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績效三大定律 The Three Laws of Performance

我們這幾個希望推動組織轉化的人,一定都有《大亨小傳》故事主角蓋茲比(Jay Gatsby)的基因。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筆下的蓋茲比,是我們「對生命無限可能的熱情」的具體化身。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我一直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有時候自己會覺得這是無用 的追逐。樂觀一點時,我會視之為「薛西弗斯的工作」,情緒低落時,又覺得這是宙斯的殘酷騙局──偶爾拉動我們這些凡人、督促我們前進尋找烏托邦。然而,三 不五時當有本好書出現,讓我深受震撼時,我的情緒又會被拉抬、變得激動、沸騰。我在讀塞隆和羅根合著的這本書就是這種情形,一個更讓我開心的驚喜是,他們 辦到了!

  我第一次聽到他們的觀念,已是好幾年前在加州聖塔莫尼卡的一家典雅餐聽。當時聽他們說話的我,同時帶著驚喜與懷疑。但當晚 最吸引我的,是他們強烈的願望:跨科際整合一系列不同的學科,包括腦神經科學、語言學、組織理論、複雜的適應系統,然後再根據幾個人類和組織行為的定律, 就能導致人類及組織兩個領域的重大變革。這麼多複雜的學科,加上又是第一次聽到他們的觀念,我無法壓抑不信任的感覺,所以我請他們把這些想法寫成書。他們 的話的確影響了我,但我需要更多的確保,尤其是在多喝了幾杯的晚上。想想,那已是五年前的事。

  自此之後,我就一路參與史提夫與戴夫關於本書的寫作過程,一遍又一遍的審閱本書的稿件,不過擔任本書的審稿者也有好處,每看一次稿,我的熱忱就累積得更深,與其說我是本書的催生者,還不如說我是它的教父更恰當。

   我相信本書可能是這麼多年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書中的觀念遠比一般商業書籍更為深遠。這些觀念不是秘訣、工具、或者步驟,相反的,他們是主宰個人、群體、 組織行為的定律。書中舉的故事也不是我們平常在商業案例看得到的,反之這些實例讓我們看見:組織的確能帶出成員及社區的最佳表現。這些公司不僅在獲利方面 有良好表現,對世界也做出正面貢獻。領導人若能應用落實本書的定律,將可獲益匪淺。

  相較於我當年是用「聽」的方式第一次接觸這些觀念, 本書讀者更能善用閱讀的優點、能隨時暫停、思考、反省,或先把書先放下、和其他人討論後再回頭繼續讀。我自己覺得書中的故事就像電影一樣有力量,不時想起 書中談到的不同文化與企業、以及每個故事中努力實現全新未來的成員。對我來說,最驚喜、不可思議、具激勵力量的故事,是南非的隆明白金礦業公司。每次審 稿,當我讀到他們的故事時、就會再被感動一次,至今這家公司仍是激勵我的力量、讓我對組織還抱持著信念──組織能夠成為什麼樣子、應該是什麼樣子。

  本書第五章有關自我領導組織的討論,又提供不同的豐富內容。它描繪了組織能夠成為的樣子,亦即組織本身就能成為世界的領導者。這一章具有摧毀舊典範的重要力量,我衷心希望企業領導人能帶著省思的心態好好細讀。

   當我們邁進二十一世紀中心,此時是企業領導人該自問「我們希望自己的生涯和整個組織對世界做出何種貢獻」的時刻。此時組織已被寫下的未來,並不是最理想 的答案,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我們必須做得更好。本書能幫助我們為「實現願景」、而非「最可能的未來」奮鬥。本書將是今日及未來世代的指引。

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
寫於二零零八年十二月


作者簡介

史提夫.塞隆

  在企業經營、組織顧問的專業領域 裡,是一位在國際上備受尊重的權威,也是一名暢銷書作家。專擅於策略性規劃、發展領導力、文化同步、組織架構及變革的領域,讓其輔導的企業公司,開創前所 未有的經營績效。他的戰略和實際的見解已經引導了全球大型和中型組織中的領導人超過25年。

  輔導過客戶有洛克希德馬丁 (Lockheed Martin)、蘋果電腦(Apple)、嬌生集團(Johnson & Johnson) 、銳步運動用品(Reebok) 、美國太空總署(NASA)、必和必拓礦業公司(BHP Billiton)、巴西石油(Petrobras)、美國國防部(US Defense Department)等全球知名大企業及組織機構。

  美國哈佛商學院、羅切斯特大學的西蒙商學院、南加大的馬歇爾商學院,邀請其演講。


導讀

改寫未來的力量

當我們在工作上遇到挑戰時,經常會掙扎應該先從那個問題下手:先降低成本?提振士氣?還是改善工作流程?

在個人生活方面,我們也面臨相同的困境─該先解決那個問題?改善家庭財務?讓婚姻關係更幸福?減肥五公斤?還是花更多時間陪孩子?

樂觀主義者說,到處是機會;悲觀主義者會說,到處一團糟,而且一切好像都是為了出狀況設計的─不管我們試多少不同的解決方案都一樣。

我 們決定選擇一個問題先面對,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如果我們失敗,我們就會在一堆問題上面再加上「挫折感」;如果我們成功,又會有新的問題出現取代舊問 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反而變成新的問題。我們刪減10%部門預算,結果明星員工沮喪的離職,覺得公司不支持他們認為重要的計畫。我們戒煙成功,結果胖了五公 斤。我們上健身房減肥,結果家人抱怨我們都不待在家裡。我們花更多時間陪家人,結果主管抱怨我們工作沒做完、預算失控、什麼時候才要開除那個根本不能缺的 員工?面對這麼多的壓力,我們又開始抽煙。

我們正想努力改善的系統,不管是公司、財務、健康、個人生活,就像是一個老舊的汽車內胎,才補完一個洞、加點壓力,馬上又爆開另一個洞。

人類終其一身都在精煉「改善」的藝術─更多、更好、不同、更快。但當我們用這種「補破網」的方法去面對問題,許多問題卻變得更棘手。

就像法國俗諺所說,事物越變、就越維持不變。但為什麼會這樣?

想 像一下一家公司未能達到財務目標,因為大家不買它的產品。辦公室到處是沮喪的員工,然後下班後又把公司的問題帶回家、將不滿帶入了他們的家庭生活、再透過 子女再將不快樂帶入學校與社區。如果我們試著用修補的方法解決問題,我們將永遠無法逃脫企業的死亡滑梯:想努力創造新產品,卻發現投資者決定退出;先努力 改善財報,結果競爭者搶先發表新產品、把我們遠遠甩在後頭。

補破網常常無法產生預期的效果,是因為它只試著解決表面問題,而未能深入觸及造成問題長期存在的根本與動力性的原因。

每個「問題」都已有被事先寫好的未來。這個未來包括人們的假設、希望、恐懼、放棄、懷疑、以及我們從過去經驗「學到的教訓」。雖然大家幾乎都不會明白說出這個未來,這個「預設未來」卻是我們希望推動改變時的重要背景。

如果你走進我們前面形容的那家公司,請員工談談公司的未來,他們的回答可能如下:這些方法永遠沒效;公司深陷政治泥淖,就算真有新產品,都已晚了兩年,這是沒辦法改變的;我們的領導人不會領導,他們根本沒有領導才能;我們都被浪費了,只能等公司被人併購或倒閉。

雖然大多數的人,不管是在個人生活或組織方面,從未說出心中真正認為會發生的情況,但他們每分每秒的生活方式,卻像這個未來已注定要出現。員工以例行公事的方式面對工作、從未全心參與,也從不過問他們認為是阻礙公司進步原因的辦公室政治。

若 你訪談的是公司的領導人,從他們口中說出的公司未來,也會呼應員工所形容的情況,領導人可能會說:員工們從不關心、而且永遠不在乎;我們邀請他們提供意 見,他們從來沒出過好主意;我們沒錢請最好的員工,所以在這一行,我們永遠只能是二流公司;我們會繼續努力,不過永遠不是真正成功的公司。

和員工一樣,這家公司的領導人是在「注定平庸」的情況下盡其所能。他們要求員工提供意見,卻已先認定員工提出的建議皆屬二流。領導人雖然努力工作,公司卻遠落後於競爭對手之外。公司各個階層的人都很沮喪,但看不到自己能改變什麼。

這裡有兩個重點。首先,即使絕大多數的人都無法清楚描述,但每個人都真實經歷了他們「想像的」未來,這個未來不只是他們期待會發生、希望會發生、或是認為會發生的部分,更活在你我的「感覺」層面,我們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不管能不能用言語說出來,我們將它稱為「預設未來」。事實上,每個人及每個組織都有一個已被寫下的「預設未來」。


第二,我們和「預設未來」的關係很複雜。如果有人能將你心中的「預設未來」描繪出來,你或許會不同意、甚至會因為它和你認定的未來不一樣而生氣。請注意, 「預設未來」位於經驗的層面,所以是在我們「認為」及「期待」的未來之下。但你我的生活方式,卻像是這個「預設未來」注定要發生。我們認定這個「預設未 來」一定會發生,殊不知我們的想法才是造成它必定出現的原因。

想瞭解「預設未來」的複雜性,請想想看你周圍有沒有人多年來都一直面對同樣 的問題:體重、毒品、酗酒、不愉快的個人關係。雖然他們可能會說,「我希望得到幫助」、「這次真的不一樣」,但他們的行動顯示問題一再重複出現。為什麼改 變這麼困難?因為「一再掙扎同樣的問題」已寫在他們的「預設未來」之中。有時候他們成功了、有時候他們失敗了,不管如何,他們永遠掙扎於同樣的問題。不管 他們多麼努力試著改變、讀過多少自我幫助的書,他們的「預設未來」都可被預測。

在組織當中,我們也看到同樣的互動性。統計證據顯示:重大改變通常都以失敗告終。原因是:公司雖然想從管理層面進行干預,但員工和領導人心中對公司的「預設未來」仍然沒變。事物越變,就越維持不變。

這本書不是關於「改變管理」(change management)──更多、更好、不同。這本書是關於改寫未來,結果就是造成情況的轉化(transformation)、並達到驚人的績效。

想像一下前面所提的例子,如果公司的成員能夠改寫公司的未來,公司會變成什麼樣子?應該會類似:我們扭轉了公司命運;我們迎頭趕上、並且奠立產業標準;我們是共同努力的一群人,不斷創新、並且贏得成功。

請注意,我們不是在談老掉牙的激勵性演講或口號。我們談的是改寫每個人知道將 會發生的未來。改寫這個未來,員工的行為自然會改變:從「與我無關」、到「主動參與」,從「消極放棄」、到「感動激動」,從「備感挫折」、到「積極創 新」。如果我們能號召夠多的人改寫未來,就能將一家疲憊的公司變成創新者、一個精力耗竭的企業文化變成激勵者、一個「指揮─控制」的機構變成每個人都互相 扶持的系統。這種轉化能創造出新的動能:投資者想參與、其他企業希望合作、外面的人才想要加入。

請注意,這些結果的出現,並不是因為我們以補破網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當我們改寫了未來,老問題就會自然消失。

讀完本書後,你將知道該如何改寫個人及整個組織的未來。本書觀念將帶來許多人認為不可能達成的績效。

這似乎遙不可及?這本書中有太多戲劇性的實例。

本書的力量源於運用績效表現的三大定律(譯注:在本書中,績效、表現、行為、行動具有相同意義)。定律並非規則、提示、或步驟,定律能辨明所有可被觀察的現象、其背後正在運作的各個部件。定律不會改變,不管你相不相信重力,重力對你我的影響不會稍減。

歷史上最偉大的進步都來自當我們運用最新發現的定律時。想想牛頓物理的三大定律。每個定律本身都很有趣、具洞察力,但當三大定律被結合應用時,產生的力量極為強大、更具備對未來現象的預測力。

當我們能結合本書說明的三大定律並加以應用時,我們會發現績效表現被轉化、而且所達的水準遠超過大多數人的想像。轉化並非慢慢的、一點一滴的發生,轉化是瞬間同時發生,讓個人及組織得以改寫未來。

在 本書的第一部(第一、二、三章),我們會一次針對一個定律進行討論,說明如何在生活及工作中加以應用。你會發現自己將能拋棄那些拖住你的腳步、阻止你前進 的原因,更能為你的公司及生活創造你過去無法想像的未來。一步一步,你會看到自己被拖住的原因,不管是在工作或個人生活方面皆然。

在前三 章的閱讀旅程中,我們將訪問位於南非、日本、美國的企業,觸及各種產業,包括航太、能源、建築、礦業等。我們將討論高科技新創公司、巴西原油公司、甚至哈 佛商學院等案例。我們會看到這三大定律永遠在運作──它們是普世原理,適用於人類以各種形式的努力參與任何活動的情況。我們也會看到當人類瞭解且運用這些 定律時的結果──亦即驚人的績效。

第二部(第四、五章)著重於透過此三大定律檢視領導力。我們將找出領導力的關鍵原則,以及在組織中加以 應用的方法。我們也將檢視組織的新領域:在發展中國家更有效的工作、創造永續發展的社區、創造更多財富(包括物質方面及人民福祉)。這部分的內容是為對組 織領導力有興趣的人士所寫。若你只對三大定律在個人生命方面的應用感興趣,建議可跳過這兩章、直接閱讀第三部。

第三部(第六、七 、八章)是關於領導力的個人面向。第六章說明如何將三大定律運用到個人身上,並在此過程中擴大個人的領導力。第七章是關於如何進一步深化、掌握這三大定律。在第八章,我們將提供具體建議、幫助你將本書的新觀念往外推廣、擴及身處的世界。

本書並非學術研究報告,但我們的結論的確借鑒來自不同領域的研究結果。我們的目的是介紹這些定律,闡明這些定律為何能夠提高績效的原理。書中的所有實例幾乎都來自我們本身與同事參與的案例。我們曾經歷過、目睹過,現在,我們希望與你分享。

透過閱讀本書並實際應用三大定律,你能做的、將不只是單純的解決問題──你將發現,改寫未來的力量。 


第一章 轉化「不可能的情況」



在約翰尼斯堡西北方約兩個小時車程處,當你把車開下高速公路時,會看到路旁有處被遺棄的考古 挖掘地,立著一個指示牌寫著「人性的搖籃」。附近的社區就是隆明(Lonmin)白金礦業公司的基地,全球第三大的貴金屬製造商。我們發現附近九個社區及 五個棚戶區約三十萬名居民,許多人都曾努力奮鬥、想實現曼德拉的新南非願景,且至今不懈。在這最不可能的地方,南非種族隔離結束後還不到十年的時候,有一 段對話發生了,顯示績效第一定律的力量──也是這一章的重點(譯注:績效、表現、行為,在本書中皆有相同的意義)。

隆明公司的資深經理安 朵娜特•葛利伯(Antoinnette Grib)是一位南非籍的白人女子,她正在對著一百多位群眾在說話。此時社區中有位老者站了起來,她打斷了安朵娜特的講話、堅持要跟她對話。這名叫做瑟琳 娜•馬克蓋爾(Selinah Makgale)的老婦人開口了,「安朵娜特,我有些問題要跟妳解決。」

安朵娜特的驚訝十分明顯,她回答,「可是,我根本不認識你。」

瑟 琳娜繼續說,「是的,我不認識妳本人。不過妳是南非的白人女性,而我對南非的白人女性有意見。我十三歲的時候,我的父母告訴我,我必須幫擁有我們家田地的 白人女地主幫傭,做為租用農田的代價。當時我簡直就是奴隸,一毛工錢都沒有,那個女人對我更是非常非常壞,那一年對我來說非常痛苦,從此我也開始憎恨白人 女性。」

瑟琳娜停頓了一下後繼續說,「我很抱歉,雖然我不認識妳,這幾天我坐在這裡,心裡卻一直在恨妳和其他的白人女性。過去那些事發生的時候,你可能都還沒出生。」

安朵娜特微笑說,「是的,還沒。」

又經過一段時間的仔細思考,瑟琳娜最後開口,「請妳和其他的白人女性接受我的道歉,因為我把妳們看成是一樣的人、仇恨妳們,我為此跟妳們道歉。」

觀眾席當中,有些人的神情變得嚴肅,有些人想起了過去,有些人搖起了頭。每個人明顯的都被瑟琳娜的勇氣與用意感動,她想讓這段往事真正的完結。

安朵娜特也做出了回應,她說,

瑟 琳娜,我知道自己的金髮與藍眼所代表的白種人女子,這些年來在妳的生命中造成了很多痛苦。我請求妳原諒我的族人曾犯下的錯誤……我想我們很幸運能活在今天 的這個國家,從1994年開始,我們能一起努力前進、能生活在一起。我全心支持妳完全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妳願意,我可以和妳一起去拜訪那位曾經對妳不好的 女性,看看有沒有彌補的辦法,我們可以試試。

兩位女性都哭了起來──一位是年老貧窮的黑人,一位是年輕富裕的白人。瑟琳娜回答說,「是的,我很願意這麼做。謝謝妳,我希望我們的未來比從前更好。」在場所有的人都一齊歡呼。

如果這兩個人每天一起工作,這樣的交流對她們的績效會有什麼影響?

又,如果類似這樣的對話在你的公司、家庭、生活是經常出現呢?

由於隆明白金礦業公司經常出現前述的互動,他們和社區之間的關係也就特別正面。這家公司內部出現的對話,沒有全球商業組織常見的流言與干擾等雜音,員工們工作時就能更專注、合作更順利、干擾也更少。

隆明公司創造了驚人的績效。

本書的內容是關於績效,以及主宰績效的三大定律。在接下來的內容當中,我們將邀請你以全新的方式進行思考、對舊的假設進行檢驗、以全新方法去面對老問題。如果你這麼做,我們保證你在組織及生活方面的績效都將有重大突破。

有時候我們會邀請你思考、詢問、反省,甚至有些時候、和別人進行討論。你可以視情況先跳過這些章節、之後等方便時再回去細讀。不過找時間好好做做書中的「功課」,對你會很有幫助。

我們會建議你先從工作或生活中挑一個領域開始,能夠因為你的績效突破而受益的領域最好。你挑的問題說不定看起來和績效並沒有直接關係,例如對公司文化的抱怨、落實新計畫面臨的困難、甚至是工作或生活中的人際關係或衝突。

它也可能是你從未實現的簡單承諾,例如年年都做的新年新計畫(但是從來沒達成)。如果你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在乎這件事是否被處理了?」你會發現這些問題就是讓你無法產出「結果」與「績效」的原因。你選擇的問題對你而言越重要,閱讀本書的收穫就會更大。


績效第一定律

人們的行為表現、和其對情況如何發生的看法具有關聯性
(How people perform correlates to how situations occur to them)

第 一定律回答了下面的這個問題:「為什麼人們會做出他們做的事?」雖然有無數書籍、理論、模型討論這個問題,大多都只提供了解釋、卻未能造成績效的改變。但 本書在此說明的第一定律,將是本書接下來所有內容賴以槓桿、以致能發揮強大力量的關鍵。請想想看,我們做任何事的時候,對我們來說是不是永遠都很合理。但 我們對「別人」的行為,卻經常提出質疑,「他們為什麼這麼做?一點道理都沒有!」如果我們能進入那個人的世界、瞭解他們是怎麼看待情況的,我們就能體會當 他們對情況有這些認知時,我們先前質疑他們的作為,對他們而言也完全合理正確。每個人都以為,情況如何發生在自己身上、也是如何發生在別人身上。但事實 是,對每個人來說,「情況的發生」都不相同(譯注:亦即每個人對即使同一事件的看法都不同)。

所以我們指的「發生」究竟是什麼意思?我們 談的是遠在感覺和主觀經驗之外的層面,我們指的是在那個情況下,從你我個人觀點中所產生的真實。事實上,你我的觀點本身、就是世界如何在我們身上發生的部 分展現。「情況如何發生」包括我們對過去(事情是這樣的)、以及未來(這件事會演變為如何)的看法。

雖然事情為何、如何變成這個樣子,的確會有相關的「客觀事實」,但對我們來說,這些事實遠不及它們如何在我們身上發生來得重要。第一定律拒絕了一般對行動的「常識性的看法」:在任何情況中,我們的行動是基於我們對事實的共同性瞭解。

第一定律之所以可能改變績效,乃基於它與其他兩大定律的關係。我們會在接下下來的兩章說明如何透過特定的語言運用,改變「人們對情況發生方式的看法」、以及與之具有關聯性的績效表現。

即 使是聰明又能充份掌握資訊的人,在每種情況時仍都有不同的立場,因此事物的客觀事實,以及這些事實對每個人來說、發生的方式,兩者之間存在極大的差異。讓 我們再說一次,我們並非說「真實世界」不存在,我們只是想指出,你我的行動和「世界對我們而言如何發生」有關、並非和世界的「真實情況」有關。

當 人們在互動時,若以為對方正在面對的事實、和我們面對的事實完全一致時,就陷入了所謂的「真實性的假相」(reality illusion)。想看見「真實性的假相」如何運作,請想一下你有沒有對那個人十分不滿,甚至可能已經氣他╱她很多年了。請在心裡想些對這個人的形容 詞。

你可能會說,「自我中心」、「不聽別人意見」、「自以為是」、「不理性」,說不定還願意手按聖經發誓你說的全是真話。但是請注意,你 描述的是此人如何在你心中「發生」的方式。身為人類,我們幾乎從來無法區分「情況發生的方式」與「事實」,我們看到「情況發生」、然後就認定那是「事 實」。

回頭想一想,那個人又會如何形容你呢?套用我們在此的用語,你對他╱她來說是「如何發生」的呢?有可能是「太主觀」、「愛生氣」、「憤懣」,等等之類。請仔細想一想,我們很少會注意自己在別人心目中出現的方式。

我們無意討論誰對誰錯,只想藉此點出運作中的「真實性的假相」。我們沒有一個人能看到「事情的真相」,我們看到的都是「事情對我們來說如何發生」。

前面提到的那兩位南非女子,在她們交談之前,對瑟琳娜•馬克蓋爾來說,安朵娜特•葛利伯的「發生」方式是不值得信任的,所以瑟琳娜感到憤怒與怨恨。

當 她們進行對話之後,瑟琳娜看見、並且改變了安朵娜特在自己心中的「發生」方式,當瑟琳娜這麼做後,她對安朵娜特這位資深經理的行為也轉化了、從冷漠憤怒變 成友善。第一定律闡明,「情況的發生」(在前述的案例則是人)和「行動」具有關聯性。我們的行動包括對未來行動的擁抱與承諾。

想想你在生 活中遇到的問題,想想你在工作和家庭中面對的問題,想想在先前練習中想到的績效挑戰。如果你能體認到,你看到的並非「真實」,就能跨越一大步進一步去轉化 這些情況,而不是單純的試著改變情況。「真實性的假相」會試著說服你、告訴你「你看見的就是事實」。但不管是你、我、或任何人都一樣:這些我們看上去千真 萬確的真實事物,其實只是「真實在我們心中出現的方式」。

第一定律指出了兩個永遠在運作的部件:「行為」、以及「情況發生」。這兩者永遠都是手牽手出現,沒有例外。


購買本書:

2010年8月26日 星期四

大陸網路發展對社會變遷的影響

文/左正東

網際網路的出現,始於一九六九年美國的高級研究計畫局網路(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Network, ARPA Net),之後逐漸向美國盟邦及其他國家擴散,並於一九八六年透過德國魯卡斯大學和大陸兵器工業部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的合作計畫傳到大陸。一九八七年該所研究員錢天白向魯卡斯大學的合作夥伴,發出題為「越過長城、通向世界」的電子郵件,這是大陸的第一封電子郵件。一九九○年大陸向史丹佛研究所的網路資訊中心(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 -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註冊登記國家代碼域名「.cn」,一九九三年大陸國務院啟動大規模示範網路建設的「金橋工程」,一九九四年大陸與美國雙方達成協議,大陸國內網路和原本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管理的國際骨幹網路接軌,大陸的網際網路得以加入全球網路系統。

此後,網際網路在大陸快速從少數的科學研究社群向大眾擴散,呈現爆炸性的成長。一九九九年時,全大陸網路使用人口只有約九百萬人,到二○○九年底使用網路人口已達到三億八千萬,超越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網路使用國。同時期,大陸的行動電話使用者呈現同樣快速的發展,到二○○九年九月底全大陸行動電話使用者達到七億二千萬,帶來行動網路使用者一億九千萬。

大陸飛速成長的網路使用人口,也帶動境內相關產業發展。根據大陸政府的統計,二○○八年網路產業規模達到一千五百億元人民幣,其所帶動的軟硬體和數位內容產業則高達二千億元人民幣。全球知名的資訊業巨擎,如微軟、谷歌、雅虎等,紛紛在大陸設置研發實驗室和區域營運中心,快速提升大陸在資訊業產業鏈的分工地位。同時,大陸知名的網路企業如百度和阿里巴巴,則挾著大陸市場的優勢和創新靈活的經營手法,並藉由跨國併購快速擴張,成為全球矚目的網路巨人。

隨著使用網際網路的人口大幅增長,大陸社會也出現驚人的變化。網際網路所帶來的社會變遷,可以分為新文化的創造、自主意識的提升和社會抗議運動的勃興。首先,由於網路善變和多元的特質,通過網路使用所連結的虛擬社群,成為社會中最有創造能力的一群,而其所創造之各樣新興語彙和命名,更是展現其引領風潮之代表。近年來網民所創造的名詞不勝枚舉,如這一兩年出現的「正龍拍虎」、「打醬油」和「范跑跑」等等,創意十足,在網民的熱烈討論之下,成為廣泛轉用的語彙。

其次,隨著網路廣泛使用,人民自主意識也隨之上升,一方面,因為網路對於新事務的高度敏感,標新立異成為網民的主流價值,也引領社會風潮;另一方面,由於網路訊息快速傳播,特定事件發生後,往往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廣泛回響,從而激發網民勇於表達自己看法,從而強化民眾的自主意識,和挑戰不公義事件的勇氣。無論是新文化的創造,還是自主意識的提升,對於大陸社會心理都造成莫大的刺激和衝擊,也塑造新時代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

伴隨網際網路而來的社會刺激和行為改變,其對於大陸政權的挑戰,展現為社會抗議運動的日益勃興。自二○○七年起,大陸各地的維權示威活動日益頻繁,各種社會抗議事件的訴求,包括爭取勞工權益、爭取農民土地權益、爭取教師權益、爭取投資者權益、爭取拆遷戶補償、反對破壞環境之工廠或開發計畫。其中,尤以與勞工權益保護有關的社會抗議事件特別頻繁,也為了因應日益增加的示威活動,二○○八年的北京奧運還特別設置了示威專區。之所以會有如此頻繁的社會抗議活動,固然受到十七大所提供的特殊政治氛圍、股市震盪和房市物價飆漲等景氣變化影響,但是,網際網路也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在這些抗議事件之中,網路上的公共論壇和知名部落格,往往提供了事件爆發之初的議題討論、抗議示威之前的動員串連和抗議示威之後的報導和聲援等三項重要功能。換句話說,網際網路不但為示威活動的集結搭設舞台,也為示威能否產生效果提供適時的輿論支持。

當然,大陸政府對於快速發展的網際網路既難置身事外,也無法對於網路所帶來的政治和社會變化視若無睹。誠如前述,大陸政府所推動的「三金工程(金橋、金關、金卡)」,是網路初期發展極為關鍵的基礎設施。對於日益多元分歧的網路言論,和伴隨而來的政治社會改造潛能,大陸政府也採取積極的管理措施。

簡而言之,大陸的網路管制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著重於網路系統對外連結的管制。最早的管理規範,是一九九四年二月頒布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該條例授權公安部負責全大陸範圍的電腦系統安全保護工作,並規定具有國際聯網的電腦系統使用單位,必須呈報省級以上公安機關備案,電腦系統安全專用產品的銷售,需經由公安部會同有關單位許可通過。對於網路系統和外國網路相聯結的部分,大陸國務院於一九九七年頒定「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暫行規定」和「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要求凡電腦網路直接進行國際聯網,必須使用郵電部國家公用電信網提供的國際出入口通道,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自行建立或者使用其他通道進行國際聯網。同時,已經建立的電腦網路,分別由郵電部、電子工業部、 國家教育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管理。新建網路則必須報經國務院批准。

第二階段著重於網路內容的管制。二○○○年以後,信息產業部頒布一系列以內容管理為主要的規範對象,包括管理通過網路提供特定資訊、網頁製作或公開性信息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管理以電子布告欄、電子白板、電子論壇、網路聊天室、留言板等互動形式為平台,提供資訊發佈服務的「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和管理從事發布和轉載新聞的「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前面兩項辦法由信息產業部或地方電信管理機構審核,後者則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審核。

第三階段則是加強對於網路平台使用的管制。最早是於二○○一年頒布「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辦法」,加強對於網吧的經營許可審批、安全審核、不健康電腦遊戲查處和無照經營的查緝。二○○二年起,大陸開始推動各類網路實名制,包括制定「非經營性互聯網路信息服務備案管理辦法」,要求非營利性網站經營者為個人者,需登記個人證件號碼。使用營利事業場所網路服務的消費者,也必須進行實名登記,網吧業者未就使用者進行實名登記者,將可以罰款或勒令停業。針對大學電子佈告欄,則頒布「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校園網路管理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大學電子佈告欄進行實名制管理。二○○五年制定「網路遊戲防沉迷系統實名認證方案」,以確認玩家是否成年和避免玩家沉溺於網路遊戲超過三小時。二○○七年由大陸中國互聯網協會頒布自律公約,鼓勵部落格服務商進行有限實名制管理。

近來,大陸的網路管制措施廣受國際社會矚目,特別是綠壩案和谷歌(Google)案,由於爭議各方的角力,成為大陸與美國雙邊關係的敏感議題。原本預定自二○○九年七月一日起,所有在大陸製造和銷售的電腦均需預裝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選購的「綠壩.花季護航」網路過濾系統。不過,由於大陸政府大力推廣的措施,引發眾多民眾通過網路意見表達,發起「一日罷上網」,乃至於司法訴訟表達抗議。美國哈佛大學柏克曼網際網路與社會中心,和密西根大學資訊工程系的三位研究人員分別發表報告,指出綠壩軟體的安全漏洞。而美國固橡軟體公司(Solid Oak Software)則指控綠壩剽竊其過濾軟體cybersitter,並向洛杉磯法院提出告訴求償。在眾多爭議之下,工業及信息化部於六月三十日宣布取消強制安裝之規定,但仍鼓勵自發安裝。

另外,二○一○年初喧騰一時谷歌退出大陸的爭議,最初由於谷歌公司宣告受到大陸駭客攻擊,並要求和大陸政府談判,要求取消谷歌中國搜尋引擎的內容審查,否則谷歌將退出中國大陸。儘管美國國務卿柯林頓和商務部長駱家輝分別發表公開聲明,要求大陸展開調查,並保護在大陸外商權益,但未能緩解局勢。

谷歌於三月底將原有谷歌中國的兩域名(google.cng.cn)之中的網頁搜尋、圖片搜尋和資訊搜尋,重新定向至Google香港的域名(google.com.hk),並透過其在香港的伺服器,提供未經審查過濾的搜尋引擎服務。不過,谷歌通過轉接香港服務大陸市場的時間並不長,七月初谷歌首席法律顧問對外表示,谷歌將提供新的造訪頁面,不再跳轉香港,以符合中國政府的要求。但與此同時,谷歌也再次強調,將維持不審查過濾的搜尋引擎服務。由於谷歌在大陸的執照於七月一日到期,究竟此舉能否維持谷歌在大陸的經營權,以及谷歌未來將如何回應大陸的經營規範,仍有待觀察。

或許不少人會認為,政府總是追在社會發展後面,嘗試解決科技發展所帶來的變化。這樣的假設忽略了科技發展之初,往往仰賴政府的投資和引導,而早期的投資不但形塑其後來的發展,也讓政府累積足夠的能力去約束和規範科技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大陸的網路發展十分貼近這個說法,而且,大陸政府對於網路社會的發展,展現了積極的介入意願,這是許多其他國家所沒有的。這點可證之於大陸網路常見的挺政府言論,網民廣泛流傳的「五毛黨」(編按:一般指受大陸行政機關僱傭或指導,以網路發表評論為全職或兼職的人員),如果屬實或許有部分貢獻。

同樣不能忽略的,是大陸政府對於網際網路強大的介入能力,這部分是政府長年投入資通產業發展的累積成果,也受惠於大批外商在大陸的投資生產和技術轉移。隨著大陸本地產業的成熟茁壯,大陸政府在網路管制上可以轉而仰賴本地廠商,而不可避免地和在大陸投資外商發生衝突,綠壩案和谷歌案都符合這樣的圖像。不過,長期來說,由於軟體和內容將取代硬體和零件成為資通訊產業的主流,沒有自由的環境,就難有人性化的軟體設計和新穎有趣的內容,這點不但對外商如此,對於本地廠商和消費者更是如此。從這個角度來說,網路自由在大陸,還是值得樂觀以對。

(原文刊於《交流雜誌》第112期 2010年8月)

微軟必應正式收編雅虎搜索 仍對中國市場“沒辦法”

來源:北京商報   張緒旺

儘管微軟雅虎兩家巨無霸公司的搜索合作已經進入實質階段,但他們仍然拿中國市場“沒辦法”。昨日,雅虎搜索產品部門高級副總裁薩特亞·納德拉發表博客稱,微軟已經在北美地區將雅虎後臺搜索引擎併入必應(Bing)搜索,正式收編雅虎搜索。但分析人士認為,必應不僅在全球市場上挑戰谷歌步履艱辛,在中國市場也很可能陷入“雅虎日本式”的尷尬。

  根據去年7月達成的交易協議,微軟獲得為期10年的獨家授權,整合雅虎的核心搜索技術,必應將成為雅虎網站獨家的演算法搜索和付費搜索平臺。而雅虎將負責兩家公司優質搜索廣告的全球銷售運營業務,但雙方實質性的進展直到近日才開始。

  納德拉在博客中稱,在美國、加拿大的英文版雅虎搜索都已經全部由必應驅動,其他語言的雅虎搜索將在接下來幾週或幾個月�由必應驅動。

  但“其他語言的雅虎搜索”顯然不包括中國市場。儘管從名字、歷史淵源以及資本層面上,中國雅虎同雅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微雅”(微軟和雅虎)搜索結盟,也一度給了微軟借此拓展必應在中國市場業務的憧憬。但情況卻並不樂觀。資料顯示,中國雅虎的經營權目前掌握在阿�巴巴手中。

  有海外投行人士表示,合併雅虎的搜索市場份額後,必應將有可能達到30%的美國搜索市場份額。“但爭奪谷歌的搜索市場份額可能會令微軟頗費一番力氣。”在國內的行業人士看來,對比海外,必應在中國搜索市場的爭奪將更加困難。“借力中國雅虎顯得不切實際,‘微雅聯盟’對中國市場沒什麼衝擊性意義,微軟只能靠自己了。”

  艾瑞諮詢第二季度搜索市場數據顯示,百度、谷歌仍壟斷中國搜索引擎市場98%的營收份額,搜狗、騰訊SOSO分列三、四位,中國雅虎、必應等其他搜索廠商總共只佔0.6%的營收市場份額。

(責任編輯:李晶)

《國際產業》Google推網路電話,挑戰Skype

 

Google周三宣佈進軍網路電話市場,直接挑戰該領域龍頭業者Skype。從本周起,位於美國的用戶,就可以透過Gmail帳戶撥打市話及行動電話,且直到年底撥打美加地區都全面免費。

 這項服務讓Google在通訊傳播領域的經營觸角延伸更廣,Google並表示希望之後也能向國際與企業用戶提供這項服務,這不免令Skype準備首度公開上市的計畫增添變數。

 顧能(Gartner)網路分析師瓦爾德斯(Ray Valdes)便指出:「這可能會為(Skype)即將進行的首度公開上市計畫帶來一些陰影。」Skype本月稍早才表示擬藉由年底的上市動作,籌募至少1億美元的資金。

 其實單就網路電話市場而言,網路巨擘Google並無絕對優勢。Skype在去年年中便已累積5.6億註冊用戶,穩居龍頭,然而Gmail用戶則才剛突破2億。

 因此Google打算祭出價格戰攻勢,並推出上市促銷方案,表示至少在今年底以前,打往美加地區的電話都不會收費,打往其他國家則從每分鐘0.02美元起跳,且不收取話務接取費。(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林佳誼╱綜合外電報導)

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友達 不留退路反擊新奇美

2009年11月14日清晨,所有的台灣財經專業媒體被一通臨時記者會的手機簡訊驚醒,鴻海集團旗下的群創光電正式宣布合併奇美電子,加計在一個多月前合併的統寶光電,「新奇美」超越友達光電、成為台灣面板業新龍頭。這樣的訊息讓友達集團整個跳了起來。友達董事長李焜耀歷經多年的上下游垂直整合、水平整合,所建構出來的友達光電集團,一夕之間被鴻海集團巧妙地超越了。

 不過李焜耀不是省油的燈,雖失去了台灣面板產能第一大的地位,但是未來決戰中國的競賽其實才剛剛開始。

 自從1999年台灣廠商開始跨足大尺寸面板(10.4吋以上)的量產來,已整整十個年頭,幾乎整個產業都在吵一個話題:「產能」,面板這個產業有個奇妙特性,繼續投資規模更大的新世代廠、不代表你會贏,但如果不繼續投資,肯定要輸!比較嚴重的問題是,在面板業裡頭所謂的繼續投資,意味每年都要挹注接近新台幣1,000億元的資本支出,且隨著整個產業市場動盪,還不保證每年都賺錢。

 不過即使在這樣的條件下,看看友達的營運績效,從2000年到2009年為止,友達的合計營收約在新台幣2.19兆元左右,累計的獲利數字約1,200億元,10年下來的平均淨利率約5.5%,看起來似乎不怎麼樣,不過這已經是台灣面板廠商中最為亮麗的數字了。

 過去友達在中國的布局實際上可以說是跑得最快的面板公司,先後在蘇州、廈門等地都佈建了大規模的面板後段模組工廠,友達台灣廠基本上只做面板半成品,出貨到中國工廠後,再加以組裝成面板模組後出貨給客戶,包括液晶監視器廠、筆記型電腦廠與液晶電視廠。

 合縱連橫大布局 寶劍出鞘!

 但在新奇美成軍後,過去友達引以為傲的產能領先差距,一下子被抵消到甚至變成劣勢,因此也引發了友達近年來少見的合縱連橫大布局,特別是在中國!

 趁著新奇美正在合併的陣痛期,免不了出現組織架構重疊的離職潮,友達率先大舉徵人。

 人只是第一步,又過不了兩天(3月12日),友達全球布局動作就正式從歐洲動起來,突然宣布要跟冠捷聯手,雙方合資在波蘭設立後段模組及電視設計代工廠。

 沒有富爸爸撐著 就豁出去了

 接下來友達也立刻在3月15日,對外宣布正式向台灣的經濟部投審會提出申請,準備在大陸昆山設立一座投資金額高達30億美元的7.5代生產線。友達的這一個動作,明顯地在表示,要在中國決戰、已經鳴槍起跑。

 不過李焜耀還不手軟,友達沒有一個叫做鴻海的富爸爸撐著,也因此很難將自己下游的產能出海口做大,為了克服這一點,友達豁出去了!

 2010年4月29日,友達宣布與海爾集團於山東省青島市海爾工業園區以合資方式設立液晶電視面板後段模組廠。此外,友達也同時宣布與TCL多媒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之下屬子公司TCL王牌電器(惠州)有限公司,於廣東省惠州市仲愷開發區以合資方式設立液晶電視面板後段模組廠。至此,友達已經與三大中國下游的整機代工廠、品牌廠進行結盟,若加計先前與友達有合作關係的四川長虹,已經有四大中國的下游顯示器廠商,與友達有婚配關係。此外,友達在2010年5月底,宣布將與美國太陽能大廠SunPower合資、在馬來西亞投資太陽能電池廠。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友達太陽能的綠色產業布局,恐怕不僅是在台灣中科高達新台幣730億元的投資,對新事業投資向來習慣以後發先至的姿態搶佔市場的李焜耀,後續在中國肯定會有更大布局想像空間。

 (本文摘錄自工商時報出版《台商一千大》)

電子書閱讀器價格大戰 三星不敵退場

美國電子書閱讀器大廠亞馬遜(Amazon)、邦諾(Barnes & Noble)於7月掀起價格戰,雙雄決戰的第3季業績尚未公布,已經讓許多品牌廠對電子書閱讀器市場望而止步,其中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便決定退出電子書閱讀器市場,改以發展採用TFT LCD面板的平板手持裝置。

近年來電子書閱讀器市場需求大幅成長,三星也曾採用E Ink材料,推出自有品牌的電子書閱讀器產品,惟三星本身缺乏數位內容以及通路支援,在電子書閱讀器市場的佔有率相當小,尤其是近期亞馬遜及邦諾等大廠,由於出貨規模放大,在對E Ink以及元太採用電子紙面板時,價格大幅壓低,成本得以較其他業者更具優勢,甚至在市場上大打價格戰,將6吋電子書閱讀器終端售價降至139美元,對其他品牌廠商來說,形成偌大壓力。

再加上三星本身不生產電子紙,其原料仰賴E Ink供應,使得開發電子書閱讀器產品對三星來說,不具任何策略意義及競爭力,也是三星宣布退出電子書閱讀器市場的主因。尤其是三星本身在TFT LCD以及主動式有機電激發光二極體(AMOLED)的著墨更深,因此其退出電子書閱讀器市場,改推配備彩色TFT LCD面板的平板手持裝置,未來在軟性顯示器市場則以AMOLED搶攻的機會較大。

儘管三星宣布退出電子書閱讀器市場,但是另一家韓系面板大廠LG Display則反手大舉擴大電子紙布局,繼6月宣布與韓系品牌大廠iRiver合資成立新公司,將專門開發電子書閱讀器產品之外,近期更傳出LG Display將於年底推出9.7吋的彩色電子書閱讀器面板,元太也於近期開始送樣彩色電子紙給客戶認證,預計年底同步推出。

由於LG Display與元太策略聯盟,彼此合作關係密切,LG Display不僅取得元太南韓子公司Hydis的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技術授權,同時也得以獲得元太集團另一家子公司E Ink在電子紙材料以及技術上的高度支援,雙方可以說是同一陣營,對元太拓展電子紙以及電子書閱讀器市場來說幫助相當大,LG Display本身也有量產電子書閱讀器面板的產能,加上LG Display積極拓展電子書閱讀器品牌客戶,將可壯大E Ink陣營的市佔優勢。

自7月以來,電子書閱讀器品牌大廠相繼宣布降價,包括亞馬遜、邦諾、Sony以及漢王等,由於4大電子閱讀器品牌大廠已囊括全球市佔7~8成以上,一線大廠降價,其他品牌廠商不得不跟進,但是由於出貨規模較小,取得電子書閱讀器面板的成本較高,使得其發展形勢更為不利。

再加上三星本身是以硬體為主的公司,在數位內容以及通路布局方面資源有限,使得開拓電子書閱讀器市場並不順利,也難以與亞馬遜、邦諾等業者競爭。惟三星本身在AMOLED領域的技術能力卓越,是全球AMOLED市場的領導廠商,AMOLED也是相當受到看好具潛力的未來電子紙技術之一,只是目前在中大尺寸以及軟板等技術還有待開發,對三星而言,AMOLED是更值得期待的潛力技術。

新奇美 台灣面板業的最後救贖

2009年11月14日上午,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與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無預警地一起在台北公開現身,宣布兩大集團旗下的面板廠群創與奇美電子將正式合併,從此超越友達、一舉站上台灣第一大與全球第三大的面板廠位置。

 消息一出震驚四座,這項被市場認為是「面板業世紀合併案」的併購,很有點突如其來、「想到就幹、幹了再想」的味道,但實際上,對於郭台銘來說,投資面板業只是穩固他整機組裝世界霸主的其中一根大樁,重點在於「時機」與「目標」。

 早在2003年群創光電成立的時候,鴻海對這家新面板廠的定義已經相當清楚,群創是一家可以自己生產部分面板的顯示器組裝代工廠,也就是說,其實群創是個新物種,顯示器產業的裡的新物種,他的重點不是放在面板前段沉重的設備廠房投資,而是在下游顯示器出海口很大的目標。以面板這個關鍵的零組件,群創經常扮演的不是製造的角色、而是採購者的角色,這樣可以避開龐大的面板廠投資壓力,又可以持續在顯示器產業裡保有一定程度的市場影響力。

 這就是前面提到「時機」的問題,在2003年時,市場上主要面板大廠排名差不多已定,三星、LGD、友達、奇美,4家公司已吃掉全球市場差不多7成的比重,這時候還要再去開一家新的公司、然後採取產能競賽式的資本競爭,顯然對於後進者是相當不利的一場比賽。更何況,當時面板產業已經隱隱約約透露出這是一個不容易保持長期獲利的行業。貿然砸大錢進去投資,若真有什麼意外、不見得能夠全身而退。

 為何選這時候? 全因為中國

 因此,鴻海選擇群創這樣的模式,暫時先在這場世紀大戰裡頭蟄伏。

 2009年機會終於來了,因為全球金融風暴,幾乎所有面板廠的擴充計畫都停了下來,加上既有的產能利用率下降,各台灣面板廠都面臨嚴重的虧損,眼看著很快就有面板廠會撐不下去,群創因此閃電宣布將與奇美電合併,將等候已久的布局一口氣擺上檯面來。

 為什麼?為什麼是這時候?為什麼是奇美?答案是中國。中國才是「目標」。

 中國的液晶電視市場正在快速崛起,自從1990年代起,大陸彩色電視機出貨量開始出現快速成長。根據DisplaySearch統計,以彩電平均約8~10年的使用壽命來看,從過去10年到未來5~10年,都是電視機快速替換的時期。目前大陸約有4.5億台的傳統映像管電視,預期在未來5~10年之內,都將全部被平面電視所取代,最快在2014年左右,傳統的CRT電視機將會銷聲匿跡。若連同首次購買電視的消費市場來看,未來幾年中國大陸地區平面電視成長潛力相當可觀。

 大陸市場對於平面電視需求力道持續,特別是液晶電視,未來幾年仍將維持相當明顯的成長,市調單位預估,今年大陸液晶電視市場需求量逼近4,000萬台,預計2012年時將超越5,000萬台的水準,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電視單一市場。

 市調也指出,大陸的經濟成長率持續維持高檔,也造成消費市場對於液晶電視的採購力道持續放大,大陸在未來5年內,會出現急速的都市化,平均每年都將有10%左右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加上2011年後,在大陸國內投資的多條次世代面板廠也將陸續量產,將為大陸平面電視市場帶來高度成長。

 大家都在等著看 郭董怎麼玩

 就是這樣的驅動力在作祟,對群創來說,過去玩的是液晶監視器的組裝,以後的重點是液晶電視整機的組裝,這也是整個鴻海集團不敢輕忽的一塊市場,要做液晶電視整機生產,面板的穩定來源重要性,會比只做監視器要高很多,因此取得更大的面板前段產能,就會是攸關後續競爭的關鍵因素。對台灣面板業來說,市場不在本地、面板代工的營運模式虧多賺少,難以與韓國面板廠長久競爭下去。但從「新奇美」的誕生之後,誇張一點講、似乎大家可以從這裡頭聞到一點「台灣面板產業末日最後救贖」的味道。

 群創面板自給率一直都約略落在4成左右比重,不過群創模式在遇上液晶電視市場時卻出現瓶頸,群創本身面板產能不夠,特別是在適合生產液晶電視面板的7.5代以上的生產線,群創一條也沒有。

 剛好奇美也遇上瓶頸,多年來的投資逐漸陷入財務上的壓力,整個奇美集團面臨是否要再繼續走面板投資這條不歸路的決定。沒想到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提出優厚的條件與誠意,讓群創與奇美合併,以群創為存續公司、然後改名「奇美電子」,奇美創辦人許文龍始終放心不下的員工問題,算是有了著落。至此奇美有充沛面板前段產能,鴻海有完整的供應鏈和後段系統布局,在合併後成為上大、下也大的「新奇美模式」,未來不只有面板模組、系統組裝,還有面板半成品等從大尺寸到小尺寸各式的面板產品線。

 群創加奇美電的新奇美,從幾個關鍵點來看,都可看到合理的互補效果,就像俗話說的:「大肚的遇上駝背的」,剛好補齊了雙方的不足。以台灣面板產業逐漸發展到瓶頸的今日來說,也許新奇美的現身,真的可以讓大家引頸期盼一個比較不同結局的未來!(本文摘錄自工商時報出版《2010大陸台商一千大》)

仁寶LGD合資 威脅廣達

蘋果日報【吳秀樺╱台北報導】

面板廠與下游組裝廠合作成為競爭新模式。繼友達(
2409)與緯創(3231)合資興建後段模組廠後,仁寶(2324)昨宣布和南韓面板廠樂金顯示器(LG Display;LGD)合資設立樂寶顯示科技昆山廠,資本額4.8億元,仁寶投資2.35億元取得49%股權。仁寶LGD合資,將對廣達造成威脅。

韓系面板廠樂金顯示器昨透露,將與仁寶合資設立筆電零件公司,晚間獲得仁寶證實。仁寶表示,將和
LGD合資樂寶顯示科技昆山廠,資本額4.8億元,仁寶將投資735萬美元(約2.35億元台幣),取得49%股權,LGD則掌握51%股權。樂寶主要營業項目為研發、生產、組裝及銷售筆記型電腦相關零組件。


系統廠紛與面板結盟


由於仁寶
2011年筆電出貨量上看6000萬台,有代工一哥實力加持,是吸引全球面板廠爭取合作的主要原因。
仁寶董事長許勝雄昨受訪表示,系統廠與面板廠合作是未來趨勢。他表示,合作方向目前以平面電腦類產品為主。業界推論包括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一體成型電腦、電腦顯示器等中大尺寸產品,至於未來是否擴及液晶電視頗受關注。

據了解,
LGD和仁寶合資設立有設計代工服務能力的顯示器相關公司,LGD已在7月21日理事會中通過與仁寶合資的相關審核,合約內容獲LGD理事會許可。

電腦系統廠商近期紛紛和上游面板展開結盟合作,緯創上周才宣布和友達合作,在廣東中山緯創光電園區合資設立後段模組及背光模組廠,產能初期將全數支應液晶電視組裝,昨日
LGD即與仁寶合資設立公司。

法人認為,面板廠紛和系統廠商合作,主要是看上組裝廠能提供設計代工服務,拓展面板出海口,仁寶今年筆電出貨量上看5000萬台,2011年可望衝上6000萬台,挑戰筆電代工一哥寶座,液晶電視組裝定單也上看1000萬台,面板需求爆發力高。

法人表示,樂金顯示器會找上仁寶,主要是仁寶在筆電代工與廣達(2382)的實力在伯仲之間,由於定單穩定、對面板需求也相當高,因此樂金顯示器選擇與仁寶合資設立新公司,確有加分作用。事實上,由於在國際液晶電視品牌廠委外定單規模持續放大,加上中國液晶電視市場起飛,各家品牌代廠組裝廠正積極進行後段模組的布局。

工研院
IEK ITIS計劃電子與系統組組長鍾俊元指出,為擴充生產規模,液晶面板廠近年來從面板前段生產,積極跨入後段,並與下游品牌廠進行合作模式,從樂金顯示器與瑞軒(2489)在蘇州合資後段模組廠「樂軒」開始,上下游合資新工廠很快就獲利,顯示此模式已成為市場新趨勢。

他說,液晶面板廠從擴充生產線競爭,變成與客戶合組後段模組的競爭,就是為了取得更大出海口。

友達近期動作頻頻,先是與中國品牌廠長虹、海爾與TCL王牌電器在中國設立後段模組廠,也和冠捷(TCL)在波蘭設立後段模組廠,日前又宣布與緯創在廣東中山合資後段模組廠,快速掌握未來新趨勢。

山寨群轉戰平板電腦 不碰電子書

蘋果(Apple)iPad氣勢正旺,使得近年來紅翻天的Netbook及電子書光環逐步褪去,早在品牌大軍宣布轉進平板電腦之前,向來嗅覺敏銳的大陸山寨大軍早已棄守Netbook,並對電子書萌生退意,現正快速投入iPad-Like產品開發。通路業者表示,近期山寨廠已將重心放在平板電腦,不少山寨平板已現身深圳、北京及上海等地,在iPad感染力大舉擴散下,山寨廠搶在品牌業者之前布局,動作快速亦讓業界相當看好平板電腦商機即將湧現。

iPad持續熱賣,讓各大品牌廠相繼轉進平板電腦開發,然受限於軟體內容應用及品牌實力落後,加上內部所訂定價格亦不具優勢,各廠皆不敢輕舉妄動,仍在做最後評估,然相較於品牌大廠左右為難,大陸山寨業者卻已迅速搶進平板電腦市場,主打低價賣點,搶攻喜愛iPad、但預算有限的消費者,在山寨業者搶搭平板電腦熱潮之際,過去在深圳、北京等地所掀起山寨Netbook、電子書風潮已不復見。

大陸通路業者表示,Netbook在2008年崛起時撼動筆記型電腦(NB)市場,當時大陸山寨業者企圖複製山寨手機模式銷售Netbook產品,但由於市場迅速進入成熟期,品牌大廠全數湧進展開殺價戰,使得原本僅靠低價優勢、但卻有維修不易及品質不佳等缺失的山寨Netbook業者慘遭淘汰。2009年下半山寨業者亦看到由Kindle所帶動電子書熱潮,一度想大舉搶進,然在2010年上半突然縮手,目前大陸電子書市場已不見山寨化,通路所銷售大多是漢王等品牌電子書。

大陸通路業者指出,山寨業者縮手並不是因為電子書門檻高,而是電子書熱潮迅速退燒,事實上,在大陸、東南亞等地區,電子書並不是主流產品,在市場上根本賣不動,且相較於仿製Netbook、手機等產品,山寨電子書零組件成本高昂,整機算下來其實與品牌機價格相差無幾,利潤空間相當小,面對品牌機價格不斷走滑,山寨電子書更無生存空間。

熟悉市場需求的第1線山寨業者早在2010年上半便轉戰平板電腦,希望搶搭由iPad所帶動時尚平板浪潮,大陸通路業者認為,iPad現身迄今由於軟硬體門檻高,使得品牌業者不敢輕舉妄動,但山寨業者早已按耐不住,陸續推出7吋iPad-Like機種,售價約人民幣600~1,500元,雖然品質不佳,但搶搭iPad時尚風,滿足預算不足的消費者上網基本需求及好奇心理,目前看來,山寨產品在2010年底前仍會有短期市場需求。

對於山寨業者搶先布局平板電腦,台NB業者認為,iPad熱賣也養大消費者胃口,除非有優於iPad之處,例如明顯價格差距、硬體設計優化,或是應用程式更多元,否則很難自蘋果手上搶食平板電腦商機,山寨平板電腦只是短暫產品,僅能滿足少數好奇且不願買主流平板電腦的消費者,2011年起山寨業者很難抵擋一、二線PC業者所形成平板戰場。

靠網路打造影響力、賺錢力

2010年8月21日 星期六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A Whole New Mind Moving from the Information Age to the Conceptual Age

這個世界原本屬於一群高喊知識就是力量、重視理性分析的特定族群──會寫程式的電腦工程師,專搞訴狀的律師,和玩弄數字的MBA。如今,世界將屬於 具有高感性能力的另一族群──有創造力、具同理心、能觀察趨勢,以及為事物賦予意義的人。我們正從一個講求邏輯、循序性與計算機效能的資訊時代,轉化為一 個重視創新、同理心,與整合力的感性時代。如果你是對現有工作和生活不滿足的職場人士、或是急於了解下一波潮流的創業家與企業領導人、乃至於關心自己下一 代未來的父母,或是兼具敏銳情感和靈活創意,?在資訊時代備受忽略與貶抑的族群……本書將提供六種攸關最近的未來有無前途的關鍵性能力,它們分別是:一、 不只有功能,還重設計。二、不只有論點,還說故事。三、 不只談專業,還須整合。四、不只講邏輯,還給關懷。五、不只能正經,還會玩樂。六、 不只顧賺錢,還重意義。藝術家、發明家、設計師、說故事高手、看護者、諮商員、及宏觀人士,將成為下一波職場新貴,入主社會高報酬階級,坐享快意人生。

這六種關鍵能力來自兩種感知:高感性(High Concept)與高體會(High Touch)

高感性,指的是觀察趨勢和機會,以創造優美或感動人心的作品,編織引人入勝的故事,以及結合看似不相干的概念,轉化為新事物的能力。

高體會,則是體察他人情感,熟悉人與人微妙互動,懂得為自己與他人尋找喜樂,以及在繁瑣俗務間發掘意義與目的的能力。

在高感性時代,我們必須在左向推理之外,補強六種關鍵右向能力。這六項高感性和高體會能力可以協助我們開發新時代不可或缺的全腦新思維。

一、不只有功能,還重設計。光是提供堪用的產品、服務、體驗或生活型態,已經不夠了。如今無論為賺錢或為成就感,都必須創作出好看、獨特,或令人感動的東西。

二、不只有論點,還說故事。現代人面對過量資訊,一昧據理力爭是不夠的。總有人會找到相反例證來反駁你的說法。想要說服別人、灌輸資訊,甚至說服自己,都必須具備編織故事的能力。

三、不只談專業,還須整合。工業時代和資訊時代需要專業和專才,但隨著白領工作或被外包出去,或被軟體取代,與專業相反的才能也開始受到重視:也就是化零為整的整合能力。今日社會最需要的不是分析而是綜合──綜觀大趨勢、跨越藩籬、結合獨立元素成為新好產品的能力。

四、不只講邏輯,還給關懷。邏輯思考是人類專屬能力之一。不過在一個資訊爆炸、分析工具日新月異的世界裡,光靠邏輯是不行的。想在未來繼續生存,必須了解他人的喜好需求、建立關係,並展現同理心。

五、不只能正經,還會玩樂。太多證據顯示多笑、保持愉悅心情、玩遊戲和幽默感,對健康與工作都有極大好處。當然該嚴肅的時候要嚴肅,不過太過正經對事業不見得有益,對健康更有害。在感性時代,無論工作還是居家,都需要玩樂。

六、不只顧賺錢,還重意義。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極為充裕的世界。無數人因此掙脫了營生桎梏,得以追求更深層的渴望:生命目的、出世意義,以及性靈滿足。


作者簡介

品克(Daniel H. Pink)

  知名趨 勢寫手,曾於《哈佛商業評論》大膽提出「藝術碩士是新的商業學位」觀點。係暢銷書《自由工作者國度》(Free Agent Nation)作者、《連線》雜誌(Wired)特約編輯,前白宮講演撰稿員。《自由工作者國度》是《華盛頓郵報》非小說與商業類暢銷書。《出版人週報》 讚譽該書「已成為人力管理關係的基石」。《未來在等待的人才》已翻成十二國語言版本,strategy +business, The Miami Herald, Fast Company等媒體推薦為二○○五年最佳企管書。 


這是本很熱門的書籍,是講述右腦開發、注重全腦發展的書籍,書中絕大部分的都在頌揚右腦的獨特功能和未來在生活上及工作上,能帶來的助益。

   作者用未來職場上的人力需求為出發點,並且分析從農業時代發展到現在,人類生活上跟隨著富裕、自動代和全球化的發展,演變成不只是強調實用性的消費型態,說明企業發展或者是產品生產的趨勢,已經不是設計出實用的產品,而是能夠兼具美觀、意義等「多元性」的性品,使消費者除了覺得好用以外,還覺得好看,更甚者是希望能使消費者藉由感官接觸而引發內在意義的感觸。

   像電視上某些產品利用感動行銷的廣告手法、信用卡不再只是單純的塑膠貨幣,而是讓你擁有幸福的理財工具。還有汽車代表著凝聚家庭情感的舒服空間。除了設計產品,還要賦予產品意義、故事,讓產品成為人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存在。

   作者書裡強調未來必須具備的感知:高感性(High Concept)和高體會(High Touch),前者指的是觀察趨勢和機會,以創造優美或感動人心的作品,編織引人入勝的故事,以及結合看似不相干的概念,轉化為新事物的能力。後者則是體 察他人情感,熟悉人與人微妙互動,懂得為自己與他人尋找喜樂,以及在繁瑣俗務間發掘意義與目的的能力。其六種能力可以看上面的節錄。

本書強調,整合、統合、系統思考、全盤綜觀全局的思考才是未來人才的重點。幾個小方法可以增加整合能力:
一、聽交響樂,如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莫札特第35號交響曲哈夫納、馬勒g大調第四號交響曲、柴可夫斯基一八一二序曲、海頓g大調第九十四號交響曲…。
二、隱喻日誌 ,記下看到或聽到的有力隱喻,可以增加隱喻智商MQ。
三、靈感看板 ,把所感動的圖文物質貼在看板上,拓展視野與靈感。

網路有此書書的ppt,內容簡潔扼要,可自行點閱: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Gary


內文

試把過去一百五十年想像成一齣三幕劇:第一幕,工業時代,大型工廠和高效率生產線是經濟動力來源。這一幕的主角是工廠工人,其主要特徵是體力和堅持。 第二幕,資訊時代,美國和其他國家開始轉變。大量生產成為配角,資訊和知識主導了已開發國家經濟。這一幕的主角是知識工作者,其特徵為擅長左向思考。 而如今,隨著富裕、亞洲,和自動化三項因素影響擴張,第三幕的簾幔已經拉起,這個世代可稱做感性時代。當今主角是創作者和諮商員,主要特徵是精通右向思 考。

圖三之一顯示這一連串演進,不過我加進了工業時代之前的農業時代。橫軸代表時間,縱軸代表富裕程度(Affluence)、科技 演進(Technology),以及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升高(我將這三項簡稱為ATG)。隨著個人財富增加、科技進步、全球連結日漸 緊密,這三股力量終將匯聚足夠的動能,把我們推送到下一個世代。這也是我們從農業時代演進到工業時代,再到達資訊時代的過程。而此一歷程最近的一次推演, 就是從資訊到感性時代的變遷,其背後動力仍舊是財富(西方文明的富裕)、科技推演(部分白領職務的自動化),以及全球化(幾種類型的知識工作被移往亞 洲)。

簡言之,我們先從農夫的社會,轉型到知識工作者的社會,現在又進化到一個創作者和諮商者、模式辨認者與意義賦與者的社會。

如果圖畫勝過千言萬語,那麼比喻又勝過無數圖畫。我們是從建立在工人肩膀上的經濟模式,進化成以左腦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再演化到今天:一個越來越強調右腦能力的社會與經濟體。

當社經基礎來自工廠和大量生產,右向思考沒有太大意義。

但當我們進化到知識工作形態,右向思考漸獲重視,不過地位仍遜於左向思考。如今隨著北美、西歐、日本再度演進,右向思考逐漸在社會經濟上取得同等的地位──甚至超越左腦。在二十一世紀,右向思考晉身首要能力,成為事業進展與個人實現的關鍵。

但我要澄清一點,未來並非極端的二元世界,不是左腦思考者都註定滅亡、右腦思考者都普天同慶,也並非藝術家一定暴富開BMW,電腦工程師全部淪為速食店服務生。左向思考仍不可或缺,只是光靠它已不足夠。在感性時代,我們需要的是「全」腦新思維。


高感性和高體會

想在現今世代生存,個人與組織都必須重新檢討自己的生計,問自己三個問題:
一、海外勞工是否比我更便宜?
二、電腦是否比我更快?
三、我的工作在富裕時代是否還有需求?

如果第一和第二題你回答「是」,第三題你回答「否」,那麼你麻煩大了。今天光是糊口,都須具備海外知識工作者無法以低薪提供、電腦無法更快完成,和能滿足富裕時代非物質需求的工作能力。

這 就是為何高科技已經不敷所需。我們必須在優秀的高科技能力之外,培養符合高感性和高體會的工作能力。(如我在緒論中所說,高感性是指:創造藝術性及精神性 美感、辨認趨勢和機會、敘述精采故事,以及連結表面無關事物成為新發明的能力。而高體會則是指體察他人感受、了解人際微妙互動、尋找自身和激發他人的生命 喜悅,以及超越紅塵俗務,尋找生命意義的能力。)

高感性和高體會在全球各地的影響力都不斷升高。為了加強說服力,我們不妨從一般認為最不 可能受影響的地方看起。以醫學院來說,長期以來都是成績最好、分數最高、分析能力最強者匯聚的大本營。但如今美國的醫學院課程,卻正經歷二、三十年來的最 大變革。哥倫比亞大學和其他學校的醫學院學生需要上所謂的「敘事醫學」(narrative medicine),因為研究顯示雖然電腦也具診斷能力,但正確診斷很重要的一部分,卻是聆聽病患對病情的描述。在耶魯大學醫學院,學生必須到耶魯英國藝 術中心培養觀察能力,因為懂畫畫的學生通常也擅於辨認病情的微妙細節。在此同時,全美有超過五十所醫學院在課程內加入了性靈科目。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 院安排了一套住院體驗課程,讓二年級學生模擬生病,在醫學裡過夜。為何要讓學生演戲?「是為了讓醫學院學生體會病人的感受,」校方表示。費城的傑佛遜醫學 院甚至增設了一項醫生評比指標──同理指數(empathy index)。

看過美國教學醫院現狀,再來觀摩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的 例子。日本從二次大戰廢墟中重新站起,靠的是大力鼓吹左向思考,但如今連日本人也開始重新檢討他們的國力根本。雖然日本學生數理成績領先全球,但許多日本 人懷疑過度強調教科書的教育方式可能已經不合時宜。因此日本當局正在重新改造過去自豪的教育體系,以培養學生發揮創意、藝術品味,和趣味性。也難怪,因為 最近幾年日本最賺錢的出口項目不是汽車,也非電子產品,而是流行文化。3 另一方面,有鑑於年輕學子面對巨大的課業壓力,日本文部省也鼓勵學生思考生命的意義和目標,推行所謂的「心靈教育」。

瞭解了日本教育 改革,再來看看第三個例子──大型跨國企業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幾年前,通用找了一位叫羅勃.魯茲(Robert Lutz)的人來擔任高層主管。魯茲不是那種跟著感覺走,滿口藝術品位的人。他滿頭白髮、滿臉風霜,年紀七十好幾,美國三大車廠的主管他都做過。他看起像 個陸戰隊軍人,事實上也真的是陸戰隊出身。他喜歡抽雪茄,自己開飛機,更深信全球暖化是環保人士編的鬼話。可是當魯茲接下通用的職位,《紐約時報》請教他 將採取何種新的經營方針時,他竟這麼回答:「我強調右腦…我認為我們屬於藝術產業。我們的產品是藝術、娛樂、行動雕塑。只是湊巧也是交通工具罷了。」

好 好想想這句話。通用汽車代表的還不只是資訊時代,而是更古早的工業時代,這樣一家企業的主管,竟然自稱是藝術產業。而且這位帶領通用進軍右腦世界的人,不 是頭戴扁帽手拿畫筆的藝術家,而是年逾七旬,渾身陽剛味的前任陸戰隊員。套句水牛春田合唱團(Buffalo Springfield)唱過的歌詞:「這裡變得不太一樣了」──而這改變將會越來越明顯:高感性和高體會已經從邊陲,進佔我們生活的重心了。


MBA與MFA

要進哈佛商學院太簡單了。至少對那每年好幾百名申請加大洛杉磯分校藝術研究所而被拒絕的人來說,進哈佛真 的還比較容易一些。因為哈佛商管學院的錄取率是百分之十,而洛杉磯分校藝術研究所的錄取率只有百分之三。為什麼?因為在一個連通用汽車都聲稱自己是藝術產 業的世界裡,藝術碩士學位,也就是MFA(Master of Fine Arts),已經成為最熱門的學歷證件。企業人事主管現在主動造訪知名藝術研究所──如羅德島設計學院、芝加哥藝術學院、密西根克倫布魯藝術學校 (Cranbrook Academy of Art)──招攬人才,而這股用人潮流逐漸搶走了其他傳統商學院畢業生的飯碗。舉個例子,麥肯錫(McKinsey)管理顧問公司一九九三年雇用的新進人 員當中,百分之六十一擁有MBA(商管碩士學位),但不到十年後,這個比例已降為百分之四十三,因為麥肯錫認為其他學系畢業生在該公司也同樣表現傑出。隨 著藝術系畢業生增加並進據大型企業高位,職場遊戲規則也改變了:MFA已取代MBA的搶手地位。

而背後原因,又回到我在前章提及的兩種 力量。由於亞洲因素,許多商管畢業生成了本世紀的藍領階級──原本前途無量,卻發現自己的工作逐漸被移往海外。如前所述,投資銀行現在不斷增聘印度商管畢 業生來處理財務分析。柯尼企管(A. T. Kearney)估計未來五年,美國的金融服務業將外移五十萬工作機會,到類似印度這些低薪國家。按照《經濟學人》(Economist)的說法,低階 MBA工作「過去都被推給有衝勁無經驗的年輕新進人員,他們每天加班期待有朝一日在華爾街或倫敦嶄露頭角。如今拜神奇光纖電纜之賜,這些工作又被塞給了低 薪的印度商管畢業生。」於此同時,受到富裕因素的影響,眾多企業發現唯一能在商品氾濫的市場上區隔自家產品的方法,就是訴諸顧客的美感和情感需求。因此高 感性的藝術家特長,自然就比可以輕易複製的低階商管左向技能,來得更有價值了。 上個世紀中葉,曾任通用汽車主管的美國國防部長查理.威爾森(Charlie Wilson)曾說過一句名言:「凡是對通用好的,都對美國好。」如今進入新世紀,該是把威爾森名句稍加潤飾的時候了:通用的處境反映了美國的處境──而 美國的趨勢又代表了世界性的趨勢,換句話說,今天我們全都屬於藝術產業。

在美國,平面設計從業人數在十年內成長十倍,美術人員是化學 工程師人數的四倍。一九七○年以來,全美以寫作為業的人增加了三成,作曲家和演奏家則增加了五成。大約有兩百四十所美國大專院校成立了創意寫作MFA學 位。相較之下,二十年前只有區區二十二所。5 今日從事藝術、娛樂,和設計工作的美國人,要比律師、會計師,和稽核人員還要多。6(從一家維吉尼亞州的新創公司,就可看出時代在變。當例行法律研究工作 出走海外,法律工作者要如何自處?答案是加入法律動畫〔Animators at Law〕這類高感性公司的行列。這家平面設計公司召募法律系畢業生,專門替一流律師事務所準備例證、影片,和解說圖示等,協助他們說服陪審團。)

二 ○○二年,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都市計畫學者佛洛里德(Richard Florida)將三千八百萬名美國人列入他所謂的「創意階層」,並宣稱這些人是經濟成長關鍵。雖然佛洛里德對「創意」的定義廣泛得有些詭異──他把會計 師、保險理賠員、稅務律師都歸為「創意人員」──但此一階層的擴張讓人無法忽視。它佔美國勞工人口的比例,和一九八○年相較成長了一倍,更是一個世紀前的 十倍。7 類似的高感性工作潮流也在世界其他地區顯現。英國分析師約翰.霍金斯(John Howkins)以較合理的「創意」定義──包含設計、藝術表演、研發和遊樂器產業等──算出英國的創意產業年產值接近兩千億美元。霍金斯估計在十五年 內,此一產業全球規模將達六.一兆美元左右,讓高感性行業晉身全球最大經濟動力之一。8 在此同時,倫敦商學院和約克郡水公司(Yorkshire Water Company)等單位都設立了常駐藝術家等職位。英國聯合利華(Unilever)聘請畫家、詩人,和漫畫創作者來啟發員工創意。北倫敦一個足球球會甚 至請了一位常駐詩人。

不過,傳統上所謂的藝術才華,並非全腦思維中唯一的能力,也不是最重要的能力。回頭看資訊時代的職場明星──電腦 程式設計師。隨著公式化的軟體編寫工作外移,具備高感性的軟體工程師將變得分外搶手。海外的低階工程師接手程式寫作、維護、測試,和改版作業同時,感性時 代的軟體人員將著重在創新和產品差異性。畢竟,在那些印度程式員有東西可以編寫、維護、測試,和改版之前,必須先要有發想和創作。這些產品也需要被推銷和 包裝給客戶、經歷市場競爭,凡此均非一紙規格單所能解決,而必須仰賴創意、個人魅力,和直覺。


IQ和EQ

未來若有博物館打算辦個二十世紀美國教育回顧展,可選擇的展品當然很多──包括厚重的教科書、斑駁的黑板、桌面可摺疊的射出成型塑膠桌椅等。但有樣東西特別值得考慮。我建議館方在展場中央,用晶瑩剔透的玻璃櫃,展示一隻削得尖尖的二號鉛筆。

如 果二號鉛筆的全球供應鏈突然貨源短缺,美國的教育體系恐怕會在一夜間崩潰。從美國兒童能伸手握住這些小木棒開始,他們就開始參加無數號稱可以測出能力與潛 力的測驗。幼稚園時期先測試智商,然後評量閱讀和數學能力──接著拿成績和全州、全國、全世界的小朋友比較。等到上中學,我們的孩子開始準備SAT,因為 它是抵達高薪工作和美好未來之前,必須跨越的艱困沙漠。如前所述,SAT制度有其優點,但美國過度強調測驗的社會體系也有幾項盲點,直到最近才受到正視。

例如曾以《EQ》(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書扭轉世人觀念的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就搜集過各種針對IQ與事業成就關聯性的學術研究,猜猜看這些研究的結論是什麼?拿出你的二號鉛筆,挑個答案吧。

根據最新研究,IQ影響事業成就的比例有多高?
a. 百分之五十─六十
b. 百分之三十五─四十五
c. 百分之二十三─二十九
d. 百分之十五─二十

答 案是:百分之四到百分之十之間。(自限於題目所給的答案,正是左向思考症狀之一。)高曼認為,IQ確實影響到一個人的職業選擇。例如我的智商,就不可能當 個天體物理學家。不過一旦進入某個行業,左向思考就幾乎無關緊要,反而是那些不易量化的高感性、高體會能力比較重要──如想像力、樂觀,以及社交能力。舉 個例,高曼和海伊集團(Hay Group)人資顧問公司所做的研究顯示,在企業組織當中,成功的領導人往往都很風趣。這些主管每天可以讓下屬多發笑三次。9(本書第八章將告訴你幽默與 右腦有很大關聯。)問題是你看過衡量喜劇才能的標準化測驗嗎?

事實上,真的有。位於康乃狄克州新港(New Haven)的耶魯大學一名心理學教授,目前正在開發一套另類SAT。羅勃.史丹柏格教授(Robert Sternberg)把這套測驗取名為彩虹計畫(Rainbow Project)──光聽名字就比我們學生時代那些可怕的考試有趣多了。在史丹柏格的測驗中,學生會拿到五張沒有文字的《紐約客》(New Yorker)漫畫,而他們必須動腦筋為漫畫加上趣味說明。題目還包含一道範例標題(如:「章魚的球鞋」),學生必須以此為唯一線索,寫出一段故事。另 外,測試也假設現實生活情境──例如參加派對卻發現一個人也不認識,或想說服朋友幫忙搬家具──詢問學生如何應付。彩虹計畫仍在實驗階段,但它已經能比 SAT還要準確兩倍地預測學生在學表現。不但如此,白人學生與少數族裔的SAT分數差距,在彩虹計畫中也顯著的拉近了。

史丹柏格的測 驗並無意取代SAT,而是做為補充(事實上彩虹計畫的發起者之一就是贊助SAT的大學委員會〔College Board〕。)然而這個計畫的存在本身就別具意義。「如果你SAT沒考好」,史丹柏格表示:「在現今社會裡就註定了處處碰壁。」但有越來越多教育界人士 體認到,這些障壁埋沒了許多SAT無法評量的能力和人才。

高體會能力尤其易受忽略──亦即關懷、照護、鼓舞他人的能力。這些特長在感性 時代許多職業中至為關鍵。所謂的「關懷職種」──包括諮商、看護、第一線醫療服務──目前正需才孔急。例證之一:先進國家外移電腦程式寫作職缺的同時,卻 不斷引進菲律賓等亞洲國家的護理人員。由於人才短缺,護理工作薪資攀升、有照男護士人數自一九八○中期以來更增加了一倍。11 在第七章我們還會進一步討論這個趨勢。


金錢與意義

就在工作轉變為高感性和高體會的同時,感性時代帶來的最大改變,卻是發生在職場以外──在我們的內心和靈魂 裡。譬如對人生意義和性靈層面的追求,就幾乎已經像雙份大杯拿鐵一樣普遍。在美國有一千萬成年人固定練習冥想,人數是十年前的兩倍。另外有一千五百萬人做 瑜珈,是一九九九年的兩倍。美國電視現在充斥性靈相關節目,連《電視指南》(TV Guide)雜誌也宣告「心靈電視」現象興起。

美國 嬰兒潮世代老化──以及日本、歐盟更為明顯的人口老化──也加速了此一變化。「隨著年齡增長,」心理學家大衛.伍爾夫(David Wolfe)寫道:「人的認知模式也變得較不抽象(左腦傾向),更為具體(右腦傾向),因而對現實感受更敏銳,情感更豐富,更重視天人合一」(括號內為原 文照抄)。13 換句話說,當人年老,看待生命的重點就轉為生命目的、內在圓融,以及人生意義等年輕時汲汲營營而忽略的東西。

事實上已 經有兩位學者表示,這些關懷人群、努力尋找意義的嬰兒潮世代已經成群浮現了。保羅.雷伊(Paul Ray)和雪莉.魯斯(Sherry Ruth)在二○○○年一份研究報告中將五千萬美國人歸類為所謂「文化開創份子」(Cultural Creatives)。報告中說,這些文化開創份子佔了全美成人四分之一,大約相當於全法國人口。此一族群有很多特徵都與右向價值相符。例如「文化開創份 子強調綜觀全局,」報告寫道:「他們擅長綜合線索,」而且這些人「認同女性看待事物的方式,包括:關心他人的感受與想法;用對方的角度看事情;相信個人經 驗和聆聽他人傾訴也是重要的學習方式;正視關懷的價值。」

邁進感性時代的嬰兒潮世代很清楚自己的年紀。他們知道自己活過的日子,已經超過能活的日子,簡單的算術事實,自然有沉澱人心的作用。追求名利數十載,財富的吸引力日漸消退。對他們以及許多同時代的人來說,人生意義已經取代了金錢。

這 一切對我們來說又意味著什麼?我們要如何因應感性時代?就某個層面來說,答案其實很簡單。在一個受到富裕、亞洲,和自動化因素掌控的世界裡,左向思考仍屬 必要但已不足夠,因此我們必須熟習右向思考,學會高感性和高體會技能。我們必須選擇海外代工無法以低薪完成,電腦無法快速執行,而且可以滿足優渥階層美 感、情感,和心靈需求的工作。不過從另一個層面看,這樣的答案並未解決問題。到底,我們該做那些事情來因應?

過去幾年我潛心研究這個問題,並把結果整理為六個明確的高感性高體會能力,有待我們學習掌握。我把這些能力統稱為「高感性的六種力量」,包括了設計、故事、整合、同理心、玩樂,和意義。而本書的第二部分,就是要幫助讀者了解並掌握這六種力量。

購買: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

任天堂經營現危機 迄今仍仰賴超級瑪莉的榮光

日廠任天堂(Nintendo)日前公布2010會計年度第1季(4~6月)財報數據,稅後虧損金額達252億日圓(約2.9億美元),為睽違2年多來首見虧損。儘管日圓升值產生的鉅額匯兌損失為任天堂此次身陷虧損的主因,然迄今任天堂仍持續仰賴「超級瑪莉」系列遊戲的榮光,經營危機問題再次浮上檯面。 

儘管身為遊戲軟體業者,任天堂在遊戲軟體市場上卻已沈寂許久。直到今日,其銷量最好的遊戲軟體還是90年代初盛行的「超級瑪莉系列」。

為催生遊戲機Wii,任天堂續將遊戲軟體設計擺一邊,全力投入Wii的研發設計。而Wii的問世果然席捲全球市場,銷售量急速竄升,任天堂亦重回遊戲機老大寶座。然Sony將於2010年底發行10幾款支援PS3的體感遊戲軟體;微軟(Microsoft)也宣稱Xbox 360的體感系列將以低於Wii的價格上市,任天堂不再獨霸體感遊戲機市場。

中國經營報指出,任天堂、Sony、微軟此3家的技術實力並無明顯優劣勢,任天堂的賣點就是DS系列掌上型遊樂器加體感遊戲機,如今Sony、微軟成功複製體感遊戲機概念後,對於任天堂而言極為不利,因為任天堂的遊戲機畫面質感是3家當中最弱的。

的確,由於任天堂一直以來把絕大多數精力和成本都花費在體感設計上,畫面的質感、解析度不如競爭對手。而Sony的新款體感遊戲機僅在PS3上附加低成本的系統設備,此對耗資鉅額成本打造體感技術的任天堂而言,無疑是一記悶棍。

任天堂大多數軟體為自行研發,但由於軟體研發成本極高,因此任天堂也會選擇與遊戲軟體業者合作降低風險。不過,任天堂對與其簽約的遊戲軟體公司的合作要求相對也高,遊戲軟體業者每完成1種遊戲研發,必須經過任天堂一系列嚴格的評價系統,確定是否符合標準,之後才能進行生產。

此外,協議中還規定每家遊戲業者每年為任天堂研發的遊戲不能超過5個,且不能支援其他競爭廠商的機型。由於1年只有5次機會,大幅降低遊戲業者的獲利空間,使得許多遊戲業者轉向Sony和微軟。在缺乏外來創新資源挹注的情況下,任天堂的軟體創新瓶頸由此而生。

相對於此,Sony和微軟與遊戲軟體商的合作模式較為靈活,也願意與推出超人氣遊戲的業者進行配套行銷。像推出《戰神》系列遊戲時,Sony和遊戲業者Santa Monica工作室共同推出遊戲機和套裝遊戲軟體,Sony亦容許將整個戰神的Logo印在遊戲機上,藉此提高Santa Monica工作室的知名度。但類似的情況在任天堂身上就很難看得到。

目前來看,Sony PS3正在走類似蘋果(Apple)的時尚、美觀的高科技路線,訴求對象為專業且經濟能力佳的玩家;微軟Xbox 360則主攻喜歡搏擊類遊戲的龐大歐美市場。而以簡單、好玩為原則的任天堂則始終在拼普及率,但從量提升至質的道路似乎仍然漫長而艱辛。

大陸經濟崛起 亞洲國家喜憂參半

許多分析家預測,在2010年,大陸將會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的第2大經濟體。這對於全球的經濟發展來說,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但大陸成為第2大經濟體之後,區域中國家將會視其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夥伴,或者是成為區域的霸權?這就要看大陸是不是能夠確實的推展其和平崛起的概念,以降低週邊國家的疑慮。

大陸在2009年第4季時,已經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但在2010年,如果大陸在第2季就超越日本,那將意味著大陸將在一整年會超過日本,正式成為全球第2大經濟國。而目前也已經有很多經濟學家在做這樣的預測。不過,目前大陸與美國間的差距仍大,美國的產值是大陸的3倍,因此大陸如果要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1大經濟體,仍需要10多年的時間。

有分析家指出,這樣的一個發展,最令人感到驚訝的部分是,大陸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浪潮中,卻仍然能保有這樣亮麗的表現。在10年前,大陸還只是全球的第7大經濟體。但在2007年,大陸超越了德國,成為第3大經濟體。

不過,大陸實際上的經濟排名,還要看是從那個角度來分析。例如,如果以購買力來說,大陸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經超越了日本,但是如果以大陸的每人平均所得4,000美元來說,大陸目前還是只有日本的10分之1。

然而,日本目前在亞洲已經失去了經濟上的領導力。根據日本朝日新聞(Asahi Shimbun)的調查,有50%的日本受訪民眾把日本經濟落後大陸,視為是「主要問題」,但也有46%不這麼認為。

大陸在某種程度上,是依循日本在80年代時經濟發展的軌跡,在當時,日本在亞洲各地不斷的投資。而大陸為了鞏固其經濟地位,則不斷的宣揚其「和平崛起」的概念,並且提供鄰國援助及投資。大陸的學者便分析道,大陸現在在做事及發言上都要考慮週到,這樣其他國家才會把大陸當成是好人。

大陸逐漸的將經濟實力轉換為政治力,但卻也讓其成為其他國家攻擊的標的。大陸的經濟實力或許為他贏得了權力及影響力,但是卻不一定會幫他贏得朋友。

在最近所發生的幾件國際事件中,可以看到,亞洲週邊國家對於大陸的崛起仍舊是戒慎恐懼。

2010年南北韓發生天安艦事件時,身為南韓最大貿易夥伴的大陸不但沒有參與天安艦的調查,甚至還對美國與南韓的軍演表示抗議。對此,南韓學者表示,大陸的作為讓南韓非常失望,因為南韓認為,其與大陸間密切的貿易往來,應該可以化為外交與軍事的合作。

對於東南亞國家而言,在2009年,大陸也取代了日本,成為東協(ASEAN)最大的貿易夥伴。不過2010年7月,當美國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提議將南海問題國際化時,遭到了大陸強烈的反對。在8月美國與越南首度舉行聯合軍演,這個舉動更惹惱了大陸。但這也反映出,東南亞國家對於大陸日益強大的海軍存有恐懼。

相較於大陸在亞洲地區所增加的反感,日本在處理與亞洲鄰國關係上相對細膩。尤其是日本最近的5個首相都拒絕參拜靖國神社之後,等於是宣告日本與軍國主義切割,適時的修補了日本與亞洲國家的關係。由此看來,儘管大陸有可能取代日本成為第2大經濟體,但是能否藉此提高大陸在亞洲地區的威望,仍舊是一大考驗。

中國經濟超日 全球第2大

久居全球國別經濟體「萬年老二」寶座多年的日本,由於經濟成長陷入疲軟,其今年第2季的GDP總量已被經濟復甦步伐強勁的中國大陸超越,退居全球第3;雖然上半年日本GDP總量仍勝過大陸,但依照第2季的情況來看,繼2009年超越德國後,大陸全年GDP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2經濟大國,已是指日可待。

 包括華爾街日報在內的外電媒體報導,日本政府昨(16)天發布第2季經濟成長數據,顯示其經濟成長大幅減速。政府官員強調,日本今年上半年仍保住全球第2大經濟體寶座,未讓經濟突飛猛進的中國大陸成功「篡位」。

 根據日本政府初估,上半年其國內生產毛額(GDP)達2.578兆美元,超過中國大陸的2.532兆美元。

 然而,另一項數據卻顯示,中國大陸擠下日本躍登全球第2大經濟體指日可待。日本今年第2季GDP增長率為0.4%,較第1季經濟成長步伐4.4%大幅減速,而同期中國大陸GDP成長率達10.3%;同時,日本第2季GDP總量為1.288兆美元,亦較大陸的1.336兆美元遜色。

 外電報導指出,中國大陸經濟增長強勢,這點也突顯出大陸位居全球出口龍頭、最大汽車市場和最大鋼鐵生產國之後,其全球經濟影響力正與日俱增。摩根大通駐紐約首席經濟學家Bruce Kasman甚至形容,中國大陸超越日本將是「全球經濟的一座里程碑」。

 相較之下,對於大陸經濟將超越日本,不少日本財經專家與媒體表達出幾許無奈。日本大和總研(Daiwa Institute of Research)資深經濟家渡邊浩志表示:「由於出口持續疲軟,預期未來日本經濟將陷入低迷,日本經濟成長減弱可能持續至2011年初期。」

 東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資深經濟師新家義貴說:「這是相當疲軟的經濟數據,在出口減緩,內需仍疲軟的情況下,(日本)經濟將陷入困境。」

 華爾街日報稱,很多經濟學家預計,等到2010年最終經濟數據編製完成,中國大陸將取代日本,成為按美元計算的世界第2大經濟體。

 不過,大陸5兆美元的經濟規模與美國約15兆美元的規模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即便大陸保持當前的增長速度,也要花10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趕上美國。

盛大電子書閱讀器成本報價過高 眾商質疑

日前大陸業者盛大文學對外公布其新款電子書閱讀器Bambook的成本價達人民幣1,800元的說法遭同業吐槽。紐曼數碼副總裁劉朝貴日前在某公開場合指出, Bambook成本價肯定不超過人民幣800元,而其他業者和業界人士亦認同此說法。

劉朝貴向大陸媒體網易科技出示電子書閱讀器相關零組件的基本報價單,並表示大客戶的報價還可更低。由此推算Bambook的成本將不超過100美元,經換算不超過人民幣800元。

其中,尤以盛大提出的元太電子紙的65美元報價引起最多爭議。劉朝貴表示,即便是一般小型業者,都可從元太拿到45美元的價格,盛大所列的65美元報價實在不可信。

易博士總裁楊洪則表示,元太電子紙分為不同級別,最高等級的產品供給亞馬遜(Amazon) Kindle使用,他也認為盛大列出的電子紙報價過高。對於成本價人民幣1,800元的說法,他認為若計入研發成本還有可能,但若只是零組件成本,差不多僅人民幣700~800元。

不過亦有人認為,盛大可能是在2009年或2010年初進行採購的,因此報價較高。大參考創始人李易提到,若是如此,顯見盛大的電子書閱讀器硬體團隊缺乏供應鏈管理的經驗。

盛大文學執行長侯小強先前在接受大陸媒體訪問時曾提到,盛大電子書硬體製造由果殼電子負責,而該團隊主要為盛大的舊有成員所組成。李易表示,未曾聽聞有相關產業資深人士進入該公司。

此外,盛大列出Bambook外殼35美元的報價和製造成本20美元的報價,亦引來業界疑慮。劉朝貴表示,蘋果(Apple)iPhone的外殼和製造成本僅為10美元和3.5美元,Bambook電子書閱讀器的成本明顯虛報。

楊洪另指出,2005、2006年左右當時盛大旗下的起點中文網曾與易博士洽談過,希望能為其提供價位約人民幣300元的電子書閱讀器。業界人士認為,人民幣300元是盛大在經過用戶的相關調查研究後認為較適當的價格,時隔數年之後,盛大卻自行推出成本達人民幣1,800元、正式售價可能逼近人民幣3,000元的高階電子書閱讀器產,作法令人感到不解。

有關盛大電子書閱讀器Bambook的正式售價,據傳可能為人民幣2,980元。楊洪表示若能延續人民幣998元的試賣價,也可算是盛大對其既有用戶的一種回饋。但若正式上市價高達人民幣2,000~3,000元,則先前採行的低試賣價根本就一種擾亂市場的行為。

市場人士認為,由於大陸市場盜版氾濫,電子書閱讀器靠內容獲利的模式窒礙難行,演變成目前靠硬體賺錢的畸形發展模式,若此一模式也遭破壞,大陸電子書閱讀器的商業模式將更加令人憂心。他認為,業者們應多從產業發展的角度考慮,與小型業者一起將大陸電子書閱讀器市場做大才是。

日NB明年代工訂單台廠全有份

日系筆記型電腦(NB)品牌廠東芝(Toshiba)、Sony與富士通(Fujitsu)等,為提升產品價格競爭力,維持市佔率,近年來持續擴大委外代工比重,隨著2011年NB訂單大勢底定,目前看來台灣各家NB代工廠都雨露均霑,其中代工數量最大的東芝NB訂單,絕大多數由仁寶與英業達2家代工廠取得,可望對2011年業績有相當程度貢獻。

日系PC品牌廠過去以自製為主,但近年來台系ODM廠品質大幅提升,加上製造成本相對低廉,讓日系品牌業者轉而選擇向台廠下單。台NB業者指出,東芝2011年NB委外製造比重將達80~90%,Sony委外比重亦會超過90%,日廠自家工廠只會生產利基型、高單價機種,而委外速度相對緩慢的富士通2010年委外比重僅約50%,估計2011年將大幅增加台廠代工比重。而幾家日廠NB代工訂單分下來,台廠包括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和碩與鴻海都雨露均霑。

以東芝2011年NB代工訂單分配狀況來看,配置架構與2010年並無太大差異,絕大多數訂單由仁寶與英業達拿下,2家代工廠將分別佔有35~40%比重;廣達與和碩則分別拿到約10~15%訂單量,算是小有斬獲。東芝2010年上半NB出貨量達900萬台,是全球第5大NB品牌廠,其訂單數量在業界有相當重要性,若東芝2011年全球NB出貨量可突破2,000萬台大關,對於仁寶與英業達等代工廠業績將有相當程度挹注。

在Sony方面,2010年已經在既有2家合作代工廠廣達與鴻海之外,新增緯創1家供應商,其中,廣達獲得訂單量最大,吃下近半數比重訂單,鴻海居次,緯創的量則不大。Sony 2010年上半NB出貨量為360萬台,據業者透露,Sony 2011年依然以廣達、鴻海與緯創為主要供應商,其中,緯創拿到訂單數量有相當提升,Sony將是緯創除聯想、宏�與戴爾(Dell)之外的第4大NB客戶,估計緯創與鴻海拿到Sony訂單量約在200萬~250萬之譜,廣達則拿到350萬~400萬台訂單。

至於NB委外速度相對落後、導致市佔率節節下滑的日廠富士通,2010年上半NB出貨量僅達160萬台,公司內部估計2010年委外代工比重僅約50%,不過,2011年將會加快委外腳步,借重台廠之力推出更多平價入門機種,以免市佔率持續滑落。

富士通2011年除廣達、英業達等2家代工廠外,還新增緯創1家供應商,其中,大部分訂單由廣達拿下,緯創與英業達拿到訂單量都不多,但已意味著富士通存在危機意識,必須跟上其他日廠腳步,避免市佔率滑落至全球前10名以外。

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

麥克風與吊帶:賴利金傳奇 (用最簡單問題得到最驚人答案)

世界上沒有人不認識他和他的吊帶。

  他出身布魯克林的貧窮猶太家庭,高中差一點畢不了業,連軍隊也拒他於門外。除了懷抱一分夢想,他孑然一身。

  後來他成為美國脫口秀界的天王,不審判來賓,不作跳樑小丑,只問簡單的問題,而西方世界每一號大人物,無不欣然掏心接受他的專訪,連躲避媒體唯恐不及的當紅爭議人物,也主動叩應他的節目。

  四萬多場廣播與電視專訪,半世紀的媒體人生。這就是賴瑞.金。

  我只會發問,問一些簡短、單純的問題,
  但簡單的問題能問出驚人的答案。  ──賴瑞金

   從廣播名嘴起家,到跳槽CNN主持全球第一個Call in談話節目,賴瑞.金創下電視史上無人能敵的紀錄──同一主持人,同一時段,連續播放25年,獲列入《金氏世界紀錄》。他的主持年薪高達四.四億台幣, 曾贏得一座「艾美獎」、兩座國際性傳播獎項「皮博迪獎」,以及十座「有線頻道王牌獎」。

  他以獨一無二的嗓音風靡全球無數觀眾。每天晚 上,世界各地家庭裡的電視機上都可以看到他奇特的面孔,以及打著招牌吊帶、略顯駝背的身形。《時代》雜誌封他為「麥克風大師」,半世紀以來,他訪問過全球 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包括尼克森以降的每一屆美國總統伉儷,邀請過普亭到曼德拉等各國領袖,也請到辛普森、李文斯基等當下最具爭議性的人物,以及無數體壇巨 星、藝人、歷史時刻的見證人。

  長達半世紀的媒體生涯,賴瑞.金在麥克風前,和所有聽眾╱觀眾一同經歷了美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諸如約 翰.藍儂遇刺身亡、伊朗大使館人質事件、雷根總統遇刺、「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爆炸、辛普森殺妻案、柯林頓性醜聞與彈劾案、九一一事件、美國出兵伊拉克、 卡崔娜颶風、雷曼兄弟破產、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他甚至會不小心「走進事件中心」,例如在辛普森受審期間意外闖入法庭,而且男主角還出聲跟他打招呼。

  他有什麼魅力,他的節目又有什麼特質,讓一向喜新厭舊的觀眾25年來對他不離不棄?或許這是因為出身社會底層的賴瑞.金就代表每一個平凡大眾:也或許,這是因為他知道幽默的力量,深信無論時局多麼艱苦,喜劇總能逆轉勝,也成功將它傳達到觀眾的心中。

   錄音室與攝影棚之外的賴瑞.金,生活也充滿戲劇性……他曾意外開車撞上約翰.甘迺迪的車,和李文斯基的阿姨約會過,跟七個女人結過八次婚,追求現任妻子 時還勞駕艾爾.帕西諾助陣;他被開除過,也被警察收押過,曾經一天三包菸,甚至一度潦倒到身上只剩42元,然後在馬場上翻盤獨贏8千美元。或許老天覺得這 一切還不夠驚奇,因此在他年過六十時,送給他一份大禮:三十三歲的賴瑞.金二世,他素未謀面的兒子……

  透過賴瑞.金細數這七十多年來公私生活上值得回味的時刻,並闡述鏡頭前後的逸事,我們不僅看到他趣味橫生的人生經歷,以及美國半世紀以來的重大事件發展與相關人物回顧,更可以看到他憑著資質與努力把握住機運,秉持堅守原則的態度,贏得業界的尊重和觀眾的支持。

  儘管因為時不我予,其節目在稱霸電視界25年後終於將吹起熄燈號,但嚴肅而不失幽默、尖銳卻從不刻薄的賴瑞.金,已經在全球觀眾心中樹立了一種難以被超越的典範。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但典範永遠都會在,也永遠不會過時。


作者簡介

賴瑞.金 Larry King

  在CNN主持的《賴瑞.金現場》是全球首創的叩應電視節目,曾獲艾美獎的殊榮,也是CNN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之一。他創辦賴瑞.金心血管基金會,募款無數,為心血管病人安排手術,幾能每天救一條人命。

卡爾.福斯曼 Cal Fussman

  《君子雜誌》(Esquire)的不分線記者,著有《娛樂週刊》的每週佳作《After Jackie》,以及榮登《華爾街日報》暢銷書榜的《Double or Nothing》。


格調與風格兼具的媒體人,活生生的傳奇
 
  前幾天,我看了一段《賴瑞.金現場》(Larry King Live)。這次是兩位老先生之間的對談:賴瑞.金訪問《花花公子》雜誌的創始者海夫納。對我來講,這個對談尤其有趣,因為他們都是美國文化裡的先行者。 在黑人當上美國總統的今天,你再回頭看他們曾經走過的路,才會更理解為什麼一個社會需要進步力量,需要創新者,需要對「包容」這件事情有更大的堅持。賴 瑞.金與海夫納,他們是一掛的,美國社會正是因為受他們兩人的影響都很大,所以此時聽他們娓娓道來一些兩人經歷過的人權議題,更是感觸良多。

   對台灣人來講,穿吊帶的賴瑞.金是電視史上最有名的訪談節目主持人,其實他的主持人身分要遠溯至一九五七年,那一年的五月一日,賴瑞.金在邁阿密的 WAHR電臺開始對著麥克風做節目,從此滔滔不絕地訪問超過五萬人,其中有名流顯貴,也有販夫走卒。賴瑞.金用他獨特的訪問方式跟來賓互動,不但造就他獨 一無二的風格,許多人更將他當成美國的象徵。電影明星保羅.紐曼就曾經說過,他如果飛到國外,住進旅館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看賴瑞.金的節目,因為 這樣才覺得他跟美國還是緊密連結著。

  賴瑞.金的訪問讓觀眾上癮,很多人一定以為是他功課做得好,可是看了這本書才知道,他是一個訪談前 不做功課的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笨」。這是一個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事實,但經他解釋後,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以一個「受教者」的身分進行訪問,才 是讓節目好看的最重要原因。他總是能問出「笨主持人」能想出來的最愚蠢問題,讓受訪者迫不及待想將最棒的答案告訴眼前這位無知的發問人,而正是這種方式, 聽眾跟觀眾才能跟賴瑞.金一樣,從問答中增長見聞。賴瑞.金的放空,讓源源不絕的舊聞新知、軼事傳說充斥於訪談之間,再加上他不時冒出來的幽默撩撥或無厘 頭插話,將訪問的節奏控制得收發自如,觀眾的遙控器也就這麼凍住了。

  如果說方法是賴瑞.金的獨門,那麼內容更是舉世無雙,因為全世界大 概只有他,能夠一通電話就把受邀者敲定,管你是俄國的普亭,還是南非的曼德拉;歷任美國總統,更是從尼克森以降——不僅他們自己,也包括他們的夫人——全 都上過賴瑞.金的節目。這種號召力,真的想不出有哪個主持人敢自居為其競爭者。

  飛黃騰達如賴瑞.金,當然也有落魄低潮時。這本書好看之處,就在於他完全不避諱這些情節,包括他惹過的麻煩,並坦承自己不善理財的個性,以及結八次婚的曲折故事,讓我們看到一個真性情的主人翁,以及這位充滿赤子之心的七十五歲老頑童充滿驚奇的人生。

   不只人生如此,賴瑞.金不按牌理出牌的主持風格、他的即興能力,也常讓他的聽眾和觀眾被電到。書裡最讓我感動的例子,是他有回在深夜節目裡訪問歌星丹 尼.凱,一位女士扣應進來,說她戰死在韓國的兒子心目中的偶像就是丹尼.凱,結果他讓丹尼.凱在節目裡清唱那位海軍戰士生前最喜歡的一首歌。「像這樣珍貴 的時刻可遇而不可求,發生之後會長存心中。」賴瑞.金如是回憶。

  做為美國重要的媒體人,賴瑞.金時時刻刻不忘他的角色對聽眾與觀眾會有 的影響,因此他在主持節目時對各個議題、環節的拿捏,不但力求平衡,也刺激議題正反兩方換個角度思考,這種作法讓他的黨派色彩降至最低。書裡他就特別提 到,邁阿密曾經針對他做過一個民調,受訪者被問到賴瑞.金是支持共和黨還是民主黨,結果民調出來,比率不相上下。

  沒有政黨色彩,可是從 書裡充斥的例子,我們其實非常清楚賴瑞.金在許多議題上的立場。他尤其反對各種形式、各種身分的歧視,並且毫不猶豫將他的意見在節目裡表達出來。對於黑白 平權、同性戀平權、墮胎議題這些在不同階段都造成美國社會極大分裂的題目,他總是有技巧地、必要時委婉地直擊沒有公義觀念的受訪者,利用自己節目的影響 力,捍衛被污名的人與事,為弱勢爭取公道。像他這種談話性節目主持人竟能做到這一步,這是最讓我們動容的地方。

  事業上賴瑞.金樹立了一 個接一個的典範,但這本傳記之所以引人入勝,並不僅於他所敘述的五十年麥克風生涯。本書從一開始,就把這個鬼點子一堆的布魯克林猶太小孩讓寡母和師長頭疼 的事蹟,用最令人噴飯的筆調道了出來;然後,當他帶點愧疚地將宛如愛情流浪漢般多次進出婚姻與男女關係的荒謬經驗一件件數出來時,還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當 然他也不斷提到那些摯友,他們總是在他麻煩一堆的時候出手搭救;最後,也是最感人的人生回顧,則是他六十多歲時在第八次婚姻裡老年得子,一家四代複雜但溫 馨的家庭生活,讓賴瑞.金從一個當年沒盡到父職的爸爸,搖身一變成為最有愛心的父親。讀到這裡,你會暗中替他禱告,希望他能活到參加兒子的大學畢業典禮。

  賴瑞.金是個值得學習、研究的人。他的人生如此精彩,本書最後一章有個故事講得最好:

  雪倫的父親是業餘棒球手,戰績不錯,後來進陸戰隊去了,退役後父親叫他去郵局上班。有一次,我帶他去看金鶯隊的比賽。我們在打擊練習時間進場,站在打擊籠後面看球員練習。這種練打的場面稀鬆平常,每場比賽前都看得見,但我一轉頭看岳父,發現他淚流滿面。

  我說,「怎麼了?」

  他說,「當年我應該放手一試才對。」

  我永遠忘不了那幅情景。儘管我做過一些令自己後悔莫及的事,但有一句話永遠不會從我的口中說出:但願我當初敢冒險去闖一闖。

  靜心下來看這本書,從中你能夠悟到用來激勵自己的,絕對不只上面這個教訓而已。

《給我報報》總編輯馮光遠

作者序

追憶:幽默是我唯一不曾或忘的

  記性是個奇怪的東西。你能記得五十年前某天下午的事,卻不記得昨天午餐的地點在哪裡。

  問題是,人活得越久,要記住的東西就越多。因此,三十歲的人記性比七十五歲的人來得好,並非沒道理。刻印在我腦海的往事多達七十五年。新加入的一天是昨日,明天即將成為另一頁。

  有時候,相片能助人回憶。也有些時候,相片本身會喧賓奪主。記得我和約翰.甘迺迪二世聊到,他三歲時參加父親葬禮時舉手敬禮的那張相片有多麼深印人心。他自己對那一刻沒有印象,但知道那張照片的存在。那張相片,他一輩子看過無數次。相片本身變成他的回憶。

   文字敘述能像照片一樣存留往事。但是,文字也會修飾往事。每次敘述同一件往事,人難免會稍微加油添醋。不加油添醋是不可能的。你可能忘記某人說過的某一 句話,會另想一句比較好笑的話來替代。聽你敘述的人笑了,於是你把修飾過的版本再講給別人聽。時日一久,你再也不記得那句話的原始內容。

  因此,本書接下來陳述的往事或許無法百分之百寫實,很多內容添加了幽默來保鮮,但本質是如假包換的。

   有些時候,我硬是想不起某件事,會越想越氣。有個老笑話是,「我剛讀過一本很棒的書,書名是《超人記性十大要訣》,作者是,呃……」但我從不會忘記笑話 和趣事。幽默是我唯一不曾或忘的東西,到現在都能記得從小時候起有過的所有歡笑時刻。我有預感,等我老到記不住其他東西時,一定還記得好笑的事。

  如果讀者只在CNN看過我,下面這句話可能會讓你意外:假如當初我沒有踏進傳播界,我可能會走上諧星的路。讓人呵呵笑至今仍是最令我開心的一件事。

  回憶是我們僅有的一切。失去了它們,我們一無所有。而經幽默潤飾過的回憶,最是讓人回味無窮。

  除了趣事之外,本書也包含其他人的回憶,包括家人、朋友,以及認識我最深的人。從他們的角度來看我,將能彌補我個人追憶的盲點,以免讀者見樹不見林。我會等本書出版後再來讀他們的觀點,絕不在出書之前加以刪改或干預。

  因此,有意思的是,等我展讀本書時,讀到自己的往事可能會和讀者同樣吃驚。


1
我的小兒子,一個八歲,另一個九歲。他們可能知道辛普森案是世紀大審判,只不過那已經是上個世紀,大家現在根本懶得談辛普森了。他的審判當年有 多轟動,我很難向兩個兒子解釋,頂多只是舉例說:柯林頓告訴我,當他和俄羅斯總統葉爾欽見面時,葉爾欽湊近他的耳朵問,「人是不是他殺的?」

辛普森原本答應主動向警方說明,當天下午卻失信,大家開始覺得不對勁。他留下一封自殺遺言,由律師好友勞伯•卡戴申(Robert Kardashian)上電視宣讀。聽到「我無路可走了……」,我不寒而慄。

那天晚上,我請辛普森前妻妮可生前的朋友辛蒂•賈維(Cindy Garvey)上節目,同時也請有色人種協進會的代表當來賓。打從一開始,這樁新聞牽扯的就不只是凶殺。無論後續發展如何,你知道這個案子絕對和種族問題脫不了關係。

訪 問接近尾聲時,白色福特野馬吉普車在公路上奔馳的直播畫面切了進來。直升機從空中拍攝好幾輛警車正在井然有序地追逐著吉普車。起初,我根本不知道辛普森坐 在那輛白色吉普車上。這對我是全新的領域。我從沒做過這種節目。平常我做起節目來左右逢源,現在卻完全無法掌握,因為我不知道眼前將會發生什麼事。一開 始,我還希望辛普森不要做傻事自盡。五十分鐘後,我卻希望自己知道他想從五號州際公路逃到哪裡去。節目繼續做下去,製作人為我找來一張公路地圖,以便我描 述方位。我們得到消息,駕駛是辛普森的朋友艾爾•考林斯(Al Cowlings),辛普森坐在後座。看熱鬧的民眾站在路邊,手持「衝啊,辛普森,衝啊!」的標語,念念不忘赫茲租車廣告中的這句廣告詞。最後,白色車子 駛抵辛普森家,他向警方投降。當晚的節目做了三小時。

事件能改變人生,而辛普森案讓我的私生活轉向我從沒料到的方向:為了報導審判,我移 師洛杉磯。我以前去過洛杉磯,對當地卻不是很熟悉,只知道比佛利山莊有一間奈特艾爾熟食餐廳。我第一次光顧那裡是在一九八五年,玻璃櫃檯內的左手邊有白 鮭、鹹牛肉、五香煙燻牛肉,到今天也還是一模一樣。收銀機旁是甜點哈爾瓦(halvah),而我的童年老友希德正坐在第二個雅座裡。我坐進他對面的位子 說,「嘿,希德。」感覺彷彿重回布魯克林的摩茲糖果店。

原來,希德曾和辛普森打過網球。辛普森的律師之一勞伯•沙皮洛(Robert Shapiro),偶爾會到奈特艾爾餐廳吃早餐。辛普森的牧師羅希•葛來爾(Rosey Grier)也是這裡的常客。當時有個甚囂塵上的傳聞說辛普森曾向他告解,但葛來爾否認了。他是出版商麥可•凡納(Michael Viner)的朋友。凡納曾經和我們坐同桌,出版過好萊塢時裝設計師菲•瑞斯尼克(Faye Resnick)的書。後者在書中自稱是妮可的知己,也爆料說辛普森曾經跟蹤並騷擾過妮可。我們安排她接受專訪,法官藍斯•伊藤(Lance Ito)卻要求我們暫時別播出,等陪審團員選完之後再說。我們照做了,事後伊藤法官邀請我進法官室向我道謝。

我和名叫藍斯的人交情一向不 深,卻和伊藤法官一拍即合,聊了將近一個鐘頭。和他告別之後,我走錯門,直接走進法庭裡,聽到的第一句話是,「嘿,賴瑞!」是辛普森在跟我打招呼。因為審 判休息時間即將結束,眾家攝影機已經都打開了。我真是尷尬到了極點。「嗨,果汁。」我喊他的綽號。然後我也跟沙皮洛問好,再逐一和檢方席的人打招呼,一個 也不漏,因為我不想讓觀眾認為我傾向哪一邊。但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當我走出法庭時,被記者團團包圍住,問題從四面八方而來。「賴瑞,聽說你要為辛 普森的人格作證,是真的嗎?」我至少重複了十一遍「無可奉告」,才總算脫身。

後來,我再一次無意間走進新聞的中心點。那時我單身,交往的 對象之一是辯方律師團的陪審團顧問,另一位則是檢方的公關。她們好像不知道我在劈腿,和我在奈特艾爾餐廳同桌用餐的朋友卻知道。早上我一走進奈特艾爾,大 家都想知道我前晚問出什麼新的小道消息。回首當時,浮現我腦海的不是「我是怎麼搞的?怎麼和案子雙方的女人同時交往?」而是柯林頓發現我劈腿時的反應: 「我欣賞你對女人的彈性。」當時我玩得很開心,而且不得不承認那些關係很好用,因為我們成功透過陪審團顧問傳話給辛普森,問他願不願意在審判結束後來電接 受訪問。


2
一九九八年元月,柯林頓爆發婚外情,這次的對象是白宮實習生,我知道這次又將在歷史寫下新的一頁。後來我聽到實習生的姓名,看到她的相片。莫妮 卡•李文斯基(Monica Lewinsky)。媒體報導出她父母親的名字,我開始心想,「我認識她,我認識她。」我想起來了,我和她的阿姨交往過。於是我的念頭從「我認識她,我認 識她」變成「我真的認識她。」

柯林頓和李文斯基之間有何瓜葛,我不想在節目上談。我才不在意誰和誰上床,也不太想管人家的閒事。就我個人來看,我覺得這事是柯林頓夫妻和女兒之間的家事。只可惜,令我莫可奈何的是,這件新聞題材占據我的節目好長一段時間。

記 得CNN的總裁曾經和我討論過該如何探詢候選人私生活,叫我一一列出哪些問題適合在節目中提出。我告訴他,我寫不出來,因為訪問沒有規則可循,因為每次訪 談的客觀條件不同。儘管我通常不喜歡在節目上談誰和誰上床,但柯林頓和實習生的事件也不是我的節目頭一次扯到性,電視布道家吉姆•貝克和祕書的醜聞就是一 例。一九八八年的總統大選,角逐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蓋瑞•哈特(Gary Hart)向媒體嗆聲說,如果記者不相信他不搞婚外情,可以貼身訪問。不久,《邁阿密前鋒報》便刊出他和模特兒丹娜•萊斯(Donna Rice)乘船出海的相片,船名就叫「胡搞」(Monkey business),哈特因此被迫退出選戰。我訪問過茱蒂絲•艾克斯諾(Judith Exner)一小時,讓她暢談她和甘迺迪總統的關係。那時候她五十幾歲,正在與癌症對抗,仍希望上節目釐清不實的傳言。

她指出幽會的時間 和地點,但對我而言,那次專訪的重點不是性,而是社會風氣的演變。令我聽得入迷的是她和甘迺迪的關係當時攤在光天化日之下,媒體卻從不報導他們幽會的事。 甘迺迪在世時,茱蒂絲•艾克斯諾的姓名從未見報。而小羅斯福擔任總統期間,記者也從來不提他坐輪椅的事。大衛•布林克利*告訴我,他年輕時被分發到華府記 者團,負責採訪白宮。當他第一次看到小羅斯福總統坐著輪椅進來時,大為震驚。「什麼?我們的總統坐輪椅?」羅斯福從腰部以下癱瘓,演說時必須由人攙扶才能 站在講臺後面。布林克利問其他記者,「我們怎麼都沒提過這件事?」其他記者異口同聲說,「為什麼要提?這和他身為總統所作的決策有什麼關係?」

開 始隨八卦媒體起舞,等於是同流合污。珍妮佛•富勞爾斯(Gennifer Flowers)也上過我的節目,暢談她在柯林頓擔任阿肯色州長時與他的婚外情,詳細到我想掩耳的地步。她有必要詳談,因為內容勁爆,同時也因為她想為她 的書打廣告。訪問到這種人物時,我會盡量不要犧牲格調。只不過,有時候想維持高格調並不容易。

柯林頓當初該如何接招比較好?他只需要說, 這是他和妻子之間的私事。媒體當然會繼續挖新聞,但至少他可以藉此壓制醜聞的氣焰。結果他說,「我從來沒有和那女人發生性關係,」讓自己沒有台階下。他說 口交不算性交,也害自己下不了台階。口交算不算性交,或許因人而異吧,也許有點像大法官波特•史都華特(Potter Stewart)對色情的詮釋:「我無法定義它,但我一眼就能分辨是不是色情。」

黑人民權領袖金恩博士曾告訴我,他布道的範圍很廣,但忠 於配偶不在他說教的範圍內。他這樣說是避免被罵假道學。反觀柯林頓,他一否認出軌,就給了想整垮他的共和黨員大好機會。喬治亞州眾議員鮑伯•巴爾(Bob Barr)帶頭彈劾柯林頓,上我的節目卻說他完全不在乎婚外情。他的著眼點是柯林頓阻礙司法、誤導證人、教唆偽證,以及可能銷毀證物。

我 盡量把節目集中在醜聞對彈劾案的影響。我個人實在覺得醜聞的罪狀不足以彈劾總統,可惜想鬥垮柯林頓的人很多,眾議院做出彈劾的決議,表示接下來參議院必須 決定是否讓柯林頓做滿任期。表決當天,我打電話給總統,預祝他過關,讓他知道我隨時歡迎他上節目抒發心情。我留言給他的祕書。那一天,美式足球的華盛頓紅 人隊對上坦帕灣隊。柯林頓回電時我正在看比賽,聽到電視轉播的聲音。

「是紅人隊在比賽嗎?」他問。
「當然。」
「哪一隊領先?」
「坦帕灣以十六比七暫時領先,不過紅人追得很兇。」
「真的?紐約噴射機隊的比賽是哪一隊贏了?我整天忙得沒時間看。」

最後他挺過了這場風波。任期屆滿後,柯林頓出版自傳,上我的節目說,他備受凌遲可能是不幸中的大幸。他相信,有意整垮他的人最後反而拉了他一把。因為想彈劾柯林頓的人讓希拉蕊很生氣,那批人的做法反而讓柯林頓重獲她的心。


*大衛•布林克利(David Brinkley):一九二○∼二○○三年。美國知名新聞主播,專業生涯超過半世紀。從羅斯福、邱吉爾到老布希等政治領袖均與他多有往來。一生榮獲十座艾美獎、三座皮博迪獎,以及總統自由獎章。


購買本書:

2010年8月13日 星期五

樂天要進軍 三十個海外市場

五真相了解品牌代工廠,在世人面前玩的遊戲,如何運作。

聯想2011年成長性可望冠同業 仁寶、緯創、廣達爭食NB訂單

大陸PC品牌聯想近期成長飛快,受惠於大陸可望在2012年成為全球最大PC市場,業界認為,市佔率最高的聯想未來1~2年內成長性將超越其他PC品牌;而聯想2011年NB訂單分配仍持續,根據瞭解,緯創、仁寶與廣達各有斬獲,其中緯創與仁寶將是主要2大供應商,其聯想訂單數量均在800萬台上下之譜,廣達則以約500萬台的量緊跟在後,為聯想第3大供應商。

聯想無論是整體PC、或是單獨的筆記型電腦(NB),其大陸市佔率均超越30%以上,在這塊市場幾乎一家獨大、遙遙領先其他競爭者;而市場普遍認為,大陸PC市場將在2012年超越西歐、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PC消費地區,聯想未來成長性也可望冠於同業。根據IDC數據,聯想2010年第2季全球NB出貨量達484萬台,單季市佔率首度突破10%,晉升全球第4大NB品牌;市場估計聯想2010年NB出貨約在1,800萬台上下,2011年將突破2,000萬台大關。

而近期聯想2011年的NB標案結果陸續開出,根據瞭解,緯創依然是聯想商用機種IdeaPad的獨家供應商。ThinkPad機種大多由聯想在日本的大和實驗室主導研發,過去是由聯想自家工廠生產,不過近年來聯想已經幾乎把製造全數委外,緯創成為ThinkPad機種最主要供應商,2011年緯創亦將持續負責ThinkPad的EMS業務。

至於在消費機種IdeaPad方面,仁寶拿下超越50%的訂單,成為IdeaPad最主要供應商,廣達亦有相當斬獲,緯創則在消費機方面有小量進展。聯想IdeaPad近年來成長相當快速,其2011年訂單對仁寶、廣達與緯創等,都有相當挹注。

總結來看,緯創2011年約拿下聯想800萬台訂單,其中商用機種約佔600萬台;仁寶同樣拿下約800萬台的量,倘若聯想的消費機表現更強,仁寶很有可能成為聯想最大NB供應商,扭轉2010年緯創獨大的態勢;至於廣達2011年則約拿下500萬台聯想消費機訂單。

從目前的訂單分配態勢來看,仁寶幾乎篤定成為2011年的大贏家,除了大吃宏�訂單之外,在戴爾(Dell)、聯想方面亦多有斬獲,無論數量或市佔率都有提升,內部已將2011年NB出貨目標訂在6,000萬台;反觀廣達,雖然手上握有惠普(HP)、蘋果(Apple)大單,但在其他品牌方面顯得有些停滯不前,市佔率甚至出現滑落,2011年成長性恐怕落後給同業。

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行動應用商店好看不好吃 手機廠商讓利平台業者

在蘋果(Apple)應用商店App Store掀起風潮後,不少手機品牌廠商、平台業者、電信業者都紛紛跟進,不過,除了Android Market展現足夠氣勢外,其餘應用商店都尚未形成氣候;台系智慧型手機廠商認為,單一手機品牌不易凝聚足夠的人氣,還不如讓平台業者代勞。

智慧型手機引爆行動應用程式的下載需求,2010年下載量將達60億次(ABI預估),比起2009年的24億次暴增150%,其中蘋果iOS仍是最大贏家,約佔整體下載量的52%,另外Android平台成長最快,約佔13%,兩者合計拿下3分之2江山。

台廠分析,蘋果App Store看來容易複製,但成功的難度卻遠超乎想像,其中關鍵原因在於iPod、iPhone及iPad的用戶幾乎都是重度使用者,而且有不少用戶從iPod時代就很習慣上網下載音樂或影片,這種使用習慣很容易延伸到下載小遊戲或小程式,這是其他硬體廠商或平台業者所不及的。

另一方面,儘管各家手機廠商及平台業者都祭出足夠的誘因以吸引開發商,但開發商本身有靈敏的市場嗅覺,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他們一定優先支援當紅的iOS,頂多再開發正在起飛的Android,不太可能再投資在聲勢下滑的Symbian、Windows phone或Web OS上,使得行動應用商店的上架商品種類及新奇度差距愈來愈大。

台灣智慧型手機廠商指出,雖然諾基亞、RIM、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等同時掌握硬體及作業系統的廠商,都想仿效蘋果打造自家的應用商店,但目前看來成績都不太理想;畢竟單一手機品牌廠商不易凝聚人氣,而台灣廠商又普遍缺乏軟體整合及應用商店經營的經驗,與其貿然投入,還不如讓Google、微軟(Microsoft)等開放平台業者代勞,自己則專注於手機硬體的研發及使用介面的改善。

台廠坦言,行動應用商店表面看來風光,但實際獲利相當有限,畢竟絕大多數用戶都是下載免費程式來玩,頂多願意付5美分到5美元的代價,下載特別有趣或實用的程式,價格再高就乏人問津了;此外,未來應用程式一定會有更高比例走向免費、靠廣告來增加收益,這種商業模式更非台灣手機廠商所熟悉,這塊大餅恐怕是「好看不好吃」。

35美元平板成本結構曝光 印度美夢待成真

全球最便宜的35美元平板電腦(Tablet PC)的發明團隊、零組件成本曝光,據悉,該款平板電腦由印度業者Allgo Embedded Systems設計。然該計畫要達到35美元的夢幻成本,仍需跨越諸多障礙。

據ExpressBuzz報導,Allgo日前於美國Orlando舉行的飛思卡爾(Freescale)技術論壇展示35美元平板電腦的參考設計(reference design),Allgo創辦人K Srinivasan表示,公司開發出零組件成本為35美元的原型機,目前正和製造商洽談。

Srinivasan並未透露更多細節,然據大陸媒體引述業界人士說法,估計了主要零組件成本。業界人士指出,該款平板電腦的基礎架構採用飛思卡爾ARM9架構的i.MX233處理器、成本約為5美元,無線網路採用Wi-Fi 802.11b/g、成本為4美元,7寸800x480解析度液晶螢幕成本則為15美元,記憶體成本3美元,及其他項目約為3美元。

然上述成本僅為估計值,35美元平板電腦的可行性仍待驗證。Srinivasan日前表示,實際上生產1萬台平板電腦的平均成本約為50美元,生產10萬台約為45美元,生產100萬台才能進一步降至40美元。Srinivasan並未明確指出在何種狀況下成本能降至35美元,僅稱若要維持低成本,產品需於大陸工廠生產。

35美元平板電腦能否成功誕生仍充滿不確定性,積極擴大生產規模為印度要追求的目標之一,然硬體成本要大幅降低並非易事。此外,部分媒體稱印度政府大張旗鼓的宣揚35美元平板電腦僅是為了政治目的,無需過度樂觀期待35美元平板電腦的發展前景。

該平板電腦搭配7吋觸控螢幕、採用Linux作業系統,能用來瀏覽網路、運行基本的應用程式及播放影片。若成功打造將大幅嘉惠貧困地區的學生,然目前距離完成目標顯然還有一段距離。

代工業者下修出貨預期 零組件業者苦吞 【2010/08/11】

由於終端消費市場對於部分消費性電子產品的消費力道不如預期,導致品牌客戶紛紛著手針對產品出貨及上市計畫重新做出調整,其效應從系統代工業者在7月的營收表現上,即可窺見一二;然而,骨牌般的影響持續由系統業者延續到主要零組件供應鏈中。原本對第3季仍抱有傳統旺季效應期待的業者,目前也紛紛開始憂心旺季不旺的預言恐將成真。零組件供應鏈業者指出,對於第3季,業者即便憂心,卻仍抱持著最後一絲希望,因此不斷的將時間點往後移,期望能盼得旺季效應的再降臨。

由於目前市場需求似乎出現疲軟的態勢,再加上市場對於即將接踵而來的開學、返校採購潮,也都沒有太多的反應,導致市場對第3季的情況,可說是越看越短。包括惠普(HP)、戴爾(Dell)等業者,更是分別縮減了原本的出貨計畫,連帶讓廣達、仁寶等業者在7月的營收與出貨量方面,都出現縮減的狀況。影響所及讓零組件供應鏈中的業者也頻頻喊苦,包括新日興等業者在7月表現也都不甚理想。相關業者無奈表示,整個市場除了觀望還是觀望,即便是有單,也多以短單急單為主。

不過,對於傳統旺季,供應鏈業者仍抱持一定期待,因此不斷將發酵的時間點往後延,從原本因應開學返校採購的7月中、7月底,延後到對應新品出貨的8月初、8月中,目的就是希望市場需求能有所回復,帶動整個市場供應鏈的活絡。

零組件供應鏈業者指出,唯有市場需求真的出現起色,品牌才會帶動系統業者對於零組件的需求,否則基於先前對於第3季的樂觀預期,業者多半存有備料,在市場需求情況不理想的前提下,自然都會先以消化庫存備料為優先,對於零組件供應鏈業者自然無法產生業績的挹注。

因此,零組件供應鏈業者也紛紛開始著手進行NB之外的產業發展,希望能在NB產業出現青黃不接的時刻,藉由其他領域的成長,維持企業整體的發展。

電子時報╱記者杜念魯報導

化妝品的故事 The Story of Cosmetics (網路火紅短片《東西的故事》製作人安妮.雷納德 Annie Leonard 2010 作品)

追求美麗昰美好而快樂的,所以在全世界,

每一個女生平均每天使用約12項個人清潔與保養用品,而每一項產品幾乎都含有十幾種或更多的化學物質,而這些使用於化妝品的化學物質,卻只有百分之二十經過安全評估? 如果你對這個數字感到震驚,那麼你一定要趕快往下看看這個影片;









以上這段關於化妝品的故事影片The Story of Cosmetics,在上個月問世之後,讓許多不清楚與看不懂化妝保養品成分的消費大眾大為震驚,當然也引來化妝品業者的圍剿。

二次大戰之後,隨化工技術的日新月異,石化、化工產品開始取代天然材料,成了化妝保養品的重要成分,從洗髮精、潤髮乳、牙膏、沐浴乳、香水、口紅、防曬乳、美白用品、身體乳、染髮劑、指甲油…,幾乎無不添加。為了讓大家洗起來有許多泡泡,於是添加起泡劑(界面活性劑,通常是SLS、ALS、SLES…);為了讓香水、化妝品香味持久不散,於是添加了鄰苯二甲酸二乙酯(Phthalates;定香劑)…。

久而久之,這些充滿香氣的廉價化工原料,不僅讓消費者漸漸地習慣與依賴,更為化妝品產業賺取了巨大的利潤。當然這些化學成份不全是危險或有害的,但裡面卻有些已經確知是致癌的物質,可能會讓我們導致癌症 或是影響到腦部發育,甚至生育功能。

以下是我們曾經整理過化妝保養品中常見對人體有傷害的成分,在此還是再次提醒,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1.苯甲酸酯類(Paraben):常見於化妝品的防腐劑當中,Paraben被稱為化妝品中的BPA,產品標示可能會寫成methyl-、ethyl-、propyl-、 butyl-、itobutyl- 等字樣,苯甲酸酯類有致癌風險,目前已被歐盟禁用。


2.香料(廠商多以英文Fragrance標示,有時也稱香水Parfum)
化妝品最常見的成分之一就是香料,這是許多廠商規避法律規範常見的手法,這樣他們可以省略標示一堆不能含有的人工化學成分配方。香料裡面有可能藏有許多導致過敏或內分泌失調的干擾物,例如:鄰苯二甲酸二辛酯 (Di-no-octylphthalate或是Phthalates),長期使用,女生可能性早熟,男生恐將影響生生殖能力,甚至肝腎受損。


要避免的方法,則建議選用純植物的精油香氛。(日前衛生署已公告,從2009年5月1日起,凡是含有"鄰苯二甲酸二辛脂"(Phthalates)成分的化妝品,一律禁止輸入、製造、販賣、供應或意圖販售、陳列)


3.聚二乙醇(Polyethylene glycol或PEG)
聚二乙醇常見的標示是PEG,另外英文結尾有-xynol、-ceteareth、-pleth,通常都含有這種物質。聚二乙醇(PEG)類的化學成分常以數字作為不同類型的區分,例如:PEG-4、PEG-100...。數字愈小,代表化學成分愈容易被皮膚吸收。


根據國際毒物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xicology)的化妝品成分審查報告,有許多污染物在含有聚二乙醇的化妝品中被發現,包括1,4-二氧陸圜(1,4-dioxane)已知的致癌物質、多環芳香族化合物,重金屬鉛、鐵、鈷、鎳、鎘、砷...等。


4.奈米微粒(Nanoparticles)
奈米微粒是許多彩妝或防曬保養品會使用的成分,會讓各種成分更均勻混合,可能會對腦部造成傷害,也可直接被人體吸收進入血液。。除了眉筆,眼影和乳液之外,請特別注意防曬品增加透明度用的氧化鋅(Zinc Oxide)和二氧化鈦微粒(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這些成分是用來形成物理屏障對抗紫外線的傷害,請盡量選用微粒大於一百奈米的防曬產品。


5.苯氧基乙醇(Phenoxyethanol)
苯氧基乙醇是一個無所不在的防腐劑,甚至在在標榜“全天然”或“有機”的產品中常被發現。苯氧基乙醇在歐盟被管制,更是日本化妝品中全面禁用的成分。苯氧基乙醇如果吸入,吞食或經皮膚吸收,可能會導致生殖缺陷和神經系統的損害。一般化妝品中苯氧基乙醇的濃度通常小於1%,但如果使用者太過頻繁使用含有此成分的化妝品,就會讓自己處於過量的狀態。


苯氧基乙醇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記錄中,有過一起讓嬰幼兒中樞神經系統受傷、腹瀉的案例,使用者應盡量避免使用含苯氧基乙醇成分的化妝品。


6.三氯沙(Triclosan)
只要產品上標榜”抗菌”兩字的,大部分都含有三氯沙,它是一種能夠殺死細菌的化學物質,它在美國被歸類為殺蟲劑在管理。它的化學結構,跟戴奧辛很像,在日照下三氯沙會產生DCDD戴奧辛--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而且也能和水中的氯起作用,形成可能致癌的物質。沖入地下水道後,會在環境中停留數個月之久,對生態產生極大的污染與影響,甚至還會讓細菌產生抗藥性。


台灣的消基會曾多次公佈市售"抗菌"產品含致癌物-三氯沙,並與主婦聯盟等消費者團體多次要求業者將含三氯沙商品下架,但很無奈的是,現在市面上還是到處標榜可"抗菌"含三氯沙的清潔用品。三氯沙的成份,目前可能用以下六種英文名稱出現: Triclosan 、 Aquasept 、 Gamophen 、 Irgasan、 Sapoderm 、 Ster_Zac 。


7.凡士林(Petrolatum)
凡士林這種凝膠狀物質,是由原油提煉來的。會使導致皮膚的痤瘡桿菌(Acne,引發青春痘)並減緩細胞活化(會讓使用者看起來過老)。此外凡士林在生產過程當中,也特別容易受到化學品1,4-二氧陸圜(1,4-dioxane)致癌物質的污染,使用過量致癌的風險自然也會提高。


8.15號四級銨鹽陽離子(Quaternium-15)
15號四級銨鹽陽離子(Quaternium -15)是一種有毒物,去年爆發含致癌物的嬰兒洗髮精就是含有Quaternium -15。作為防腐劑用的Quaternium -15本身不會致癌,而是分解後會釋放致癌的甲醛。


但Quaternium -15也是一種過敏原,可能對敏感性肌膚引發接觸性皮膚炎。如果使用者對甲醛過敏,對Quaternium -15應該也會產生過敏反應。


9.媒焦油(coal tar):這種物質是去頭皮屑及防癢軟膏的主要作用成分,也是已知致癌物,以它製成的染料如"FD&C 藍色1號"(FD&C Blue No.1)(用於牙膏)及"FD&C 綠色3號"(FD&C Green No.3)(用於漱口水),動物實驗發現只要注射動物體內後會導致癌症。


10.二乙醇胺(diethanolamine,簡稱DEA):DEA被廣泛用在洗髮精中以增加泡沫,其化學衍生物會產生亞硝胺(致癌化合物)


11.1,4-二氧陸圜(1,4-dioxane) :已知動物致癌物質,也可以造成人體癌症,經常見於洗髮精或沐浴乳等個人保養品。若產品含"月桂基硫酸納"或"烷基硫酸鹽"(Sodium Lauryl Sulfate,簡稱SLS)、或是成分中有"聚二乙醇(PEG)"、或英文結尾有-xynol、-ceteareth、-pleth,通常都含有這種物質。此外,絕大部分經乙氧基化(ethoxylated)(有含加eth)成分也含有1,4-二氧陸圜。


12.甲醛:甲醛對身體的免疫系統會產生毒性,刺激呼吸道並導致人體癌症等。然而甲醛仍在嬰兒沐浴香皂、指甲油、睫毛膏、染髮劑等產品中被發現,因為許多化學物質分解後會產生甲醛,例如尿素醛(diazolidinyl urea)、咪丁尿素(imidazolidinyl urea)、溴硝丙二醇、季銨鹽(quaternium,又名夸特寧)等,裡面都含有甲醛成分。


13.鉛和汞:產品中若含有"水合矽石(hydrated silica)",則可能會自然產生神經毒物-鉛,而水合矽石是牙膏的成分之一,部分男性染髮劑發現也有可能有醋酸鉛(Lead acetate)。而有些睫毛液則可能含有防腐劑硫酸汞(thimerosal),裡面含有對大腦有害的汞金屬。


14.石油蒸餾物:是可能致癌物質,一些歐盟國家已禁用,但美國有些睫毛膏、足臭粉等品牌,還可以看到這種成分,請小心留意石油(petroleum)及液態石化(Liquid petrochemical)等字樣。


15.對苯二氨(p-phenylenediamine,簡稱PPD) :常見於染髮劑,會傷害神經系統並刺激肺部,引發過敏或失明。產品也可能標示為1.4-苯二胺,英文同義字包括1,4-benzenediamine、 p-aminoaniline、 1,4-diaminobenzene。


16.對苯二酚(hydroquinone) :常見於面霜及眼霜,具漂白功能或恢復肌膚光澤。但具神經毒素,也會容易造成過敏。


我們知道以上這些提醒,對大多數人來說,或許就只是過度恐慌的解讀,因為太多的商品充斥在我們的生活週遭,包括在百貨公司、超級市場、大賣場…架上販售的各類知名品牌,讓我們從來都不曾懷疑在這些美麗商品的背後,其實充滿著你必須正視的安全問題。

目前全世界已經有不少負責任的化妝品公司,開始推出相對安全的產品,而歐洲各國已經要求禁止許多有毒化學物質在化妝品的使用。美麗的定義昰什麼? 昰不昰非得使用會讓身體與環境受到傷害的化學成分,我們才能讓自己感到更為美麗呢?關於美麗的選擇,其實更應該包括安全與健康的選擇,你說是嗎﹖


東西的故事 The Story of Stuff: How Our Obsession with Stuff is Trashing the Planet, Our Communities, and Our Health – and a Vision for Cha

我們買個不停,丟個不停,卻沒發現自己的健康和生活的環境,就在這個過程中被徹底糟蹋。認識東西背後的故事,就是改變的契機。

◆火紅的網路短片《東西的故事》文字版,解說更清楚、更詳細

美國的人口只占全球五%,卻用掉三○%的資源並創造三○%的垃圾。要是所有人都像美國這樣消費,我們得要有三到五個地球才夠!

親眼目睹垃圾掩埋場的驚人景象之後,安妮.雷納德便開始追蹤廢棄物的身世來歷,她一路往上游探查,最後發現的是「東西」的完整故事。

從原料開採、生產製造、銷售配送、消費使用、丟除廢棄這五個基本環節,她描繪出東西的生命歷程,並發現目前這種型態的物質消費系統充滿了破壞性。

事實上,製造過程產生的垃圾遠比我們買回家的東西還要多太多,你丟掉的每一磅垃圾,平均要耗掉至少七十磅的工業廢棄物才能製造出來,而這些廢棄物大部分都是有毒物質。再加上我們消費與丟棄的速度愈來愈快,地球的資源與生態環境承載能力早已面臨極限。

雖然這套劇本造成的危機看似已經無法挽回,但雷納德提醒我們,只要每個人起身行動,就能夠重新改寫整個「東西的故事」。

如同瑞秋.卡森《寂靜的春天》,《東西的故事》是一本具有重大意義的作品,不但會改變我們的想法,同時也會改變我們生活的方式。

東西的故事影片(有繁中版本):http://www.storyofstuff.com/international/

作者簡介

安妮.雷納德(Annie Leonard)

網路上火紅的動畫短片《東西的故事》製作人,對於環境健康與社會公義的議題有二十幾年的調查與組織經驗,被《時代》雜誌選為環保英雄。她跑遍全球四十個 國家,拜訪數百家工廠和垃圾場,親眼見證了世界各地過度消費與低度消費所帶來的可怕影響,因此投身於改造及轉變我們的工業與經濟體系,使之不再破壞生態永 續與社會公平,轉而為這兩個目標服務。

她曾與全球焚化爐替代方案聯盟、無害醫療照護組織、基要行動中心,以及綠色和平組織合作。

她是國際全球化論壇及全球焚化爐替代方案聯盟的現任理事,曾任草根回收網絡、環境健康基金、全球綠色基金印度分會,以及綠色和平組織印度分會的理事。

安妮.雷納德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具有康乃爾大學的城市及區域規劃碩士學位。


內文

我的電腦

整體來說,美國人一共擁有超過二億臺電腦、二億臺電視、和差不多二億支手機。我自己也有一臺筆記型電腦和一支手機,但是信 不信由你,我壓根就對新型電子玩意沒啥興趣。絕命連環扣會讓我抓狂,而且一想到我全部的通訊錄或文件會在「咻」的一聲後統統消失不見,就讓我渾身不對勁。 我很死忠,用著一本十五年歷史的活頁記事本,陪伴我到至少三十個國家,就算每過一年又更難找到新的補充內頁(快要絕種啦),我還是不變心。我實在太愛這本 破舊又超老氣的記事本,有一次甚至還參加這間公司舉辦的作文比賽。我寫了一首詩,第一節是這樣的:「不會發亮;不用插電。不需要電池,也不用輸入密碼。」 我喜歡它甚過其他高科技的產品,就是這些原因。

但在你定我生死,說我是個不折不扣的仇視科技保守派人士之前,我先向你保證,我絕對肯定電 子產品和科技的正面貢獻。今天要是我沒有手機,做起事來一定綁手綁腳。我知道電子產品能幫忙尋找失蹤兒童和受困的登山者。全世界的倡議人士手拿電子產品, 記錄了侵犯人權的事件,把警訊播出去。有人遭受不合情理的拘禁或傷害時,也可以用簡訊或即時Twitter來通報媒體、串連網絡。加上我自己呢,要是露營 沒帶電腦,一定會超鬱悶,因為電腦可以幫我查詢整理資料,讓我和朋友同事連絡,還能寫這本書。

但是真要說起來,電子產品的故事實在非常複雜。那些蘋果的廣告把產品包裝得那麼乾淨、簡約、優雅,不是嗎?高科技發展常常散發出一種「先進」的光芒,打倒古早產業那種煙囪噴煙的形象,但事實上,高科技是個幌子,只是把汙染從以前的能見度高,變成能見度低,換瓶不換酒。

說 真的,電子產品的生產設備對生態來說很骯髒,使用和排放大量危險的化合物,毒害工人和週遭的社區。矽谷在柏克萊南方,離我家不到五十英里,先前發展高科 技,留下很多受毒物汙染的場址,因此這裡是全美國「超級基金」場址最密集的地區。(超級基金場址是美國政府列出的清單,裡面包含毒物汙染最嚴重的場址,得 以優先進行清理計畫。)現今,高科技生產公司大多已經移出矽谷——進駐工資低、工人的安全環境規定較寬鬆的亞洲和拉丁美洲——卻留下這一份毒害的爛攤子。

這 個聞名遐邇的高科技天堂,矽谷,也是個社會地位懸殊的地方。這裡四處林立著網路大亨的豪宅,比鄰的街區卻殘破不堪,住著電子零件業的工人——或者說,在工 廠外移前,他們曾經是電子零件工。由於電腦公司卯足勁降價來招攬顧客,又要維持高利潤,就把矛頭指向供應鏈中的廠商,集中火力把價格壓得愈來愈低。電腦大 廠最惡名昭彰的,就是對製造廠和供應商施壓,要求降低價格,延長工時,賤價成交電子零件。戴爾電腦的麥克.戴爾(Michael Dell)曾說:「我們的工作,當然就是要當全球最頂尖的『殺價專家』。」

再來就是後續的電子廢棄物問題,也就是所謂的e-waste。我在後面的〈丟除廢棄〉這一章會提到,電子廢棄物是全球夢魘,每年有五百到七百萬噸的電子產品遭到淘汰,有毒廢棄零件毒害了土地、空氣、水,和地球上所有的棲居者。

我 試圖收集資料,找出我這臺電腦的所有原料和製造過程,中途卻遇到了難以跨越的阻礙。電子產品回收聯盟的泰德.史密斯(Ted Smith)一聽到我的想法,馬上搖頭,說我不可能用追蹤一件T恤和一本書的方法來揭露電腦的故事。「電腦比那些東西還要複雜很多很多。」他告訴我,這種 差異就像,好比說,一隻蚯蚓的生物構造,和一整顆地球的構造。史密斯說,要用超過二千種原料,才能做一塊微晶片,而這塊微晶片還只是我這部電腦裡的一個小 元件而已!加上這個產業的步調太快了,不斷引進新原料和製法,搞得那些規範者和神勇的監督團體,就像史密斯的聯盟,都在後面苦苦追趕。好幾年前的電子產 品,都還沒分析完它們對健康和環境的衝擊力,就立刻又有一批新產品問世了。最難搞的是,要揭發整個故事根本不可能,因為電子產業的保密功夫到家,他們宣稱 整個製造過程和原料是專利。這種心態,就反應在英特爾前總裁葛洛夫(Andy Grove)所寫的一本書名上:《十倍速時代》(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直譯為「偏執才會贏」)。

我們不可能知道,一臺筆記型電腦所有的零件是從哪裡來,原料在哪裡鑽取、開採或製造,因為電子業的供應鏈變得愈來愈錯綜複雜,聯合國的報告中也說,電子業 的供應鏈在所有產業中,是最高度全球化的。但我們確實知道,那些問題重重的採礦活動,也就是在〈原料開採〉這一章所提到的——開採黃金、鉭礦,還有銅、 鋁、鉛、鋅、鎳、錫、銀、鐵、汞、鈷、砷、鎘、鉻——全都涉及在內。電腦大廠——像戴爾、惠普、IBM、蘋果等——或許沒辦法即時知道、甚至掌控產品原料 的出處或元件的製造方法,因為零件都外包給全世界上百家其他公司,幫大廠供應並組裝元件。話是這麼說沒錯,但這些大品牌還是難逃責任,得為產品所造成的環 境汙染、健康問題和侵犯人權的行為負責。

目前,市面上還是有不少製造微晶片的資訊,所以我們至少能看看這些東西是怎麼做出來的。晶片是電 腦的大腦,構造非常複雜。它是一塊薄薄的晶圓,材質通常是矽,晶片上會蝕刻出微小精密的金屬製通道,讓電流能夠傳送,轉換成數位資訊。這類晶片中,有一種 比小拇指還小,而且還一直在縮小當中。

製造晶圓所用的矽,幾乎可以從地球上任何一處取得;矽是一種沙,非常普遍,本身沒有毒害。然而,要 是礦工和工人吸入矽的粉塵,會造成呼吸系統的毛病,還會導致一種無藥可醫的肺病,名叫矽肺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計算,每年有好幾千人死於矽肺病。接著,在 晶片製造的過程中,會加入有毒的銻元素、砷、硼、磷,改變矽的導電性質。

要做晶圓,必須先把矽磨成粉末,溶解在一種可燃、腐蝕性的劇毒液 體裡。在能源密集的步驟中(晶片完成前,會經過二百五十種以上這類的步驟),這個液體會加熱到蒸發,結晶,然後經過烘烤,形成圓柱。再用一系列的腐蝕性酸 液來清潔、擦亮這些圓柱。最後,從這些圓柱上切出一片片晶圓。「想像一條真正高科技、極度純淨、如矽水晶捲一般的冷藏餅乾麵糰。」格羅斯曼 (Elizabeth Grossman)在她全面性的《高科技垃圾》(High Tech Trash)一書中這麼寫道。

電路會被蝕刻 在這些晶圓上,過程中又再一次使用一整套的有毒金屬、天然氣、溶劑和「蝕刻劑」。「全部加起來,光是一間半導體晶片製造廠就有可能用到五百到一千種不同的 化學物,」格羅斯曼寫說:「酸,包括氫氟酸(hydrofluoric)、硝酸、磷酸、硫酸,還有氨、氟、氫氧化鈉、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和3-甲氧基丙酸甲酯(methyl-3-methoxypropionate)、氫氧化四甲銨 (tetramethylammonium hydroxide)、羥基單乙醇胺(hydroxyl monoethanolamine),再配上丙酮(acetone)、三氧化鉻(chromium trioxide)、丁酮(metyl ethyl ketone)、甲醇和二甲苯(xylene)。」這還只是部分清單而已。

所有過程都發生在所謂的「無塵室」,裡面用大量的有毒溶劑,防 止灰塵中的微粒子落到晶片上。「無塵」所保護的是產品,不是工人。事實上,在無塵室裡工作的工人是所有高科技工人中受毒害最深的。他們定期接觸的原料,已 經證實會導致呼吸疾病、肝腎受損、癌症、流產和胎兒畸形,像脊柱裂、眼盲和肢體殘缺變形等。同樣的,這類對健康有害的衝擊也連帶影響工廠周圍的社區,讓地 下水、土壤和空氣都慘遭汙染的毒手。

還有,沒錯,就連我們在用電腦的時候,毒害物也伺機而動,威脅到我們的健康。有兩個非營利組織專門倡 導電子產業使用更安全的原物料,這兩個組織分別是清潔生產行動(Clean Production Action)和電腦回收運動(Computer TakeBack)——在2004年,他們收集了電腦上的灰塵,檢測是否含有有毒阻燃劑。科學家在每個樣本中都檢測出強力神經毒素。阻燃劑(PBDE), 是一種化學物質,添加在原料中可以提高「東西」的燃點。但是這些化學物質到底防不防得了火,甚至沒經過證實:它們實在太毒了,說不定還連半點功效都沒有 哩。電子儀器裝進阻燃劑處理過的塑膠後,只要溫度一升高(就像一臺電腦連續開機好幾個小時),化學物質就會脫落,變成灰塵或氣體,從產品中溶進環境(例如 我們的書桌)。電腦專用的特殊阻燃劑會殘留在人體中很多年。除了神經毒害外,進一步的研究中也發現,阻燃劑會造成免疫和生殖系統疾病,也和癌症有關,這就 是為什麼歐盟在2008年禁止使用阻燃劑,也難怪各地的電腦製造廠都遭到施壓,把這種毒物逐步淘汰。

製造電子產品對公共衛生帶來的影響,正好和它的環境衝擊不相上下,舉一片完工的晶圓來說好了,重量大約○.一六克。聯合國大學的威廉斯(Eric Williams),也是《電腦與環境》(Computers and the Environment)的作者之一,據他所說,生產一片晶圓就要耗上大概五加侖(二十公升)的水、四十五克的化學物質——也就是已完成晶片的二百五十多 倍重——還需要能源,大約讓一顆一百瓦的燈泡點亮十八小時,或一.八千瓦。另外,還要其他能源來加熱、冷卻,和維持無塵室的通風。一間半導體製造廠每一年 可以消耗掉一萬戶人家的電力,耗水量每天多達三百萬加侖。水電帳單每年高達二千至二千五百萬美元。最後,每做一塊晶片,就產生十七公斤的廢水和七.八克的 固體廢棄物。廢水裡含有很多硝酸鹽,會導致水體中的水生植物數量暴增,攪亂了生態平衡。也因為排放了氨、鹽酸、氟化氫和硝酸,造成空氣汙染——這些統統都 是毒物,而且只是微晶片這個零件而已。

接著是螢幕——玻璃通常含鉛,平面顯示器後方的光源通常含汞——還有外殼,含有多種石化製塑膠,用 阻燃劑處理過,還添加其他化學物質產生顏色和質感。害人匪淺的PVC(我在接下來的段落會更深入描述)讓電線絕緣。筆記型電腦的鋰電池包含某些有毒物質 ——舉例來說,鋰本身就有毒。這上百種原料中,很多都是高危險性物質,全部糾纏混雜在一起,所以,等我的筆記型電腦壽終正寢,到時候想回收這些元件和原物 料,簡直是天大的麻煩事。

我的筆記型電腦——就是我用來寫這本書的這一臺——是戴爾的。2006年,我去賣場打算買一臺新的筆記型電腦, 那時我選了戴爾,因為在綠色和平組織定期更新的《綠色電子產品手冊》中,戴爾名列前矛。這份手冊為電子製造商做評等,分三個領域:有毒化學物質、回收再 製,以及氣候變遷/能源消耗。打從2006年起,戴爾的名次大幅下滑,因為他們原先承諾在2010年之前淘汰掉劇毒的PVC和溴化阻燃劑,卻食言反悔。

戴 爾也傳出一些員工安全方面的負面消息。他們的公司政策詳述,戴爾承諾提供安全的工作條件,不管在自家工廠或是替他們生產電腦原料的承包商。但不幸的是,勞 工和人權組織調查發現,很多戴爾的供應廠內有違反勞工權益的現象。荷蘭的非營利研究顧問單位——跨國企業研究中心(SOMO),調查了戴爾的八個供應商, 分別位在中國、墨西哥、菲律賓和泰國,發現「違反的項目包括危險的工作環境,不良且不當的工作條件、超時工作、強制加班、非法低薪、超時不支薪、否決罷工 權、種族歧視、僱用約聘勞工和「實習生」、無簽約勞工、欠缺組織機構或工會的自由。」

噢,這下不妙了。綠色和平組織的手冊裡沒調查到工作 條件。除了我這個熱衷原料的傢伙之外,誰會有時間來做這一堆研究,相互參照?幸好,我的同事歐路克(Dara O’Rourke),也是加州柏克萊大學環境與勞工政策系的教授,他正在開發一套線上工具,名叫GoodGuide,提供各式廣泛的資訊,可查詢上千種消 費產品對環境、社會與健康造成的衝擊。我寫到這裡時,GoodGuide上的電子產品專區還沒上線(而且歐路克的團隊正和公司行號的防火牆奮戰中,就像我 研究筆記型電腦時遇到的問題一樣)。

就算如此,我也不想講得好像戴爾和其他製造商全都抗拒改變。某些廠商還是有付出心力,淘汰掉一些會影 響環境的原料,像汞、PVC和一些有毒阻燃劑,企圖減輕碳足跡;他們也提高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減量包裝,增加包裝原料中可回收的成分。我為這些努力掌聲 鼓勵,但這些努力恐怕還不夠。

說起來很荒唐,誰說這些電子產品的生產方法不能改變?那些設計師和製造者都是聰明人——你鐵定想像不到,他 們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改進產品的速度、尺寸和容量。大家常引用的摩爾定律預測說,電腦的計算能力每兩年就能增加一倍。所以說,這些傢伙能想到辦法,把上千 首歌塞進一臺像火柴盒那麼小的裝置裡,卻沒辦法把最毒的塑膠——PVC——從這些高科技產物中淘汰,或者把包裝廢棄物減少一○%以上?你嘛幫幫忙!這群瘋 狂實驗家一定也能想辦法逐步淘汰有毒物,把廢棄物減到最低,讓產品更耐用、使用壽命更長久。

追蹤產業的環境健康倡議人士,對高科技製造商 提出挑戰,要求他們像摩爾定律預測的一樣,科技產能增加多少,對環境和健康的衝擊就要改善多少。在十幾年前的1999年5月,泛大西洋清潔生產網絡 (Trans-Atlantic Network for Clean Production)就採用了蘇斯特堡原則(Soesterberg Principles),在追求產業科技創新的同時,也把環境、健康和社會議題都納入目標。這份原則中的「電子產品永續承諾」(The Electronic Sustainability Commitment)這麼說:

每一項電子產品的科技新躍進,都必須含括平行和等比例的環境、健康、安全與社會正義之提昇。

如 果說半導體的能力每兩年就提升一倍,那我們也把半導體的有毒化學物質減半,把使用壽命延長一倍,你說怎麼樣?可悲的是,蘇斯特堡原則已經採行十幾年了,科 技進展一直受到大眾極高的關注,也突飛猛進,但環境衛生的改善卻微乎其微。電腦公司在環境衛生上大部分的進展,都是因為非政府組織發起永續運動,在窮追猛 打之下才做到的。那些非政府組織——矽谷毒物聯盟(Silicon Valley Toxics)、乾淨生產行動、電子產品回收聯盟、良好電子產品(Good Electronics)、綠色和平、巴塞爾行動網絡(Basel Action Network)和其他組織——會繼續認真投入,對電子產業施壓要求改善,但要是這些公司賦予永續和各種社會目標的重要性如同它們的科技與經濟目標一樣, 我們也會輕鬆很多。

在這段期間,我會克制自己的衝動,不隨便把老舊的電子產品丟棄,跑去買最酷炫的新機種。

購買本書:東西的故事










《東西的故事》短片內容主要是由安妮‧雷納德說明,並製作了簡單的動畫,可看性蠻高的。

今年初《東西的故事》出版成書,而中文版也在六月上市了!短片內容大同小異。但書的內容比短片更加深入許多。書本更具備了細節與血肉。

書中分成五大章,分別就原料開採、生產製造、銷售配送、消費使用、丟棄廢除來討論我們消費背後的詳細故事,每部分都有實例。我欣賞的是安妮所提出的系統性思維──也就是想解決環境、公義的問題不能只是從點來做,因為所有事情都是相關連的。如果我們面對問題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辦法解決真正的問題。

書中有個例子,如果你回到家,發現因為水龍頭沒關導致淹水,地毯泡了水,這時你會先去處理地毯還是關水龍頭?如果只是處理溼地毯,問題是沒辦法獲得解決的。可是,我們解決地球的問題卻經常是這樣的思維。

當地球生病,不能再維持生態系時,號稱全球最有權力的領袖們,卻還在相互指責哪個國家該負最大的責任,卻徒讓自我拯救的時間與機會流逝中。  安妮.雷納德以最平民化的語言,旅行四十餘國,探索東西的真相的歷程,為我們演示出不必高亢呼號『說環保』,不能冷漠全球化的『患不均而非患寡』問題,不能坐視東西從『出生到墳墓』的揮霍經濟,更不能坐以待斃的等待救贖

『永遠都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是這本書給我的最大啟示

除了「東西的故事」,安妮又陸續製作了碳交易的故事」、「瓶裝水的故事」,也值得一看。

碳交易的故事









瓶裝水的故事