區是好的;但從城市的角度來看,產業多元化更好。但無論是哪一種情況,我們看到的都是由面對面的弱連結驅動的網絡。

我們都聽過所謂「地球零距離」(death of distance)的說法,但有些非常賺錢的產業至今依舊集中在很小的飛地裡,這的確是很奇特的現象。在矽谷,成功的故事具有本地、實體、個別、具感染性 等特色。全世界金融業五分之四的收入與獲利來自曼哈頓、法蘭克福、倫敦等城市方圓幾哩的地方。美國製藥業的重大進展泰半發生在新澤西,但那裡的居民只占全 美國三%。在英國,絕大多數的精緻珠寶業者都集中在倫敦哈登花園(Hatton Garden)短短的幾條街。

為什麼有這樣的現象?早在一八九○年,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Alfred Marshall)就已提出解釋了,至今聽起來依舊非常有道理:
從事同一技術行業的人若位處鄰近,彼此都可獲得很大的益處。同業的秘密不再是祕密,而得以四處傳播……若是表現良好,必能得到應得的讚賞,任何發明與改良……也會立刻引發討論:如果某人提出新的構想,其他人會很快採納,加入自己的想法,然後又成為其他新構想的源頭。

請注意:創新的做法會立刻被「討論」。儘管現在有傳真、電郵、電話、視訊會議,優異的新構想仍然必須透過面對面討論,才能被傳播、擴充、調整,就 像一百年前一樣。知識很容易「四處傳播」──這裡指的不是網路,而是實際上在一個地區裡傳播。凡是在矽谷工作過的人都知道馬歇爾的描述多麼貼切。人們從碰 到的人身上學到的最多,多數時候那是無意識、自然而然、幾乎無可避免的──可能是平常日子發生在健身房、火車上、酒吧裡、自家後院、無數次的偶遇與交談 中。通常都是透過弱連結、機緣巧遇、與其他公司新認識的人見面等,因為本地的社區就是互相學習與激勵的最佳環境。正如卡斯提爾所說的:「矽谷不斷有新的公 司出現,透過轉換工作與成立子公司進行交互激盪與知識的散布。談到科技創新的散播,晚上在山景市(Mountain View) Walker’s Wagon Wheel酒館的談話比史丹福的多數座談會更有影響力。」

不過,美國高科技發展的原始核心並不是矽谷,而是在波士頓外沿著128號公路那一帶──數位設備(Digital Equipment)、阿波羅電腦(Apollo Computer)、Prime Computer、王安電腦(Wang Computer)都是在那裡成立。只不過那裡的很多公司後來不是被併購就是倒閉,隨著英特爾、惠普、昇陽(Sun Micro Systems)、3Com、矽谷圖形(Silicon Graphics)、思科(Cisco)在矽谷興起,128號公路在電腦設計與製造上也漸失優勢。

哈佛研究人員薩克瑟尼安(Anna-Lee Saxenian)探究這個現象的原因,發現矽谷發展出一套去中央化、重實驗的模式,特點是專門化的公司與工程師形成一個網絡,互相合作與集體學習。相反 的,128號公路則是以一些自給自足的公司為主,各自保有自己的專業技術,不利跳槽或公司間的合作。矽谷的競爭優勢不在個別公司,而是在整個地區──那裡 經常看得到新成立的公司以及專業技術的交流、宛如萬花筒般不斷改變的聯盟與實驗,那裡的主力是眾多小公司而不是少數大企業。這與百年前馬歇爾描述的情形很 類似──產品的改良、創新、新的構想都不會局限在一家公司,各種創新不斷透過討論而愈來愈順利,這個過程得力於各方的協助─包括人力仲介、創投業者、大學 等。

128號公路的發展由強連結與大企業主導,最重要的單位是公司;矽谷則是弱連結與小公司齊聚,個人的創意與網絡最重要。矽谷可能是全世界最能展現弱連結力量的例子──那裡的人平均一份工作只維持兩年。

網絡效應不只讓矽谷享有全球領導地位,也讓投資人(主要是本地的投資人)以及許多工程師賺了很多錢。除了產業模式之外,我們更看到報酬與權力結構的徹底轉變。這是資本主義的新階段,甚至可能催生出全新的體系:由網絡社會取代統合主義(corporatism) 。

哈佛大學的伽斯柏教授(Henry Chesbrough)研究過二十世紀美國的創新活動。他說,整個二十世紀,美國在研究與科技方面都居世界領導地位,但在八○年代,產業創新的模式開始出 現巨變。內部研發(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的黃金時代是一九四○至八五年─期間研究支出從三十億美元大增至一○二○億。這四十五年裡,企業採取「閉門創新」模式──新構想在企業高 牆後祕密發展,勞工流動率低,創投不普及,大學的角色並不吃重,強大的新興事業也很少見。

伽斯柏說,到了八○年代,這個模式開始出現問題。當時的〈軍人復員法案〉(GI Bill)協助退役軍人接受大學或技術教育,加上大學的擴充,訓練出大批工程師,這些人有意願也有能力從一家公司跳到另一家公司。新的公司不需要大量投資 在基礎研究上,他們可透過聘雇人才來學習。創投業在八○年代以前還很不受重視,到二○○一年卻成長了五十一倍,讓沒有資金的人也有機會創業。外部的研究與 供應商愈來愈容易取得,讓小公司也可以創造新的產品與市場。一九七○年,個人與小公司申請的專利僅占五%,到了一九九二年,大增至二○%。一九八一年,七 一%的研究支出由大企業包辦(員工超過二萬五千人者),到九九年,比例降低至四一%。

許多規模或大或小的新公司──從設在自家車庫的小公司到重要大企業如應用分子基因公司(Amgen)、Genetech、健贊藥廠 (Genzyme)、英特爾、微軟、甲骨文、昇陽──基礎研究做得並不多,業者寧可採納新的構想再加以調整(不論構想從何而來),因而能在研發預算不高的 情況下創造出很棒的新產品。過去三十年來,我們進入一個創新速度愈來愈快的時代,能夠找到高明的構想並加以商業化的個人、小公司與創投業者最容易出頭。像 全錄與IBM這類企業巨人曾經是創新與科學進步的典範,在講求開放創新的新世界反而必須辛苦地適應求生。他們可能會繼續進行優異(與昂貴)的深度研究,但 很容易錯失下一個「重要新趨勢」。全錄發明了個人電腦、視窗式的軟體、滑鼠、雷射印表機、無紙辦公室與乙太網路(Ethernet),卻未能將任何一項推 向市場。

下一個重要的創新幾乎都是由非主流公司所提供的。美國三大電器設備公司──通用、愛德蒙(RCA)與西屋──並未成為美國的電子業龍頭,反而被從未生產過真空管的新公司如快捷半導體(Fairchild Semiconductor)與英特爾打敗。

五○年代末,IBM成為大型電腦的領導者後,遭遇規模更大的對手挑戰──通用、全錄、愛德蒙、摩托羅拉──這些企業的研發預算都很大手筆。IBM 一一將他們打敗,後來反而無法擊退一些專精於各種電腦創新的小公司──例如製造迷你電腦的數位設備(Digital Equipment),家用個人電腦的蘋果、3D工作站的矽谷圖形、手提商業電腦的康柏、直售個人電腦的戴爾等。七○年代末電腦界的每一項重要創新都不是 來自產業龍頭,而是來自小公司。

這些經營完善的龍頭企業為何難有創新?克里斯汀生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提出很有趣的解釋。他稱之為「創新者的難題」(innovator’s dilemma):每當有破壞性的創新技術出現時,在現有的市場表現得無懈可擊的企業特別容易受傷。他研究了幾種創新產業──包括磁碟機、汽車、電腦、醫 藥、零售、鋼鐵──發現突破性的創新技術剛出現時,通常會遭到最賺錢的大客戶抗拒。因此,破壞性創新技術被迫只能尋找新的顧客與供應商網絡──通常都是新 公司,創立者是靈敏的企業家,能夠搭上產業擴張的新浪潮。即使當創新風潮已經擺在眼前,每個人都看得到也都在抄襲,那些大企業往往就是行動不夠快,彷彿被 綁住手腳一般。從低技術到高科技,各種產業一再重複出現同樣的模式。

購買:

超級關係

2011年1月6日 星期四

聯想揮軍平板電腦市場CES亮相2款產品/ NB代工 外資:毛利Q1可望回升

聯想揮軍平板電腦市場CES亮相2款產品

電子時報╱記者蕭錚浩報導

據PC World報導,大陸個人電腦(PC)大廠聯想(Lenovo)將於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亮相首款平板電腦,搶進由蘋果(Apple)iPad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Galaxy Tab帶頭的平板電腦商機。

聯想高層透漏將於CES展示2款平板電腦產品,聯想產品部門全球行銷主管Nick Reynolds表示,亮相的平板電腦將主攻消費性市場。此外,另一聯想高層曾向IDG透漏,聯想也可能推出ThinkPad系列的平板電腦,擴充主打商務客戶的產品線。

報導預測,聯想將在CES亮相的平板電腦可能包括樂Pad(LePad),LePad採用Google Android作業系統,預計在2011年初上市。Reynolds進一步指出,新亮相的平板電腦可能會影響Netbook銷售,因消費者針對平板電腦與Netbook的使用需求相似,但不致影響常規筆記型電腦(NB)銷售表現。

聯想開發平板電腦許久,在2010年CES會場上聯想曾展示1款ideaPad U1產品,該產品採用混合型PC元素,可單獨分離的觸控式螢幕能當作平板電腦使用。ideaPad U1原預計在2010年下半以低於1,000美元的售價上市,然隨後遭延滯。

受惠蘋果iPad帶動,平板電腦市況增溫。研究機構Gartner估計,2011年平板電腦出貨量將達5,480萬台,同時,研究機構Gartner估計2014年平板電腦將取代10%的PC市場。2011年平板電腦市場競爭激烈,包括三星、惠普(HP)、戴爾(Dell)、RIM和東芝(Toshiba)等PC和手機大廠均將搶進。


鴻海搶單!廣達今年NB出貨成長恐落後同業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

    傳iPad 2代工仍由鴻海(2317)獨家搶下,NB代工一哥廣達(2382)今年第一季雖有中國農曆年小旺季來臨,大部分NB出貨不會太差,但廣達因為去年第四季基期較高,加上部分HP訂單被鴻海搶走,估計出貨季減11%,恐較仁寶(2324)、緯創(3231)季減不及3%表現為差。由於鴻海今年全力對NB市場搶單,已取得不少HP、Dell大單,廣達(2382)受害最大,預估今年廣達NB出貨估計僅成長12.5%,達5780萬台,單就NB出貨表現較同業為差。

廣達今年受鴻海積極搶單,出貨成長將落至13%,成長力道低於產業。公司受NB出貨整機比重提升、EMS廠殺價搶單,代工價格壓力重等影響,毛利率仍會維持在低檔3.5%~4%。去年第四季NB出貨雖佳,但第一季NB 出貨季減11%,不如預期,且單季營收、獲利將分別季減9%及26%。
iPad 2代工廠原謠傳除鴻海外,第二代工廠為和碩,後傳為廣達,目前從零組件供應商透露,應仍只有鴻海獨家代工,因此iPad 2對廣達、和碩今年NB出貨並無助益。

NB代工 外資:毛利Q1可望回升

  • 中國時報
  • 【洪正吉╱台北報導】
  •      台幣升值壓力已慢慢減緩,麥格理證券及摩根大通證券表示,在有效避險下,台幣升值對NB代工廠去年第4季毛利率影響,只有0.1~0.2個基點,且在惠普等品牌廠願意調漲代工價下,最快第一季後毛利率就會回升。

         麥格理證券指出,NB代工廠的匯兌避險,目前都在高度控制範圍內,去年第4季毛利率雖受影響,但只在0.1~0.2個基點些微範圍。反倒是大陸農曆春節前的缺工現象,以及工資可能提高的影響,將不利於代工廠第一季的獲利表現。

         摩根大通證券也認為,匯率對於NB代工廠的獲利衝擊,通常都是在台幣剛升值的階段,影響最大,隨後大部分代工廠經過調適,又會重新拿回議價權,並把台幣升值的衝擊,反映在代工價上。

         摩根大通證券指出,目前惠普已同意針對2款3月份將上市的消費性NB新產品、1款低階消費性NB、以及6月份將上市的小筆電,給予較好的代工價格。由此推估,NB代工廠的毛利率,可望在第一季後就走出谷底。

         不過,高盛證券認為,除非品牌廠即時改變產品規格,否則在上半年調升代工價格的機會還是很低。由於下半年品牌廠會陸續推出新產品,屆時就有機會調漲代工價,代工廠藉漲價回穩毛利率,也要等到今年下半年才會看到。


    前進中國創業一定要知道的事情/Jolicloud 雲端筆電作業系統

    2011年1月5日 星期三

    CES搶市 聯想推低價商用NB

    搶先在CES(2011年國際

    消費性電子大展)展前亮相,聯想(Lenovo)昨(4)日推出3款全新商用筆記型電腦(NB),其中ThinkPad X120e為11.6吋、「親民價」僅400美元的最新入門機種;至於Edge系列則推出E220s及E420s,螢幕尺寸分別為12.5吋及14.1吋具備快速開機以及4G/WiMAX的上網功能。

         聯想ThinkPad系列一直以來都鎖定大型企業用戶(員工人數超過500人),去年起,開始在CES展推出ThinkPad Edge系列,主要是針對員工人數在500人以下的公司進行設計,具備13、14和15吋螢幕可供選擇,與ThinkPad系列有所區隔;至於顏色也有過去從未用過的紅色,外型採用簡單與乾淨的設計,以及時尚流行的鍵盤。

         ThinkPad X120e為首款配備AMD先進FUSION E系列APU處理器的商用型NB,能提高應用程式及繪圖處理速度、延長電池使用時間、提升顯示功能,價格400美元起,可說「相當親民」,以極高的「性價比」滿足現實生活的多元需求。

         聯想指出,在產品定位上,ThinkPad Edge 220s和420s這2款機種,其英文名稱後面的小「s」,象徵了較高階的體驗。聯想強調,設計出此系列NB,主要是凸顯3項訴求:一、精密的設計;二、商務級效能;三、超越企業需求的豐富運算功能。

         由於E220s與E420s是「真正的高效能商用級NB」,因此最為消費者詬病的「開機速度」,也獲得大幅改善。聯想指出,該公司針對Windows 7 開發出「Enhanced Experience 2.0」系統 開機速度較先前優化的機種快上30%;在上網方面,除了WiFi、行動寬頻之外,還可選擇4G/WiMAX。

         至於外觀,則是沿襲ThinkPad傳統的黑色,採用霧面機殼和金屬框邊。此外,還具有鎂合金上蓋與底部機殼,兼具堅固和環保功能,而鍵盤也有防水功能。

         ThinkPad X120e預計今年3月於開始銷售,ThinkPad Edge E220s和E420s則於第2季推出。

    品牌廠爭豔 代工廠鴻海廣達緯創淡季不怕

    平板電腦成為今年CES焦點,品牌廠竭盡所能吸引目光。不論哪一家產品賣最好,鴻海(2317)、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及和碩等台灣代工大廠,都是贏家,讓第一季淡季營運有撐。

    法人分析,平板電腦強調輕便攜帶性及操控人性化,配合雲端運算科技成形,後續將在原筆記型電腦(NB)領域外,另闢戰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前五大家品牌廠:惠普平板PalmPad由英業達代工;宏�平板由廣達、仁寶、緯創分食;聯想平板由仁寶代工;蘋果平板由鴻海獨享;華碩平板則由兄弟企業和碩代工組裝。

    法人指出,各家推出平板時程,將在第一季末至第二季,代工廠由首季起,陸續出貨,也帶動代工廠首季出貨,將不再像往年淡季蕭條,甚至可能出現缺工現象。

    2011年1月2日 星期日

    中國西部發展不再走沿海老路重現“四小龍”

    中評社香港12月31日電

    2010年,世界IT產業見證了一場大遷徙。惠普、戴爾、英特爾、富士康、廣達、宏�等IT巨頭今年從中國沿海城市遷至西部,促成中國西部“矽谷”的形成。再過兩年,全球三分之二的iPad將是成都製造,而全球三分之一的筆記本電腦則將為“重慶造”。

      成為IT製造中心

      聯合早報報道,十年前,地處內陸的西部城市自然環境惡劣,交通不便,信息傳遞也不通暢,在中國西部城市製造筆記本電腦、進行動漫製作和軟件開發、從事服務外包等,簡直不可思議。不過,經過10年的西部大開發的基礎設施建設後,中國西部已克服“蜀道難”的問題,並在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後,成為想逃離高地價、高成本的公司的“新大陸”。

      除了IT企業外,從事物流、金融、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化工、汽摩、消費、醫藥等產業的國際大品牌,比如世界最大的化工企業德國巴斯夫、美國思科、香港蘭桂坊集團也都相繼到中國西部撈金。歷史性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在重慶簽署,更帶動了大批台商“西進”。在這個背景下,美國《福布斯》今年10月還評定中國西部的成都和重慶將為未來10年,全球發展最快的兩個城市。

      四川省社科院西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世慶認為,中國西部的脫胎換骨主要是因為其發展不再走沿海的“老路”,成為承接東部沿海城市產業轉移的有效平台。

      以電子產業為例,重慶市長黃奇帆在金融危機後提出的“垂直整合產業鏈”模式,形成“整機+配套”的筆記本電腦產業集群,協助這座原本以汽摩等高污染重工業生產的山城,轉型為一個以IT為第一支柱產業的經濟體。筆記本使用的零部件還可用於其他電子信息產業,重慶還計劃發展集成電路產業集群、3G手機製造基地、液晶顯示器生產基地、數據處理基地等。

    西部有優勢 土地和勞動力

      劉世慶說:“在產業轉移規律推動下,中西部已出現‘四小龍’(四川、重慶、內蒙古、廣西),未來5年將領跑全國增長。中西部原本就有土地和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加上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太陽終於從西邊升起來,東西部之間的差距今年已開始走向縮小的道路。”

      2010年是西部在大開發新十年。在這個新起點上,中國總理溫家寶今年7月在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表示,要把西部大開發戰略放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優先位置。據悉,國家初步規劃到2015年,西部地區經濟生產總值比2008年翻一番,今後數年,西部地區經濟年增速都將保持在10%以上。

      為推動西部發展,中央今年來陸續為西部批復經濟特區。今年5月7日,國務院批復重慶兩江新區成立。近期,四川省發改委副主任鄭備則透露,醞釀已久,的成渝經濟區規劃已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批,明年2、3月預計將獲國務院批復。此外,國務院今年中也指定在新疆的喀什和霍爾果斯建設特殊經濟開發區。

      看好川渝和新疆

      有鑒於此,在西部12個省市當中,專家和企業尤其看好重慶、四川和新疆。

      重慶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勇指出,中央批復的經濟區只是概念性,好戲還在後頭,明年預計將開始會有實質的政策到位,西部“十二五”時期將迎來產業大發展的黃金時期。

      兩江新區是繼上海浦東和天津濱海新區之後,成為中國第三個副省級新區,也是內陸唯一的國家級新區。重慶的目標則是在10年後,把該區打造為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長江上游地區的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地區生產總值(GDP)從現有的800億元(人民幣,下同,157億新元)增加到6000億元,平均年增長率超過20%。

      掛牌半年以來,兩江新區範圍內共吸引54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63個,此外還有329個項目處於在談階段,投資總額達4476億元。

    新川建創新科技園

      重慶有了兩江新區這塊金牌,四川省也不甘示弱,今年9月與新加坡簽署新川創新科技園。該科技園位於成都高新區南區擴展區,起步區面積10平方公里,由淡馬錫控股有限公司牽頭,組織旗下的吉寶置業、勝科工業、騰飛集團、盛邦等,以聯合投資方式與成都高新投資集團共同開發,預計將在明年3月奠基。四川省希望以此科技園為核心基礎,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力推上升為國家戰略,和兩江新區形成成渝經濟區“雙核推動”態勢,進而帶動整個西部經濟發展。

      天府新區構想由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提出,“天府新區”將以現代製造和高端服務業為主,把IT產業、新材料、航天航空、物流、金融、商貿等集聚的國際化現代新城區。

      重慶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兼金融系主任蒲勇健認為,自從重慶直轄以後,重慶和成都之間競爭非常激烈,一些領域還出現惡性的同質化競爭,而如今,成渝經濟區的批復在兩江新區之後,有些為時已晚,只有當天府新區獲批復,中央又能明確分化兩地發展的路線,才有助於平衡兩地勢力,加速兩地和整個西部的發展。

      不過,他指出,在兩江新區和天府新區建設的前幾年,周圍的區縣的資源和招商引資將被分割,集中到兩個經濟區,只有當它們成熟後才有能力帶動周圍經濟。

      新疆料後來居上

      至於新疆,劉世慶表示,曾任交通部長的張春賢擔任該自治區黨委書記以及資源稅改革讓新疆重獲新生,有機會趕上內蒙成為中國發展速度最快的省市。新疆擁有全國儲量的30%左右的石油、天然氣、煤炭等,今年6月份中央宣布將原油、天然氣資源稅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稅率為5%。

      她說:“中國已進入資源約束型增長階段,這個階段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期,同時,國家開始大力度推進資源政策改革,這些將重構利益格局和區域優勢,新疆、內蒙已明顯受益。如果再考慮國際金融形勢的影響,資源開發及政策改革的力度和影響還將進一步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